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从满眼红名开始 > 第165章 元帝三问,王户飞天

第165章 元帝三问,王户飞天(4/7)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为这一页提前放了一片薄薄的金叶子当书签。  

耿煊的目光,落在了书中文字之上。  

元帝九年,第三次巡幸天下,征发役夫十万,我坊选送役夫千余。  

因根脚清白,表现优异,有十三坊民在此次巡幸期间,有幸随侍元帝左右。  

四月,帝出元京,北巡至玄州之北,见极光而止,立石以记。  

东巡至旻州以东,见沧海,转而向南,欲南幸苍州。  

一日,见鲸鲵浮于沧海,恰有苍鹰落足其上,继而翩然远去。  

帝视之良久,喟然长叹,曰:  

‘都谓人生天地之间,为万物之灵。  

既不能上天,与苍鹰同游。  

亦不能入地,见厚土黄泉。  

勉强凫水横渡,也有溺毙之危,入鱼虾之腹。  

终日困缚于大地之上,与牛羊犬马何异?  

此万物之灵耶?此万物之灵耶?!’  

帝怅然,挥师西返。  

十二月,抵元京。  

第三次巡幸,由是而止。”  

耿煊盯着这段内容来回看了许多遍。  

最后,他默默合上了这本《永和源考》,将其放到一旁。  

又伸手将另一本拿在手中。  

不需要他特意翻页,提前插好的金叶书签,便将范宏盛等人想要让他看到的内容出现在眼前。  

和《永和源考》中,以庄重的,记史一般的文字记录了十三坊民随侍元帝出巡期间的见闻要记不同。  

记录了同样在元帝时期,一个出身于元京天润坊的奇人奇事。  

而在这个奇人奇事之前,还有一段很长的、包含巨大信息量的“前情提要”。  

事情还和元帝第三次出巡,因见巨鲸飞鸟,忽然心情抑郁,中途折返之事有关。  

说是元帝九年,在大海边发了一通“既不能上天,又不能入地,连下个水都还要被鱼虾所欺,这就是万物之灵?这就是万物之灵?”的感慨之后。  

急元帝之所急的天下人,就开始了竞赛一般的探寻上天入地还有下水的办法。  

而元帝这随口一段牢骚感慨,也变成了著名的“三行之问”。  

即“天行”、“地行”、“水行”。  

元帝十六年,一群挖坟盗墓之人,露了个大脸,抢先弄出了个“地行”之法。  

虽然,那个“地行”之法与人们期望的相差甚远。  

远不能做到行走大地之下,宛如行走在大地之上那般容易。  

但这好歹也在元帝面前挣了个大脸,不少本来通缉榜上有名的人物,不仅前罪尽销,还被封了爵。  

其中功劳最大的一位,还被赐了一座山,元帝亲口允诺,允许他开宗立派,称尊做祖。  

元帝这一举动,直接让天下沸腾了。  

原本,元帝的“三行之问”就是个天下热议的话题,此后就变得更热了。  

而且,所有想要解答此问之人,都有了紧迫感。  

因为“三行之问”已经有一问勉强有了答案,这说明天下人的机会,已经少了三分之一。  

而所有人的目光,都暂时聚焦在了“水行”之上。  

没办法,相较于这个,“天行之问”大家都觉得最难啃。  

从元帝十七年开始,每年都有不知道多少人说自己解答了“水行之问”。  

只不过,头三年,经验证之后,没有一个达到了元帝期望的标准。  

和对待“地行”的宽容不同,对待“水行”,元帝的标准变得异常严苛。  

那种“能在水下潜游半日”的,都不能过关。  

要真正做到和水中游鱼一模一样才可。  

即便如此,四年之后,“水行之问”也被人回答了。  

经验证,掌握“水行”之法者,可在指定的湍流水域,待上十天十夜不探头浮出水面一次。  

四肢变得宛如青蛙脚,变化出鸭蹼一般的结构。  

身形也变得如游鱼一般,更利于在水底穿行。  

其人还可如鱼一般呼吸,以水底鱼虾为食。  

可以说,这“水行”之法,满足了最严苛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和水中游鱼一模一样的程度。  

而献上这个答案的人,一个出身于苍州的诸侯国世子,曾经在元帝争夺九州之时与之为敌,甚至遣人刺杀过元帝,眼见大势已去,最后被逼到海岛上苟活的亡国余孽。  

因为解答“水行之问”的功劳,不仅被元帝亲口销了其人其族的罪孽,还直接将那座海岛赐给了他,允他可以做岛主,聚人民,保留先人宗庙祭祀。  

——这是元帝第一次对敌人、敌国如此宽容。  

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这世上也没有比保留敌国历代君主的宗庙祭祀更大的宽容了。  

这个“水行之问”的解答,再度让天下沸腾,却也令天下有志之士绝望。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天行之问”才是这三问中最难的。  

同样,这也是所有人内心深处最渴望的。  

如鸟一般飞在天上,这样的梦想,谁又没有过呢?  

这几乎是所有人梦中必有的“愿望清单”。  

可是,“三行之问”就只剩这“天行之问”还没有解答,不管情愿不情愿,都只有这个选择。  

不过,再旺盛的热情,在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之下,也终会冷却。  

到了元帝二十五年之后,天下人对这个问题的热情,已然消耗殆尽。  

但,总有例外。  

足足两页的“前情提要”说完,终于说起同一时期,发生在天润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