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吉凶难解缘(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要是贾琮上衙,没在府上,姊妹过去就从不会叫自己了。
就算自己过去,东府守小门的婆子,必定会拦自己,规矩比西府都大,说是伯爷不在家,外男不入二门。
照理说这也是大家的规矩,可自己怎么就算外男呢…。
这事宝玉不敢和老太太和太太嚷嚷,不然闹出事情来,不仅自己没脸,姊妹们多半还觉得自己多事,林妹妹只怕第一个恼自己。
宝玉心里磨磨唧唧想了一会,倒是让他想到办法,眼睛一亮说道:“老太太,不然让二姐姐搬回来住,林妹妹和三妹妹就不过过去了。”
这话说完,宝玉实在为自己的机智骄傲。
贾母听了微微一愣,王熙凤却说道:“二妹妹这会子可不能回,琮兄弟说话要去金陵办差,这么大伯爵府,怎么能没个主子镇着呢。”
王熙凤可是最明白,老太太同意迎春移居东府的用意,如今二妹妹就是东府半个主子。
老太太不就想这样吗,如今怎么会因为宝玉撒娇,就去拆自己的台。
贾母果然说道:“凤丫头这话在理,琮哥儿出去了,怎么大东府,就靠你二姐姐管着,都走了就剩一帮奴才,也太不像样子。”
宝玉听了两人的话,脸又一下子垮下来,不过也是无可奈何。
居德坊,伯爵府。
黛玉的新院子里。
芷芍和五儿帮黛玉归置东西,都是些从西府带来的女儿家日常衣物。
房间内新蒙的松绿纱窗,崭新的床帐围幔,梳妆台上还备了上等的胭脂,精致的鬓花,新购的钗簪。
半空的书架上,黛玉在整理带来的部分书籍。
自从按着贾琮的健体法子,这半年身形舒展了不少,愈发婀娜窈窕,惦脚就能轻巧够到上层。
浅紫绣折枝梅花无袖上襦,白软烟罗中衣,同色绣梅马面裙,清雅灵秀,风姿绰约,一举一动,裙摆轻拂,有种难以言喻的美好。
书案上整齐放着黛玉常翻看的图舆,摘录的笔记,一套半新的四书。
旁边放着一个精致的妆匣,里面放的不是女儿家的饰物。
都是和贾琮有关的物件。
贾琮在书院读书、或在金陵辽东时,写给黛玉的信件。
还有黛玉抄录的贾琮几次中试的文章,另有一块半新旧的帕子。
书案的对面早挂了一副,几年前贾琮写的一幅观猎词。
时间正好快接近正午,半院子青杆秀逸,竹叶婆娑,在微风中微微生响,遮蔽了烈日骄阳,透着异样的妥帖安宁。
院门处的小道,正屋前的游廊上,四处都是一片清凉。
通过探春新院子的青石路上,侍书端着探春惯用的砚台,翠墨拿了墨盒笔架,还有一大摞宣纸。
贾琮在探春屋里备好了文房四宝,不过探春用惯了自己的,还让丫鬟随身带了来。
探春和贾琮走在两个丫鬟前头,贾琮是被她拉来,一起布置房间的。
今天她穿件粉红色折枝刺绣长袄,一条白色百褶裙,靛蓝绣花鞋,脚步轻健,裙角摆动,英媚生姿。
她手上拿了个卷轴,这是贾琮送她的那副西洲词,也是她最心爱的东西,自然要自己带着,她准备依旧挂在卧房墙上。
这幅字算起来是好几年前的事,那个时候贾琮还困居在东路院。
虽现在贾琮书法更加老辣,但探春却独爱这一幅。
大宅深沉,在那年之前,她甚至不知还有这样一位堂兄,那是她的三哥哥患难中所写,那时能得以相知相近,才是真正可贵难忘。
两人刚进院门,几株姿态俊逸的芭蕉,展现在眼前,根部土壤都是新翻的。
在夏日的阳光之下,宽大的芭蕉叶子新翠欲滴,让探春看了心生欢喜。
后院的两颗梧桐,亭亭玉立,树荫儿正好覆盖在卧房的轩窗上,留下一室摇曳不定的光影。
神京城,宏德门。
数辆马车在十余骑护卫之下,缓缓穿过宽大的城门。
这几辆马车外表不见奢华,但通体打造精美坚固,清朴之中隐含豪气,不是寻常人家能拥有的。
随行的十几名护卫,神情精悍,精神抖擞,马鞍上都带着兵刃,只有豪门大户才能豢养这等气象的护卫。
头前的马车中,座位摆着香草填充的软垫,地板上铺着灰白色麻绳地毯。
小案几上摆着鑫春号新出的水玉香薰瓶,里面淡黄色香水,散发清雅醉人的芬芳。
一身青衫裙褂的甄三姑娘,不施粉黛,微有些慵懒的靠在软垫上,手中展开一副水墨淋漓的书法,正意态悠然的观赏。
同车的一个甄家太太笑道:“三丫头,这幅字真有这么好,这两天我看你就没离手。”
甄三姑娘微微一笑:“这字自然是好的,更好的是这首词的意思,这等雄浑辽阔之语,居然出自一个少年,也真是奇异。”
甄家太太笑道:“瞧你这话,老气横秋的,你比那琮哥儿也没大多少,这次走得急了些,宫里的老太妃还舍不得你呢。”
“太太,我也舍不得老太妃,可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甄家想要富贵长久,单靠这一桩却是不够的。”
甄家太太回道:“你这话倒是没错,你二姐也这么说,老太妃已庇佑甄家五十年,再大福分也是有尽的时候,打铁也要自身硬。
听说朝廷最近轮调金陵的官员,你二姐夫在金陵的几个门生,这回都要挪地方了。
甄三
就算自己过去,东府守小门的婆子,必定会拦自己,规矩比西府都大,说是伯爷不在家,外男不入二门。
照理说这也是大家的规矩,可自己怎么就算外男呢…。
这事宝玉不敢和老太太和太太嚷嚷,不然闹出事情来,不仅自己没脸,姊妹们多半还觉得自己多事,林妹妹只怕第一个恼自己。
宝玉心里磨磨唧唧想了一会,倒是让他想到办法,眼睛一亮说道:“老太太,不然让二姐姐搬回来住,林妹妹和三妹妹就不过过去了。”
这话说完,宝玉实在为自己的机智骄傲。
贾母听了微微一愣,王熙凤却说道:“二妹妹这会子可不能回,琮兄弟说话要去金陵办差,这么大伯爵府,怎么能没个主子镇着呢。”
王熙凤可是最明白,老太太同意迎春移居东府的用意,如今二妹妹就是东府半个主子。
老太太不就想这样吗,如今怎么会因为宝玉撒娇,就去拆自己的台。
贾母果然说道:“凤丫头这话在理,琮哥儿出去了,怎么大东府,就靠你二姐姐管着,都走了就剩一帮奴才,也太不像样子。”
宝玉听了两人的话,脸又一下子垮下来,不过也是无可奈何。
居德坊,伯爵府。
黛玉的新院子里。
芷芍和五儿帮黛玉归置东西,都是些从西府带来的女儿家日常衣物。
房间内新蒙的松绿纱窗,崭新的床帐围幔,梳妆台上还备了上等的胭脂,精致的鬓花,新购的钗簪。
半空的书架上,黛玉在整理带来的部分书籍。
自从按着贾琮的健体法子,这半年身形舒展了不少,愈发婀娜窈窕,惦脚就能轻巧够到上层。
浅紫绣折枝梅花无袖上襦,白软烟罗中衣,同色绣梅马面裙,清雅灵秀,风姿绰约,一举一动,裙摆轻拂,有种难以言喻的美好。
书案上整齐放着黛玉常翻看的图舆,摘录的笔记,一套半新的四书。
旁边放着一个精致的妆匣,里面放的不是女儿家的饰物。
都是和贾琮有关的物件。
贾琮在书院读书、或在金陵辽东时,写给黛玉的信件。
还有黛玉抄录的贾琮几次中试的文章,另有一块半新旧的帕子。
书案的对面早挂了一副,几年前贾琮写的一幅观猎词。
时间正好快接近正午,半院子青杆秀逸,竹叶婆娑,在微风中微微生响,遮蔽了烈日骄阳,透着异样的妥帖安宁。
院门处的小道,正屋前的游廊上,四处都是一片清凉。
通过探春新院子的青石路上,侍书端着探春惯用的砚台,翠墨拿了墨盒笔架,还有一大摞宣纸。
贾琮在探春屋里备好了文房四宝,不过探春用惯了自己的,还让丫鬟随身带了来。
探春和贾琮走在两个丫鬟前头,贾琮是被她拉来,一起布置房间的。
今天她穿件粉红色折枝刺绣长袄,一条白色百褶裙,靛蓝绣花鞋,脚步轻健,裙角摆动,英媚生姿。
她手上拿了个卷轴,这是贾琮送她的那副西洲词,也是她最心爱的东西,自然要自己带着,她准备依旧挂在卧房墙上。
这幅字算起来是好几年前的事,那个时候贾琮还困居在东路院。
虽现在贾琮书法更加老辣,但探春却独爱这一幅。
大宅深沉,在那年之前,她甚至不知还有这样一位堂兄,那是她的三哥哥患难中所写,那时能得以相知相近,才是真正可贵难忘。
两人刚进院门,几株姿态俊逸的芭蕉,展现在眼前,根部土壤都是新翻的。
在夏日的阳光之下,宽大的芭蕉叶子新翠欲滴,让探春看了心生欢喜。
后院的两颗梧桐,亭亭玉立,树荫儿正好覆盖在卧房的轩窗上,留下一室摇曳不定的光影。
神京城,宏德门。
数辆马车在十余骑护卫之下,缓缓穿过宽大的城门。
这几辆马车外表不见奢华,但通体打造精美坚固,清朴之中隐含豪气,不是寻常人家能拥有的。
随行的十几名护卫,神情精悍,精神抖擞,马鞍上都带着兵刃,只有豪门大户才能豢养这等气象的护卫。
头前的马车中,座位摆着香草填充的软垫,地板上铺着灰白色麻绳地毯。
小案几上摆着鑫春号新出的水玉香薰瓶,里面淡黄色香水,散发清雅醉人的芬芳。
一身青衫裙褂的甄三姑娘,不施粉黛,微有些慵懒的靠在软垫上,手中展开一副水墨淋漓的书法,正意态悠然的观赏。
同车的一个甄家太太笑道:“三丫头,这幅字真有这么好,这两天我看你就没离手。”
甄三姑娘微微一笑:“这字自然是好的,更好的是这首词的意思,这等雄浑辽阔之语,居然出自一个少年,也真是奇异。”
甄家太太笑道:“瞧你这话,老气横秋的,你比那琮哥儿也没大多少,这次走得急了些,宫里的老太妃还舍不得你呢。”
“太太,我也舍不得老太妃,可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甄家想要富贵长久,单靠这一桩却是不够的。”
甄家太太回道:“你这话倒是没错,你二姐也这么说,老太妃已庇佑甄家五十年,再大福分也是有尽的时候,打铁也要自身硬。
听说朝廷最近轮调金陵的官员,你二姐夫在金陵的几个门生,这回都要挪地方了。
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