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联合工业报(5/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兼并,是多么的疯狂。
工作量太大了,这还是在从六月份开始,不断吸纳和提前扩充人事部门人手的情况下,还要这么艰难地应对人事工作。
调查、考核、筛选、谈话…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他们来完成。
就是这种压力下,保卫组的纪监监察部门还天天上门盯着,抽查和调查。
但凡有违规情况,纪监才是最不讲情面的。
今年来的干部多,下去的干部也多。
都说安全监察是保卫组的小泰迪,那纪监监察就是保卫组的大狼狗。
这些人逮着线索往死了咬,谁求情都没有用,尤其是在干部过剩的背景下。
不过机关人员膨胀是红星厂希望看到的,也是必须的一个过程。
不可能指望由原来管理一万多人的机关来管理九万多人。
现在工程那边咔咔地搬机器、卖机器、拆厂房、改造厂房。
工人和干部就要红星厂这边接收安置。
由教育管理处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各种思想教育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班了。
只要是没有特殊情况的,所有兼并来的干部都要参加培训。
如果有需要了,干部很有可能正在上课呢,就被叫出去上岗了。
外界都在等着看红星厂的笑话呢。
按照一个月兼并三个厂的规模,都在等着看红星厂什么时候被撑死。
幸好,红星厂有着万全的准备。
一线职工几乎没怎么耽误工期,从原来的工厂调到红星厂来报到,参加三天的培训,然后试岗、调岗,最后到定岗。
可能十天,也有可能是七天,就在他们学习和试岗的时候,原厂区的机械设备就被淘汰或者挪到现有的三产工业区了。
如果原厂机械设备淘汰率特别高,很有可能那边停工,这边开工,中间耽误不了三天,还是学习和适应新机械的时间。
拥有了奉城一机厂的红星厂,对工业建设和设备供应,以及生产调整,是有绝对自信心的。
这一次兼并十六家企业,京城工业可能甩掉包袱,感觉赚到了。
但红星厂接收工人,接收干部,组建三产工业,也没有亏。
原本的十六家企业,机械设备、汽车卡车、工程机械等等,只要不符合红星厂生产工作管理规范的,通通都卖掉。
与亮马河工业区相邻的企业开始了淘宝的工作。
纷纷从这里就近购买二手机械等资产。
这些资产处置所得资金与红星厂新建厂区、添置新机械相比相差并不是很悬殊,即便看数字老李都要用脑袋撞墙了。
要知道,十六家企业是有很多重叠或者相通业务的。
真正地整合下来,三产工业那边新建的企业只有五个厂。
十六个厂压缩整合成为五个厂,还是三产工业的大车间管理模式,你说亏能亏多少?
有人问了,十六个厂多少工人,五个厂多少工人,多出来的工人怎么安置呢?
什么多出来的工人?哪多了?
红星厂所有分厂,除了产品有限制的,比如汽车工业等等,其他都开始了三班倒的工作制度,工人不多了。
倒是工程队那边,人员的年龄结构又明显上升了几岁。
普遍的四五十岁的工人,即将退休的,工作精力和能力跟不上新的生产形势了,只能以体力劳动的形式继续为工厂做贡献。
是不是觉得红星厂的工人结构管理有问题,为什么九万人的工厂,有将近一万人的工程队?
你是没见着三千人的工程,两千五百人的工程队。
这年月,什么工程最重要?
三防工程,所有单位都要搞,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必须搞。
可你想想,能不影响正常生产吗?
红星厂做的恰当好处,既满足了三防工程的建设需要,又完成了整体的人事变革和调整。
工人消化掉了,干部呢?
干部更好消化,人多了,机关需要的人也就多了。
红星厂机关是准备了两套班子吗?
是,也不完全是,具体来说,应该是三套班子。
一套是给京城工业的,未来领导和管理分割出去的京城市轧钢厂。
一套是给红星集团的,未来领导和管理迁移钢城的新建轧钢厂。
另一套是给谁的?
是从这些干部里优中选优,挑选出来充任至即将成立好红星钢铁集团机关的。
而且,红星厂陆陆续续要成立专业厂和分公司,各单位还要组建小机关。
所以,现在人多了不用怕,正适合红星厂培养新的干部队伍。
“你们报社添了多少人?”
李学武翻看着手里的刊物建设规划书,随口问了这么一句。
受他的影响,红星厂机关干部在做工作时,都养成了写规划书的习惯。
打申请报告,你要有这东西,也省的领导问你答不上来了。
“六十五人,李副主任”厂报负责人柴春连坐在办公桌对面,谨慎地回答道:“听说年底前还会有二十几人调过来。”
“嗯,人多力量大嘛——”
李学武没在意地说道:“要做好团结工作啊。”
“你们报社可跟文宣队一样了,光进不出。”
“是,我知道了!”柴春连很是认真地保证道:“下来我一定传达您的意见,做好同志们的工作。”
“怎么做?有想法吗?”
李学武突然就问
工作量太大了,这还是在从六月份开始,不断吸纳和提前扩充人事部门人手的情况下,还要这么艰难地应对人事工作。
调查、考核、筛选、谈话…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他们来完成。
就是这种压力下,保卫组的纪监监察部门还天天上门盯着,抽查和调查。
但凡有违规情况,纪监才是最不讲情面的。
今年来的干部多,下去的干部也多。
都说安全监察是保卫组的小泰迪,那纪监监察就是保卫组的大狼狗。
这些人逮着线索往死了咬,谁求情都没有用,尤其是在干部过剩的背景下。
不过机关人员膨胀是红星厂希望看到的,也是必须的一个过程。
不可能指望由原来管理一万多人的机关来管理九万多人。
现在工程那边咔咔地搬机器、卖机器、拆厂房、改造厂房。
工人和干部就要红星厂这边接收安置。
由教育管理处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各种思想教育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班了。
只要是没有特殊情况的,所有兼并来的干部都要参加培训。
如果有需要了,干部很有可能正在上课呢,就被叫出去上岗了。
外界都在等着看红星厂的笑话呢。
按照一个月兼并三个厂的规模,都在等着看红星厂什么时候被撑死。
幸好,红星厂有着万全的准备。
一线职工几乎没怎么耽误工期,从原来的工厂调到红星厂来报到,参加三天的培训,然后试岗、调岗,最后到定岗。
可能十天,也有可能是七天,就在他们学习和试岗的时候,原厂区的机械设备就被淘汰或者挪到现有的三产工业区了。
如果原厂机械设备淘汰率特别高,很有可能那边停工,这边开工,中间耽误不了三天,还是学习和适应新机械的时间。
拥有了奉城一机厂的红星厂,对工业建设和设备供应,以及生产调整,是有绝对自信心的。
这一次兼并十六家企业,京城工业可能甩掉包袱,感觉赚到了。
但红星厂接收工人,接收干部,组建三产工业,也没有亏。
原本的十六家企业,机械设备、汽车卡车、工程机械等等,只要不符合红星厂生产工作管理规范的,通通都卖掉。
与亮马河工业区相邻的企业开始了淘宝的工作。
纷纷从这里就近购买二手机械等资产。
这些资产处置所得资金与红星厂新建厂区、添置新机械相比相差并不是很悬殊,即便看数字老李都要用脑袋撞墙了。
要知道,十六家企业是有很多重叠或者相通业务的。
真正地整合下来,三产工业那边新建的企业只有五个厂。
十六个厂压缩整合成为五个厂,还是三产工业的大车间管理模式,你说亏能亏多少?
有人问了,十六个厂多少工人,五个厂多少工人,多出来的工人怎么安置呢?
什么多出来的工人?哪多了?
红星厂所有分厂,除了产品有限制的,比如汽车工业等等,其他都开始了三班倒的工作制度,工人不多了。
倒是工程队那边,人员的年龄结构又明显上升了几岁。
普遍的四五十岁的工人,即将退休的,工作精力和能力跟不上新的生产形势了,只能以体力劳动的形式继续为工厂做贡献。
是不是觉得红星厂的工人结构管理有问题,为什么九万人的工厂,有将近一万人的工程队?
你是没见着三千人的工程,两千五百人的工程队。
这年月,什么工程最重要?
三防工程,所有单位都要搞,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必须搞。
可你想想,能不影响正常生产吗?
红星厂做的恰当好处,既满足了三防工程的建设需要,又完成了整体的人事变革和调整。
工人消化掉了,干部呢?
干部更好消化,人多了,机关需要的人也就多了。
红星厂机关是准备了两套班子吗?
是,也不完全是,具体来说,应该是三套班子。
一套是给京城工业的,未来领导和管理分割出去的京城市轧钢厂。
一套是给红星集团的,未来领导和管理迁移钢城的新建轧钢厂。
另一套是给谁的?
是从这些干部里优中选优,挑选出来充任至即将成立好红星钢铁集团机关的。
而且,红星厂陆陆续续要成立专业厂和分公司,各单位还要组建小机关。
所以,现在人多了不用怕,正适合红星厂培养新的干部队伍。
“你们报社添了多少人?”
李学武翻看着手里的刊物建设规划书,随口问了这么一句。
受他的影响,红星厂机关干部在做工作时,都养成了写规划书的习惯。
打申请报告,你要有这东西,也省的领导问你答不上来了。
“六十五人,李副主任”厂报负责人柴春连坐在办公桌对面,谨慎地回答道:“听说年底前还会有二十几人调过来。”
“嗯,人多力量大嘛——”
李学武没在意地说道:“要做好团结工作啊。”
“你们报社可跟文宣队一样了,光进不出。”
“是,我知道了!”柴春连很是认真地保证道:“下来我一定传达您的意见,做好同志们的工作。”
“怎么做?有想法吗?”
李学武突然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