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你小子这么抢手的吗(3/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信念是千金换不来的宝贝!
郑国栋参观了出水口,然后纳闷:“这水流很湍急啊,怎么还需要抽水机呢?”
张成南精神抖擞的解释:“这水现在能冒出来是因为水压问题,没有后续水源的补充,水压很快降低,水就冒不出来了,那时候就需要抽水机来干活。”
他拍了拍崭新的机器,对钱进赞不绝口:“钱副指挥年轻有为,他是多面手,哪一面都能指望的上他。”
“国栋同志,我必须临阵为他请功,他是我们抗旱指挥部的大功臣!”
钱进讪笑,连连摆手:“抗旱工作等于刚开始,咱们只找到了一个出水口,还是不着急庆祝吧…”
这是实话。
大家伙犯难了。
其他出水口怎么确定呢?
他们现在解决的只是一个把狼公社的用水危机,类似的困难公社还有几十上百个呢!
不说别的地方,就这北梨山一带还有四五个旱情高危公社呢!
大家伙欢欣的情绪,慢慢又沉了下去。
吃过午饭,指挥部有电话打到了公社,韩兆新去接电话,然后大吃一惊:
“什么?供销总社外商办收到了一份咱们市内山麓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勘探成果?!然后现在送到指挥部来了?”
“你确定这不是有人恶作剧或者是什么误会吗?有地理专家看过了,认为可信度很高?”
“好、好、好,我们马上回去!”
韩兆新把情况告诉了王国栋,众人满怀激动心情,乘坐汽车又往回窜。
钱进已经知道结果了,本来他想避嫌然后不回去凑这个热闹了。
结果如今他着实是领导们眼前的红人,愣是被拉上了车:
“这是你们单位送过来的东西,还得需要你一起来把把关呢!”
车队急匆匆的返回市府,他们进入指挥部办公室,有指挥部成员将一份牛皮纸档案袋送了过来。
档案袋陈旧,缝隙里有扫不干净的灰尘,显然是老东西。
上面有个已经翘边的贴纸,标注着“19581961年海滨市山麓区域地质勘探成果(内部资料)”。
看到这个年份,在场有老干部回忆后说道:“58年、58年,哎哟,这事我有印象。”
“五十年代末的时候,省里确实组织过一次地质工作大摸底,后来碰上了炼钢那事,这件事我就没怎么注意过,再往后社会动荡起来,地质工作组听说受到了牵连…”
他摇摇头。
无法继续说下去。
韩兆新和郑国栋凑在一起打开里面的资料看了起来。
他们先迅速翻阅,很快发现了关于北梨山的标注图。
图上用清晰的蓝色线条和符号,标注着四五条贯穿了山峦全线区域的地下暗河推测流向!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备注:
“据岩溶发育特征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推断,该区域存在规模较大的地下径流通道,建议后期详勘验证。”
两位大领导的心脏狂跳起来!
他们对视一眼,郑国栋还说:“冷静,镇定,再仔细的看一看。”
韩兆新把张成南和钱进叫过来,强压住激动说:“来,你们仔细辨认着图上的坐标和地形参照物,能不能找到这次打开的取水点?”
张成南变成张犯难了。
他不会看地图啊。
其实钱进也不会看。
可问题是这东西是他对照着书上的参考图描摹出来的,为了描摹的准确,他是仔细看过北梨山缩略图的。
这样他就有数了:“赶紧去找一份地图,要有关于北梨山详细信息的地图,我们来对照地图看一看。”
地图送到。
钱进伸手比划了一下,最后在上面点了一个点:“没错!”
韩兆新一拳捶在了旁边桌子上,把上面的东倒西歪的资料书震的乱蹦哒:
“五六十年代的地质队老同志们给我们留下了瑰宝啊!”
张成南兴奋的说:“如此看来这北梨山还有旁边西坪山底下,很藏着好几条大暗河呢!那它们水量绝对可观!”
韩兆新拿着书去了南窗下借着灿烂阳光仔细辨认着上面的标记和说明。
越看,他的眼睛越瞪越大:“这是哪位同志贡献出来的?这可是宝贝啊!要是里面内容都是事实,要是能把几条暗河都给用上…”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众人,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狂喜:“哈哈,有了这东西,山区各公社、各生产队的日子可好过啦!”
然后他把钱进拽了出来:“这东西是哪里来的?”
钱进尴尬的两手一摊:“我不清楚呀,这样,是谁送过来的资料?我打电话问问。”
资料是张爱军送入外商办的。
他经常跟随钱进出入外商办,已经算是半个员工了,根本没人在意他会干什么。
钱进打电话给送来信件的手下,然后装模作样的询问一番后,他挂上电话对两位领导说:
“是这样的,今天邮电局的同志来给我们送国际件,这个件就在里面。”
“因为它的来信地址和主题都是我们单位同志不熟悉不了解的,他们怕有问题就打开看了看,结果发现是这么一份资料。”
“对了,我同事说随着资料还有一封信件来着?”
“对,有的。”留在指挥部的办事员赶紧将一封英文信送了过来。
钱进打开看,看着信纸上打印的英文说道:“是美帝国那边
郑国栋参观了出水口,然后纳闷:“这水流很湍急啊,怎么还需要抽水机呢?”
张成南精神抖擞的解释:“这水现在能冒出来是因为水压问题,没有后续水源的补充,水压很快降低,水就冒不出来了,那时候就需要抽水机来干活。”
他拍了拍崭新的机器,对钱进赞不绝口:“钱副指挥年轻有为,他是多面手,哪一面都能指望的上他。”
“国栋同志,我必须临阵为他请功,他是我们抗旱指挥部的大功臣!”
钱进讪笑,连连摆手:“抗旱工作等于刚开始,咱们只找到了一个出水口,还是不着急庆祝吧…”
这是实话。
大家伙犯难了。
其他出水口怎么确定呢?
他们现在解决的只是一个把狼公社的用水危机,类似的困难公社还有几十上百个呢!
不说别的地方,就这北梨山一带还有四五个旱情高危公社呢!
大家伙欢欣的情绪,慢慢又沉了下去。
吃过午饭,指挥部有电话打到了公社,韩兆新去接电话,然后大吃一惊:
“什么?供销总社外商办收到了一份咱们市内山麓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勘探成果?!然后现在送到指挥部来了?”
“你确定这不是有人恶作剧或者是什么误会吗?有地理专家看过了,认为可信度很高?”
“好、好、好,我们马上回去!”
韩兆新把情况告诉了王国栋,众人满怀激动心情,乘坐汽车又往回窜。
钱进已经知道结果了,本来他想避嫌然后不回去凑这个热闹了。
结果如今他着实是领导们眼前的红人,愣是被拉上了车:
“这是你们单位送过来的东西,还得需要你一起来把把关呢!”
车队急匆匆的返回市府,他们进入指挥部办公室,有指挥部成员将一份牛皮纸档案袋送了过来。
档案袋陈旧,缝隙里有扫不干净的灰尘,显然是老东西。
上面有个已经翘边的贴纸,标注着“19581961年海滨市山麓区域地质勘探成果(内部资料)”。
看到这个年份,在场有老干部回忆后说道:“58年、58年,哎哟,这事我有印象。”
“五十年代末的时候,省里确实组织过一次地质工作大摸底,后来碰上了炼钢那事,这件事我就没怎么注意过,再往后社会动荡起来,地质工作组听说受到了牵连…”
他摇摇头。
无法继续说下去。
韩兆新和郑国栋凑在一起打开里面的资料看了起来。
他们先迅速翻阅,很快发现了关于北梨山的标注图。
图上用清晰的蓝色线条和符号,标注着四五条贯穿了山峦全线区域的地下暗河推测流向!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备注:
“据岩溶发育特征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推断,该区域存在规模较大的地下径流通道,建议后期详勘验证。”
两位大领导的心脏狂跳起来!
他们对视一眼,郑国栋还说:“冷静,镇定,再仔细的看一看。”
韩兆新把张成南和钱进叫过来,强压住激动说:“来,你们仔细辨认着图上的坐标和地形参照物,能不能找到这次打开的取水点?”
张成南变成张犯难了。
他不会看地图啊。
其实钱进也不会看。
可问题是这东西是他对照着书上的参考图描摹出来的,为了描摹的准确,他是仔细看过北梨山缩略图的。
这样他就有数了:“赶紧去找一份地图,要有关于北梨山详细信息的地图,我们来对照地图看一看。”
地图送到。
钱进伸手比划了一下,最后在上面点了一个点:“没错!”
韩兆新一拳捶在了旁边桌子上,把上面的东倒西歪的资料书震的乱蹦哒:
“五六十年代的地质队老同志们给我们留下了瑰宝啊!”
张成南兴奋的说:“如此看来这北梨山还有旁边西坪山底下,很藏着好几条大暗河呢!那它们水量绝对可观!”
韩兆新拿着书去了南窗下借着灿烂阳光仔细辨认着上面的标记和说明。
越看,他的眼睛越瞪越大:“这是哪位同志贡献出来的?这可是宝贝啊!要是里面内容都是事实,要是能把几条暗河都给用上…”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众人,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狂喜:“哈哈,有了这东西,山区各公社、各生产队的日子可好过啦!”
然后他把钱进拽了出来:“这东西是哪里来的?”
钱进尴尬的两手一摊:“我不清楚呀,这样,是谁送过来的资料?我打电话问问。”
资料是张爱军送入外商办的。
他经常跟随钱进出入外商办,已经算是半个员工了,根本没人在意他会干什么。
钱进打电话给送来信件的手下,然后装模作样的询问一番后,他挂上电话对两位领导说:
“是这样的,今天邮电局的同志来给我们送国际件,这个件就在里面。”
“因为它的来信地址和主题都是我们单位同志不熟悉不了解的,他们怕有问题就打开看了看,结果发现是这么一份资料。”
“对了,我同事说随着资料还有一封信件来着?”
“对,有的。”留在指挥部的办事员赶紧将一封英文信送了过来。
钱进打开看,看着信纸上打印的英文说道:“是美帝国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