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归义非唐 > 第500章 老骥伏枥

第500章 老骥伏枥(5/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高进达等人的熏陶,早已非三年前那个“吴下阿蒙”。  

刘继隆对他的栽培,他自然是清楚的,心中更是崇拜且感激。  

“你不日便要前往蔡州,便放你一旬休假,回去好好休息准备吧。”  

高进达的声音将张延晖拉回现实,张延晖反应过来后,连忙对高进达作揖:“多谢高相。”  

“下去吧。”高进达笑呵呵的示意张延晖退下,末了不忘道:“回去后记得代老夫向敦煌王问好。”  

“下官告退。”张延晖还没有从消息中走出,便晕乎乎的离开了政事堂。  

瞧着他离去,高进达则是笑着继续低下头,继而缓缓收起笑容。  

陆龟蒙见他脸色变幻,不由道:“高相,可是有何不妥?”  

“嗯…”高进达点了点头,伸出手将册封文册拿起来后叹气道:  

“殿下此次拔擢了不少后进的将领,恐怕会引起不少人的不满。”  

陆龟蒙闻言骤然闭上嘴,堂内其他官吏也尽皆如此。  

毕竟能让高进达如此头疼的,也只有陇右的那群人了。  

这些日子,洛阳看上去没什么变化,可私底下官员们的矛盾却不少。  

几日前,甚至有陇右出身的官员和关东的官员大打出手。  

这个时代的官员可都是能掌握君子六艺的存在,双方出手的后果便是两人尽皆负伤,一个需要卧床半月,另一个需要卧床两个月。  

若非高进达出现及时,恐怕最后甚至会从两个人的争斗,变成两派官员的群架。  

官员亲自动手互殴,何其可笑的场景,却实实在在发生在了南衙诸衙门中,可见洛阳城内派系矛盾有多激烈。  

这还是刘继隆不在洛阳,若是刘继隆在洛阳,陇右和关西其余诸道的官员估计气焰更盛。  

“孤阳不长,孤阴不生,殿下自有其道理。”  

陆龟蒙憋了半天才憋出这么句话,高进达听后摇了摇头,苦笑几声后才道:  

“近来老夫双眼模糊,恐怕用不了几年便要失明了。”  

“这南衙的差事,老夫恐怕也操持不了几年了,只希望在失明前能看到殿下更进一步吧。”  

高进达叹了口气,陆龟蒙则是张了张嘴。  

尽管他觉得高进达的能力并不出众,但高进达最大的魅力并非是这点,而是对于所有官员都一视同仁。  

在这点上,譬如崔恕、韩正可、陈瑛等人都做不到,而李商隐又不愿意称相,因此便是陆龟蒙在听到高进达如此说后,也不免担忧起了日后的朝堂。  

“好了,你退下吧。”  

高进达似乎觉得自己说的有些多了,摆摆手示意陆龟蒙退下。  

“下官告退…”  

陆龟蒙见状躬身行礼,恭敬后退离开了政事堂,而高进达则是耗费半个时辰将文册内容写入奏表之中,带着奏表前去宫廷并找到了身为皇帝的李佾。  

自从发生过韦昭度的那件事情后,李佾是洛阳城也不敢出了,只敢在宫廷玩闹,甚至还需要时刻小心四周的女官和奴婢。  

高进达找上他时,他正在玄武城的花园里练习射箭,而练习的对象则是他令人从城外抓来的各种野鹿、野鸡。  

“臣同平章事高进达,参见陛下…”  

“高相请起,可是汉王有敕令传来?”  

高进达躬身行礼作揖,正在射箭的李佾听到熟悉的声音,连忙丢下弓箭,笑呵呵上前将高进达搀扶起来。  

他的这番姿态,着实不像一个帝王该有的姿态,但对于他来说,似乎只有这种姿态,才能让他感觉到安全。  

“北方战事也平定近两个月了,如今新年开泰,倒是适合表功诸将。”  

“这是汉王殿下令人送往南衙的奏表,请陛下过目…”  

李佾可以说刘继隆派发敕令,但高进达却不能那么说,而是改称为奏表。  

李佾也不在乎这些,只是拿起奏表,看也不看的就从身旁宦官手中接过朱笔圈红,写下“依奏”二字。  

对于这些奏表,李佾向来是不看的,以此避免旁人以为他有什么别样的心思。  

“高相还有事情吗?”  

李佾批复过后,热切询问高进达,高进达则是恭敬作揖道:“近来同昌殿下奏表求见陛下,陛下以为如何?”  

高进达既然开口,李佾自然知晓他的想法,无非就是表达一个态度,那就是刘继隆对他并无恶意。  

“阿姐要来,朕自然是高兴的。”  

李佾笑着回应,但高兴的并非是能见到李梅灵,而是高兴于刘继隆对他的态度。  

自刘继隆止步河阴县后,他便有些忐忑,总觉得十分煎熬。  

他现在最希望的就是群臣劝进刘继隆,然后刘继隆即位过后,给他一个痛快。  

不管是要流放他,还是要杀了他,亦或者以二王三恪的待遇来安置他,只要是个结果就行。  

等待结果的过程于他而言,无疑是最为煎熬的。  

如今刘继隆表态,那就说明短期内他是安全的,也就不用如此煎熬了。  

“高相,朕想要前往长安祭祀祖宗,朝廷是否还有钱粮能筹备前往?”  

李佾得知刘继隆态度后,当即便提出了要前往长安的想法。  

高进达听后微微皱眉,李佾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他倒也不准备做什么,只是觉得这洛阳着实压抑极了,且他提出前往北都、南都都不妥,唯有被刘继隆经营多年的长安似乎较为稳妥,故此才特意开口询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