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刘氏复兴(5/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豆卢瑑闻言颔首,接着又叹气道:“只可惜无法从陇右获得方术手段,不然朝廷定能以此手段反败为胜。”
裴澈与萧溝闻言,尽皆叹气,随后又重整精神,各自对起了手中所掌握的重要情报。
剔除一部分后,他们将情报交给萧溝,由萧溝转交给谍子,继而送往长安。
三日后,萧溝将情报交给了谍子,而那谍子转头便把情报交给了赵英。
赵英带着情报找到刘继隆时,刘继隆却已经准备率军南下了。
“殿下…”
赵英走入汉王府中堂,对着坐在堂内的刘继隆作揖,并递出了这份装起来的军情。
刘继隆接过翻看,不免轻笑道:“他们倒是探查的仔细,连细枝末节的小事都记上了。”
“可惜,他们救不了朝廷,也救不了天下,唯有你我方能拯救天下。”
刘继隆将情报装回,同时对赵英吩咐道:“明日我便要率军南下,你先留守长安,派人跟着我便可。”
“至于这份军情,最好夸大我军调动的钱粮,同时添加我军还要同时进攻大同、河中、山南东道及潼关的假情报。”
“眼下秋收即将开始,朝廷若是得到情报,必然会强征民夫,继而影响到秋收。”
“是!”赵英见刘继隆如此吩咐,当即将其吩咐记下,准备回到府中再派人修改军情,送往洛阳来迷惑大唐君臣。
思绪落下,赵英又看向将东西都收拾好的刘继隆,不免作揖道:“殿下,我军如今集结十余万兵马在三川,何须您亲自出手?”
“以末将所见,张都督与耿都督足以对付高骈,您不必亲自前往…”
“不!”刘继隆摇摇头:“高千里不是软弱之辈,还是得吾亲自前往才安心些。”
由于刘继隆出现,打乱了高骈一帆风顺的成长,故此高骈的韧性也比历史上要坚韧不少。
上次西川之役后,刘继隆本以为高骈会像历史上那样,因为失利于黄巢而颓废。
不曾想高骈还有锐气图谋反击,在他进攻关中的同时偷袭他。
高骈既然能反击,这就说明他心气未散。
面对这样的高骈,刘继隆还是不放心将十几万大军交给张武、耿明,还是得他亲自领兵才行。
只要能把高骈心气打掉,他这个人也就不足为虑了。
赵英眼见自家殿下去意已决,当即也不再劝说,而是恭敬退出了汉王府。
“唏律律…”
几日后,刘继隆率领一万两千马步兵与三万民夫南下,而他这一走,整个长安也就暗流涌动了起来。
高进达、崔恕、韩正可等人纷纷打起十二分精神,而安破胡也时刻关注着长安情况。
与此同时,被刘继隆加过料的情报也通过谍子之手,送到了东畿洛阳的南衙手中。
路岩得到情报后,第一时间便前往了紫薇城,并在贞观殿见到了李漼。
只不过此时的李漼,相较于两个月前爆发蝗灾时,已然有了不小的变化。
他的体态肉眼可见的肥胖了不少,下巴处即便什么都不做,也能露出两层下巴。
除此之外,他的鬓角却不知为何,多出了几分白色。
要知道李漼与刘继隆同龄,而今刘继隆英姿勃发,朝气洋洋,李漼却如朽木,暮气沉沉。
两个月的时间,能让李漼如此颓靡,除了他自己心气散了的缘故,还有就是民间带来的压力。
自蝗灾爆发以来,东畿与河南道粮价骤涨,百姓根本吃不起粮食,落草为寇者不在少数。
往后两个月的大旱,基本断绝了河南、河东、东畿百姓的生路。
时间走入八月以来,洛阳城外甚至发生了人相食的事情,而洛阳城内更是不断流传谣言。
“陇山鹿走兆祯祥,刘氏当兴复旧疆。轵道昔年曾应谶,岂惟前事鉴沧桑。“
简简单单的二十八字谣言,不仅预言了刘氏复兴,甚至明说李漼这位天子将面临当年汉高祖在轵道受降秦王子婴的事情。
汉高祖刘氏,加上唐太宗常被人以秦王称呼。
这些事情加上这几年天灾不断,李漼自己也渐渐变得疑神疑鬼了起来。
如今看见路岩面对自己愣神,李漼不免痛恶道:“路相莫不是想用目光奏表?”
“臣惶恐…”
经过提醒,路岩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刚才竟然发愣了,随后连忙呈出写作奏表的情报。
“此为长安义士所写军情,请陛下过目…”
得知路岩带来了汉军的情报,李漼顾不得厌恶,连忙眼神使唤田允。
田允见状,连忙走下台阶,将奏表接过并转呈李漼。
李漼连忙打开,很快就得知了汉军将多路出击,试图一举吞并河东、河淮及三川的事情。
“难道朕的大唐、真的要亡了吗?”
李漼精神恍惚,但很快又摇头坚定起来:“不!朕的大唐不会亡!大唐绝不会亡在朕的手上!”
他拿起奏表放在桌上,尽量保持冷静,目光则是看向路岩。
“路相以为,朝廷应该如何面对叛军此次寻衅?”
李漼将如此大规模的进攻说为寻衅,这让路岩哑然,但他还是强撑冷静道:“陛下,臣以为眼下应该尽快从河淮两道抽调兵马,进入东畿拱卫洛阳。”
“除此之外,也应传令高千里、刘几之、王觉斯三位要臣,竭力挡住叛军兵锋。”
路岩并未提出什么有建设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