第四百七十章 邪孽为龙种(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大周宫城,清和宫。
甄芳青入宫数日,日夜陪侍在甄老太妃身边。
或许是因甄芳青的到来,老太妃脸色好了许多,连精神都比以往健旺几分。
每日御医诊断调理,甄芳青都在帘幕后观察。
但太医院正李成明,对甄太妃有所好转,并没有流露轻松,神情却愈发凝重,这让甄芳青的心绪异常压抑。
这日,甄老太妃稍作进膳后,对身边心腹老嬷嬷说道:“你们都退下吧,让芳青陪着就行。”
屋内所有人都退出门外,那老嬷嬷关上房门,独自静静守在门口。
这样的情形,自从甄芳青入宫以来,每天都会发生一次,这是她们每日都有的独处时光。
甄老太妃会在这个时候,和她说起许多往事。
豆蔻时在甄家大宅的无忧时光,初入宫时的青春憧憬,深宫六十年,有过欢欣从容,更有许多艰涩沉重。
其中许多事情,甄芳青以前从没听说,她的心绪常处在剧烈惊诧和波动,她相信有些事,这世上能听到的人,必定屈指可数。
就像是一个大限将至的老人,将自己一生所有的喜忧跌宕,智慧感悟,无所保留的传递,为自己最心爱的后辈,充实心田,点拨指引。
今天,甄老太妃的精神,似乎比前几日更加清明,说话的兴致,似乎比往日愈发好些。
甄老太妃问道:“芳青,你可知当年太祖曾定都金陵,北往中原,最终鼎定大周的万里河山。”
甄芳青回道:“我从小听过许多,太祖皇帝为绝代骄雄,他在江南扫平割据,一统半壁河山,这才有了扫平中原,重塑汉家衣冠的根基。”
“太祖皇帝绝代功业,后世子孙难以超迈,但是天下大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历来都是如此。”
甄芳青听老太妃突然说出这样苍凉之语,心中微微凛然。
甄老太妃声音苍老而低沉,继续说道:“当年金蒙先后肆虐中原,汉民南渡卫国百年。
各路枭雄一边抗击胡虏,也从未停止争夺南渡军至尊权位,城头变换大王旗,长江以南几易其国,强权厉兵之气远胜前代。
太祖皇帝李天凌以惊才绝艳之姿,崛起于江南。
只用了十年时间,灭张楚、陈汉等南方诸国,将各路枭强尽数归于麾下,才有了和北蒙相抗衡的实力。
但是枭强头领虽灭,归属麾下的各路汉军,其中野心暗藏者,却大有人在。
太祖皇帝为了防患未然,确保各路汉军齐心北伐抗蒙。
便抽调麾下精干死士,由他的胞弟李天旻统率,以行走江湖为名,私下专司军内监察震慑之事。”
甄芳青听了李天旻的名字,觉得十分陌生,是她从未听过,但老太妃说他是太祖胞弟,按常理不该寂寂无名,心中微微奇怪。
甄老太妃继续说道:太祖皇帝兵事之才,天下无双,所以才能战无不胜,一统天下。
但是他的胞弟李天旻,确是另一番才略,他虽兵事之能逊色于太祖,但心术深沉,行事缜密,谋略过人,也是个极厉害的人物。
李天旻只花一年多功夫,便利用手中力量,密除各路军中隐患,凝结合力,为太祖打造一支横扫天下的强军。
太祖北伐之后,李天旻统帅麾下精锐,招揽奇人异士,刺杀蒙古将领,烧毁粮草,刺探军情,立下莫大功勋。
当时太祖又命麾下将领心腹,筛选家门精锐子弟,加入李天旻麾下充实力量,共谋河山大业。
如今金陵贾王史薛四大家,还有我们甄家,当初都有子弟在李天旻麾下效力。
太祖北伐十年,终呈席卷中原之势,兵峰直指蒙元大都,天下成败只剩最后一战。
就在天下存续待定之时,李天旻指派高手异士,入大都刺死蒙帝妥懽帖睦尔,蒙元军中大乱,太祖乘势攻破大都,一举平定天下。”
甄老太妃这一番往年故事,说得跌宕起伏,甄芳青也听得心潮起伏。
她虽在书本,或者前辈讲述,多少听过当年周太祖的英雄事迹,却远没有甄老太妃说的引人入胜,更是第一次听说李天旻的事迹。
甄芳青见甄老太妃说了许久话,便起身倒了一杯热茶,想要给老太妃润喉。
说道:“据老祖宗所说,李天旻对当年大周鼎定天下,实在立下莫大功劳。”
只是甄老太妃听了甄芳青随口之言,微微一愣,似乎想得有些入神,并没有去接她手中的茶杯。
口中喃喃说道:“鼎定天下,莫大功劳,也就是这一桩,才会让人生出忌惮和野心,才会招致通天之祸!”
甄芳青一听这话,心中思绪飞转,连手中的茶杯都忘记放下,她心智明锐,隐约猜到甄老太妃话中意思。
甄老太妃说道:“太祖皇帝进驻大都,一统天下,并回师金陵登基,成为天下共主。
但就在这个时候,爆出李天旻纠结部属,谋夺天下之事。”
甄芳青内心震颤,果然和她猜想的一样。
必定是李天旻跟随太祖起兵,立下无数惊世之功,天下鼎定之后,野心炙烧,不愿屈居于太祖之下,生出篡位夺权之心!
甄老太妃继续说道:“老辈人都以为李天旻一辈子算无遗策,而太祖皇帝只是无敌战阵军帅,于秘策暗谋之能,难比李天旻所长。
但世事无常,也或者是天命所归,据说李天旻谋逆的消息走露,很快陷入绝境。
他麾下虽
甄芳青入宫数日,日夜陪侍在甄老太妃身边。
或许是因甄芳青的到来,老太妃脸色好了许多,连精神都比以往健旺几分。
每日御医诊断调理,甄芳青都在帘幕后观察。
但太医院正李成明,对甄太妃有所好转,并没有流露轻松,神情却愈发凝重,这让甄芳青的心绪异常压抑。
这日,甄老太妃稍作进膳后,对身边心腹老嬷嬷说道:“你们都退下吧,让芳青陪着就行。”
屋内所有人都退出门外,那老嬷嬷关上房门,独自静静守在门口。
这样的情形,自从甄芳青入宫以来,每天都会发生一次,这是她们每日都有的独处时光。
甄老太妃会在这个时候,和她说起许多往事。
豆蔻时在甄家大宅的无忧时光,初入宫时的青春憧憬,深宫六十年,有过欢欣从容,更有许多艰涩沉重。
其中许多事情,甄芳青以前从没听说,她的心绪常处在剧烈惊诧和波动,她相信有些事,这世上能听到的人,必定屈指可数。
就像是一个大限将至的老人,将自己一生所有的喜忧跌宕,智慧感悟,无所保留的传递,为自己最心爱的后辈,充实心田,点拨指引。
今天,甄老太妃的精神,似乎比前几日更加清明,说话的兴致,似乎比往日愈发好些。
甄老太妃问道:“芳青,你可知当年太祖曾定都金陵,北往中原,最终鼎定大周的万里河山。”
甄芳青回道:“我从小听过许多,太祖皇帝为绝代骄雄,他在江南扫平割据,一统半壁河山,这才有了扫平中原,重塑汉家衣冠的根基。”
“太祖皇帝绝代功业,后世子孙难以超迈,但是天下大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历来都是如此。”
甄芳青听老太妃突然说出这样苍凉之语,心中微微凛然。
甄老太妃声音苍老而低沉,继续说道:“当年金蒙先后肆虐中原,汉民南渡卫国百年。
各路枭雄一边抗击胡虏,也从未停止争夺南渡军至尊权位,城头变换大王旗,长江以南几易其国,强权厉兵之气远胜前代。
太祖皇帝李天凌以惊才绝艳之姿,崛起于江南。
只用了十年时间,灭张楚、陈汉等南方诸国,将各路枭强尽数归于麾下,才有了和北蒙相抗衡的实力。
但是枭强头领虽灭,归属麾下的各路汉军,其中野心暗藏者,却大有人在。
太祖皇帝为了防患未然,确保各路汉军齐心北伐抗蒙。
便抽调麾下精干死士,由他的胞弟李天旻统率,以行走江湖为名,私下专司军内监察震慑之事。”
甄芳青听了李天旻的名字,觉得十分陌生,是她从未听过,但老太妃说他是太祖胞弟,按常理不该寂寂无名,心中微微奇怪。
甄老太妃继续说道:太祖皇帝兵事之才,天下无双,所以才能战无不胜,一统天下。
但是他的胞弟李天旻,确是另一番才略,他虽兵事之能逊色于太祖,但心术深沉,行事缜密,谋略过人,也是个极厉害的人物。
李天旻只花一年多功夫,便利用手中力量,密除各路军中隐患,凝结合力,为太祖打造一支横扫天下的强军。
太祖北伐之后,李天旻统帅麾下精锐,招揽奇人异士,刺杀蒙古将领,烧毁粮草,刺探军情,立下莫大功勋。
当时太祖又命麾下将领心腹,筛选家门精锐子弟,加入李天旻麾下充实力量,共谋河山大业。
如今金陵贾王史薛四大家,还有我们甄家,当初都有子弟在李天旻麾下效力。
太祖北伐十年,终呈席卷中原之势,兵峰直指蒙元大都,天下成败只剩最后一战。
就在天下存续待定之时,李天旻指派高手异士,入大都刺死蒙帝妥懽帖睦尔,蒙元军中大乱,太祖乘势攻破大都,一举平定天下。”
甄老太妃这一番往年故事,说得跌宕起伏,甄芳青也听得心潮起伏。
她虽在书本,或者前辈讲述,多少听过当年周太祖的英雄事迹,却远没有甄老太妃说的引人入胜,更是第一次听说李天旻的事迹。
甄芳青见甄老太妃说了许久话,便起身倒了一杯热茶,想要给老太妃润喉。
说道:“据老祖宗所说,李天旻对当年大周鼎定天下,实在立下莫大功劳。”
只是甄老太妃听了甄芳青随口之言,微微一愣,似乎想得有些入神,并没有去接她手中的茶杯。
口中喃喃说道:“鼎定天下,莫大功劳,也就是这一桩,才会让人生出忌惮和野心,才会招致通天之祸!”
甄芳青一听这话,心中思绪飞转,连手中的茶杯都忘记放下,她心智明锐,隐约猜到甄老太妃话中意思。
甄老太妃说道:“太祖皇帝进驻大都,一统天下,并回师金陵登基,成为天下共主。
但就在这个时候,爆出李天旻纠结部属,谋夺天下之事。”
甄芳青内心震颤,果然和她猜想的一样。
必定是李天旻跟随太祖起兵,立下无数惊世之功,天下鼎定之后,野心炙烧,不愿屈居于太祖之下,生出篡位夺权之心!
甄老太妃继续说道:“老辈人都以为李天旻一辈子算无遗策,而太祖皇帝只是无敌战阵军帅,于秘策暗谋之能,难比李天旻所长。
但世事无常,也或者是天命所归,据说李天旻谋逆的消息走露,很快陷入绝境。
他麾下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