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归义非唐 > 第500章 老骥伏枥

第500章 老骥伏枥(3/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却从不心软。”  

“利用他的力量来为我军清理湘西獠蛮,安置汉民来充实西南,是以獠蛮必然痛恨高千里其人。”  

“届时我军南下,可招抚獠蛮入平原,亦或者将其迁徙江北八州,如此獠蛮入平原,而汉民入丘陵,再传播教化,自是开疆拓土。”  

刘继隆在意的,向来不是什么羁縻式的疆土,他在意的永远都是汉人能否在当地扎根,将地方变为传统汉地的疆土。  

他对西域、河套、河西皆是如此,对于如今的西南与日后的辽东更是如此。  

让高骈做坏人,他做好人,以此将黔中、湘西等汉人进入西南的桥头堡先变为汉地,继而再向云南、岭西、安南深入。  

江北八州数十万人口,若是都被迁徙去了湘水以西,就凭湘水以西那顶破天不过二三十万人口的湘西古蛮,恐怕连如今的栖息地都守不住。  

若非发生安史之乱和唐末五代的乱战,湘西及黔中、云南、岭西、安南等处群蛮也不可能大体上安稳的繁衍这么长时间。  

如今的大唐未曾经历百年乱战,故此人口相较于盛唐虽受重创,却也比四周部族强盛太多。  

只要有钱有粮,大可以强行迁徙人口,将黔中、湘西等处开发差不多的河谷、平原收下。  

不趁战乱的时候迁徙百姓,等天下安定过后就不好弄了。  

高骈既然愿意做这个坏人,刘继隆哪里有不从之理。  

“那高骈阻断长江水道,朝廷尚有二百余万石粮食停罢江陵与蜀中,这难道也不管?”  

曹茂有些着急,可刘继隆却爽朗笑着起身,上前按住他的肩膀道:“何必如此着急?”  

“朝廷已经将二十二万石粮食运抵了淮南,淮南的饥荒也暂可缓解。”  

“至于囤积在江陵的粮食,大不了便走陆路运往河南,再将河南粮食运往运河沿岸,继而赈济河北便是。”  

“虽说会多出些许粮食损耗,但也与迁徙数十万人南下湘西相比,这点损耗便不算什么了。”  

战乱时期迁徙人口是最容易的,反倒是太平年间迁徙人口比较难,不仅各项耗费更高,百姓也更难以管理。  

乱世之下,百姓只需要能活命就行,但太平便不会如此,而是会生出许多念想。  

正因如此,乱世中迁徙的百姓,倒是很少迁回原籍,而太平年间的百姓即便被强行迁徙,也会想方设法的逃回原籍。  

这种情况,在当今朝廷的治下都不断发生,更不要说日后太平了。  

思绪间,刘继隆又看向案上的一摞文册,继而说道:“河南之地,抛荒耕地计千万数,正该迁徙人口,安定地方。”  

“敕令张昶,以李思恭为丰州刺史,其部众尽数迁往山南东道、河南道,沿途州县设置粥棚。”  

“凡迁徙河南的平夏部百姓,每户发荒田百亩,蠲免赋税三年。”  

“若李思恭抗令不遵,即令张昶、郑处、安破胡集结诸道骑兵,围剿平夏部!”  

盘踞在河南地的党项人,始终是悬在关中头顶的利刃。  

不管是从军事还是经济,亦或者是从环境来说,河南地这块地方都不该有任何游牧部落。  

后世河南地有两块沙漠,分别是毛乌素和库布齐,但这两块沙漠在如今还只是规模不大的沙地。  

只要结束烂垦烂牧的局面,再派人在当地植树造林,还是能很快恢复到秦汉时期环境的。  

刘继隆倒不是要提倡什么保护自然,他只是不想日后洛阳和长安日常被风沙入侵。  

既然能将危险遏制在苗头,那为何还要放纵其发展?  

“河南地的李思恭恐怕不好攻打…”  

曹茂皱眉开口,因为他对关内道的情况十分了解,刘继隆听后也颔首道:“你想说的是地斤泽不好攻打吧?”  

地斤泽,这是鄂尔多斯高原腹地上水草丰美的一块牧场,后世李继迁遭遇不利,随即率部退往地斤泽,而宋军则是苦于地斤泽四周人口稀少和沙漠庇护而难以深入围剿。  

好在如今关内道的人口还算充足,且平夏部也还没有达到历史上的那种强盛。  

如今的李思恭麾下虽然有不少骑兵,但能穿戴铁札甲的甲骑却并不算多,不过区区数千骑罢了。  

若是面对此前京西北诸镇的局面,李思恭或许还能有所作为,但如今面对汉军动辄数万兵马的威势,刘继隆并不认为李思恭会蠢到和朝廷开战。  

他可不是唐宣宗李忱,党项人没有资格在他面前耀武扬威。  

南征之前随手将其收拾,也耗费不了多少时间。  

“陇右、关内、河东三道,精骑足有万五之数,讨平区区党项,轻而易举,不必担心。”  

刘继隆安抚着曹茂,同时也对如今可以轻易动用万余骑兵去讨平一方势力的情况生出感叹。  

六年前的他,连一万骑兵都凑不齐。  

六年之后,汉军之中骑兵已经不下四万,再过数年则恐怕还能翻一倍。  

只是汉军还没有需要动用十万骑兵的对手,骑兵养起来可没有那么便宜。  

寻常汉军步卒的军饷在十五贯,调离原籍则是二十贯,而马步兵则是二十二贯,骑兵则是二十五贯。  

十万精骑,每年光军饷就得二百五十万贯,更别提照顾军马、乘马的马料和草束了。  

杂七杂八算在一起,十万精骑起码要耗费三百多万贯,是如今朝廷近乎两成的财政。  

正因如此,维持五万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