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竞技 > 我若修仙法力齐天 > 第五百三十九章 灵山道岳

第五百三十九章 灵山道岳(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弘文馆。  

属于大唐的“六学二馆”之一。  

六学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是大唐的最高学府,培养各类性质的人才。  

二馆指弘文馆、崇文馆,这两馆掌经籍图书,校理书籍,不断传承完善知识。  

弘文馆擅校订文人的书籍,据传弘文馆的书籍有二十余万卷,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这是大儒们才有资格聚集的场地。  

李鸿儒考了进士榜眼,属于勉强沾边大儒的水准。  

若是朝廷有人安排,他也有资格前去,但若是上头不赏识,以他目前的程度,数年不得门而入也很正常。  

小伙伴太子殿下又发来善意了。  

这让李鸿儒看了看承影剑,最终收拾了一番。  

待得第二日用过早餐,李鸿儒才捧着杨素给他誊写的《九经》等诸书前去。  

弘文馆在皇宫区域,从太极殿往东,穿过数道宫殿长廊,又路过三省六部官府邸之处,便能到弘文馆。  

李鸿儒持了腰牌,一路畅行无阻。  

越是深入,他见得的大儒也越是众多。  

这场面与唐皇的翰林宴相近,但这是文人们宣讲经文,畅谈见解的聚会,并无吟诗显宝制宝等事情。  

李鸿儒入了弘文馆,顿时连连对着数人行礼。  

这其中有杨素代他科考时态度轻怠的朱元适和袁学真。  

“好家伙,你那番目不转睛当真是罕见,我还以为你将我们忘了”朱元适笑道。  

他眼睛眨了眨,开口不乏玩笑话,也轻轻揭过了杨素此前代考时的冒失无礼行为。  

“你科考进士有些得罪人啊”袁学真亦是笑道:“落第诗和金榜题名两诗一出,在众考生中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哈哈哈…”  

李鸿儒只能干笑一声。  

这两首诗拿了朝廷的好处,但必然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李鸿儒觉得自己应该不乏‘小人得志’之类的评价,引发了一些书生的批判。  

诗词向来存在对立,在不同人的眼中就有不同的感受,这没法做到齐齐讨好的八面玲珑。  

若是他自己作诗,李鸿儒觉得会更糟糕,连朝廷那一关都没法过,他不得罪点人不行。  

见过了朱元适和袁学真,这两位老师的好友也开始给李鸿儒引荐一些朝廷中人。  

李鸿儒不时对这些人点头,又不时行礼。  

“听说我那副字帖还没蕴养三月,便被你丢出去用掉了?”  

见过欧阳询时,欧阳询翘着那撇小胡子,询问时颇为不甘心。  

收藏他字帖者大都珍惜无比,贴心收藏数十年者不足为奇。  

但在李鸿儒那儿,欧阳询觉得自己的字帖度过了一生中短短的旅途。  

这大概能列入他笔下最短消亡的字帖之一。  

这家伙在翰林宴上靠着咏马诗将许敬宗手中的字帖赢去欧阳询还以为年轻人会琢磨琢磨他字帖的真义。  

但李鸿儒和那群武夫没区别,纯粹将他费劲心思之作当成了法宝用。  

欧阳询胡子好一阵乱翘又拿拐杖敲了李鸿儒两棍子这才将心思舒坦下来。  

“您老真是老当益壮!”  

欧阳询敲两拐杖犹如挠痒痒。  

这位大儒的年龄有些偏大,近乎八旬此时已经风烛残年,李鸿儒觉得若不早求几幅墨宝大概以后没什么机会。  

他没脸没皮的说了数声顿时让欧阳询吐槽。  

“你这番无耻的模样很像我年轻时啊!”  

彼此都是过来人,欧阳询顿时清楚了李鸿儒那些小九九。  

“老夫的字帖出一副便被人求一副,我手中是没什么字帖的。”  

身为大书法家,欧阳询手中之物是最少的。  

这便和铸造大匠一样不管打造多少柄名剑这些剑都在剑客手中,而并非铸造师中。  

这让李鸿儒大为可惜。  

以欧阳询如今的年龄,再想写出一副威能强的字帖,那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那可不是!”  

李鸿儒许久未见的邻居阎立本也凑了上来。  

“咱们是常人眼中的墨宝制造者,但咱们出一副就被拿走一副兜里根本存不住什么可用之物。”  

欧阳询或许是如此,但李鸿儒觉得小气的阎立本和阎让没可能是这样。  

这两人是一有机会就要强调自己这正是家财万贯者谦虚藏拙的手段。  

不过李鸿儒还有点想向阎立本学画画的想法,当下也附和了数句还取出了自己画人之作,请教了阎立本一番。  

“你这是徒具其型没有精气神!”  

阎立本点评时也不客气直接指出了李鸿儒画作中的问题。  

徒具其型不难理解。  

同样的招式有的人用出来就是威力绝伦,有的人用处来则是花拳绣腿。  

模仿只有形状,而缺乏真正的内涵。  

被杨素指导了一月有余,李鸿儒也想听听其他人的建议与指导。  

这是真正的请教,一时阎立本也有了耐心的指导。  

弘文馆的交流便是如此,能撞见各种人,也能进行相应的探讨和交流。  

待得一时三刻后,只听一声编钟的响声。  

太子穿着四爪金龙袍出现在了弘文馆。  

“见过太子!”  

“见过殿下!”  

一声声问候声顿时响起,也有太子连声的‘免礼’行为。  

在太子的身后,李淳风等人赫然在目,这其中亦不乏穿着袈裟的僧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