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243章 进山进溶洞,找水找希望

第243章 进山进溶洞,找水找希望(1/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汽车盘山而上,先进入了西坪生产大队。  

按照钱进要求,车子在这里停了下来。  

钱进下车深吸了一口气。  

灼热而干燥。  

他能感觉出来,空气里没有一丝雨水的湿度。  

西坪生产大队的大队部前,“泰山路抗旱支援突击队”的红旗一角被风吹动了一下,旋即又无力地垂下。  

但那深红的底色,依旧在刺目的日光下,无声地燃烧。  

张成南注意到了红旗上的字,他问道:“钱副指挥,你是过来看看你们泰山路突击队的同志?”  

钱进说道:“那倒不是,他们没什么好看的,我过来是想跟该大队的干部说一声,让他们安排几个了解山里情况的老人,带咱们去山里看看。”  

张成南想了想,问道:“你是认为他们能知道哪里有水?”  

钱进点点头:“他们在这山里摸滚打爬了一辈子,不敢说…”  

“哎呀,钱主任来啦!”双代店有人出来晒野菜,看到钱进等人的身影后顿时喊了起来。  

好几个人立马从双代店里跑了出来。  

钱进一看,还有朱韬!  

他立马皱起眉头:“双代店里凉快?”  

朱韬讪笑道:“钱总队你可别误会,我不是在这里乘凉,我是过来清点预购的冰糕。”  

“同志们现在是每天上午下午一人配一支冰糕,刚才供销社的同志给送了过来,我得到消息是来数冰糕的…”  

“是、是。”双代店负责人帮他解释,“钱主任,你们泰山路的同志来了以后劳动很积极,从早到晚给我们山里劈引水渠…”  

又有人赶去山里把周铁镇给叫了回来。  

周铁镇忙的光着膀子露出湿漉漉的黑色护心毛,满身肌肉还在鼓鼓囊囊,上面沾染了不少泥土,被汗水冲刷过后,像是雨后的大地。  

钱进给他引荐了同行领导,周铁镇风风火火跟他们握手,招呼他们进办公室去喝茶。  

“先不喝茶了,这会我们不热也不渴,先谈点工作。”张局摆出公事公办的架势。  

周铁镇对他的工作积极性感到肃然起敬。  

好干部啊。  

他不知道刚才在等他的时候,好张局一连啃了两根冰棍喝掉了一瓶汽水——  

秘书掏钱。  

张成南问他山里的水资源情况,周铁镇一听这话题就上火,拍着腿骂娘:“今年真他娘神了,老天爷不给活路,我们蔬菜要命了。”  

“先别管蔬菜了,先说说人和牲口用水。”张成南问道。  

周铁镇拍着腿还要骂娘,想了想没好意思骂:“俺群众用水也紧张,几个机井都快干了。”  

钱进心里一紧:“机井都干了?”  

“可不是咋了,老天爷不下雨,俺社员只能从机井挑水上山去浇水了,从早挑到晚是从晚挑到早,硬生生把那几口从没干过的机井挑的见底了。”周铁镇感叹说。  

听到这话钱进倒是松了口气。  

没那么吓人了。  

如果说天旱导致几个机井连居民用水都保障不了,那这个地方的地下水资源就很紧张了。  

现在西坪生产大队是接连挑水上山浇灌蔬菜,导致机井水源供应不上,但经过一夜时间显然可以补充,那就说明地下水没问题。  

周铁镇还在抱怨:“怎么还不下雨?幸亏我们能靠山里几口泉眼打点水回家,要不然连人喝的水都没了…”  

张成南毕竟是水利口的老大,从这些话里判断出了很多重要信息:  

“你们的机井一夜能恢复正常水位?你们山里头的泉眼还有水?重点是泉眼里还有水?!”  

周铁镇说道:“多少有点,够人喝的了,不过山里的溪流什么的都断流了。”  

张成南赶紧给钱进使眼色:“钱副指挥你说的对,应该去山里看看情况的。”  

干旱的阴影如同无形的巨手,紧紧扼住了西坪山的咽喉。  

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山,山里草木低垂枝叶,没有了往日的勃勃生机。  

本来钱进今年还想安排西坪生产大队种果树种速生树来着,今年旱灾来的气势汹汹,他放弃了这个念头,还是往后拖延一年吧。  

旱年种果树,这是不怕死。  

钱进没有瞒着周铁镇,把西坪山下应该有丰富地下水资源的情况说了出来。  

也告诉他水利局这次过来就是想粗略的看看情况,后面会调专业的勘探队来寻找地下水源开展引水工程。  

周铁镇一听来劲了。  

他们大队太需要水了,主要是种植蔬菜这东西吃水多!  

钱进需要对山里熟悉的老人带队,他便把老槐叔叫来了:  

“这是俺大队的走山人,五几年的时候国家选派护林员,他就是俺西坪山护林队的队长。”  

老槐叔沉默寡言,得知钱进意图后他点点头:  

“应该能找到点啥,这山是一座水山,打我懂事开始,俺这里不管多旱的天,在山里总能找到口水喝。”  

随行秘书下意识说:“那这边怎么还被划为旱情重灾区了?”  

钱进说道:“因为他们这里全是山田,靠天吃饭,天不下雨,山水没有水,那基本上农田菜田全得崩,很可能面临绝收危机。”  

老槐带着一行人顶着烈日,跋涉在山梁沟壑之间。  

期间他不断指着一些植被相对茂盛的低洼处、岩石缝隙渗水点,以及老一辈口口相传的“老泉眼”位置,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线索:  

“钱主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