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 第二百六十四章 再试先天

第二百六十四章 再试先天(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道。”  

顾担将书给递了过去,“如果你们中有人观摩之后,做好了决定,还要继续冲击那个境界,记得告诉我一声,我会前去观摩。”  

“多谢阁下!”  

薛闻剑用双手珍而重之的将那本书接过,那本书分明不大,在他心里却是重若千钧。  

那可是关于宗师之上的道路啊!  

“诸位请便。”  

顾担目送着得到了姬老笔记,跑的飞快的几位宗师急速离去,似是担心他反悔一般,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目光凝视向那宽广无边的苍穹,“姬老,当初你拜托我的事情,我已做到了一件。”  

薪火相传,如今他已将前人的火,传递了出去。  

只是,火焰灼热。  

好东西,也同样会烫手。  

就算是顾担,到了现在,也没有把握去冲击先天之境。  

毕竟上一次亲眼旁观姬老冲击先天之境时,给他留下的印象太过于深刻了些,一朝被蛇咬,怎敢再去随意涉足?  

对于薛闻剑几位宗师,他也算是仁至义尽的提醒过了,如何去选,只看他们自己。  

如果他们还是想要搏一搏,顾担也可以再次旁观,从中汲取经验。  

有了准备和心理预期之后,特别是实力本身已拔升了一大截之后,收获怎么也会比上一次更大吧?  

他的时间,还有很长,不急一时。  

夏朝三十五年,王莽再度下旨传唤荀轲任职。  

这一次,荀轲没有拒绝。  

时任礼部尚书的荀轲,这一次不再是孤军奋战,他已有了自己的拥簇,自己的弟子,甚至还有着世家大族背后的支持。  

他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他说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他说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  

他说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不能生养人者,人不亲也;不能班治人者,人不安也;不能显设人者,人不乐也;不能藩饰人者,人不荣业。  

礼,理也。  

他要为天下定理。  

首先,就必须要先扭转一些观念。  

比如墨家为夏朝子民留下的观念。  

这不是因为他和墨家有仇,而是道路不同,自然会有所冲突。  

伴随着荀轲的动作,以及那一篇《劝学》的雄文传播四方之后,很多人都明白过来。  

荀轲这是要青出于蓝了。  

或者说,是要胜过如今由禽厘胜所执掌的墨家。  

墨家有道义,儒家说仁义。  

什么是仁呢?  

仁,人也。  

仁者爱人。  

但爱有等差,所以仁之一字,便是在不怎么损伤自己的情况下,去爱护家人、朋友,乃至他人,这就足以称得上是仁了。  

何为义呢?  

义为公正。  

能够公正的对待每件事,不使其偏颇,便足以称得上是义了。  

在墨家大公无私的基础上,此时儒家的仁义无疑缩小了很多范围,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对于人的要求远没有墨家那么极端。  

简单点来说墨家期望人人互帮互助,而墨者更要身先士卒的去做到这一点,以至于墨者莫不是自苦以极。  

而儒家的仁义,则是先管好你自己,自己过的好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家人。朋友,乃至陌生人,不去做不公正的事情,便称得上是仁义。  

相比之墨家的兼爱,儒家的仁义无疑是简单了太多。  

在明确了这两个核心观念之后,儒生的数量大增。  

墨家的兼爱绝大多数人实难做到,儒家的仁义就要靠谱和简单多了。  

连留恋青楼十来年的公子哥都敢夸赞自己一声仁义——嘿,他又从不欠人家钱,又没做过什么恶事,怎就算不得仁义了?  

而对于这种人,荀轲的评价是照单全收。  

不要忘了他的核心理念,乃是人性本恶。  

因为人性本恶,才更需要礼仪教化。  

恶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之后,在荀轲的观念中,是可以去恶存善的。  

不能连重新做人的机会都没有——除非是犯了必杀的大错。  

除此之外,他还倡导自己的弟子能够“日行一善”。  

这个善不需要是多么大的事情。  

见到饥寒交迫的旅人递过去一块干粮、给一杯水;见到路面不平填一点土;甚至是见老人行走不便护送一程,都算。  

便是连这些小事都做不到也没什么,儒生们安安稳稳的生活,不做不公义的事情,不去损伤他人,就算是合格。  

当然,仁义二字只是最为浅显的说法,是为了方便最底层民众的理解,让他们也能够听明白儒家在说什么。  

除了仁义二字之外,荀轲还提出了更高等级也更完善的追求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在完成了最基础的仁义之后,还有这些继续向上完善自身的路径,即是道德标准,也是人格境界。  

如果有人能够尽数做到这些,便足以称得上圣人了。  

荀轲给了所有人都能够参与进来的机会。  

而且不是一上来就要奔着那至高的,无上的大道而去,非要和墨子一样。  

而是先管好自己,然后在个人有更高追求的情况下,一点点的去完善,即使做不到,也没有任何的压力,只要守住仁义二字便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