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清妖 > 第57章 劫莲将至,大明复兴

第57章 劫莲将至,大明复兴(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想要绿营听话,光安抚住士兵不行,必须要给军官们好处。  

因为赵安无权干涉绿营的人事任免,哪怕一个七品把总他都无权任命。  

老太爷给他的遏必隆刀“管杀不管埋”。  

这刀能让他在安徽官场树立个人的绝对威望,却不能帮他把安徽绿营的军官都给换掉。  

既然没法换,只能借遏必隆刀带来的“权威”先拉拢这帮不能换的绿营军官,等他在安徽根基稳定下来,再想方设法腾笼换鸟,或以团练另组新军,以应对即将发生的白莲大变。  

稳字当先。  

实打实的工资和福利能获得士兵支持,那同样军官们也能被金钱所诱惑,何况赵安手持遏必隆刀,乃皇权在安徽的最大象征。  

不从遏必隆刀,等同造反。  

从人性角度出发,总兵丁木三已经死了,再如何心腹亲信,又恩重如山什么的,凤阳营这帮军官都得考虑改头换面,与丁木三划清界限,不然肯定要被赵安扣上造反帽子。  

除非真想造反,否则就得主动低头。  

深知人性且知这帮军官软肋的赵安又适时给出两成查没收入,这笔收入足以令之前可算丁木三铁杆的周库等人视赵大人为义父了。  

金钱作用下,凤阳驻军情绪稳定且积极乐观,并迅速投身于藩台大人部署的救灾工作中。  

绿营内部也迅速整顿,赵安前脚刚离开凤阳营,后脚周库等人就将营中所有关于总兵丁木三的痕迹全部销毁,包括丁木三写过的字,用过的杯子,盖过的被子。  

同时派人通知各地,传达绿营职责从“封堵防乱”改为“救灾防乱”,积极协助地方将赈灾粮发放到灾民手中,同时开出口子让一些短期内领不到赈灾粮的百姓放出来,让他们能够自行到就近的赈灾点领取施粥。  

就这个小小调整,便能多活无数人。  

赵安回到凤阳府衙后,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批条子盖章。  

不管是钱粮调拨的文书,还是责令各地落实救灾条例的公文,都得赵安一一签字盖章。  

得益于清朝地方财政根本没有监督制度这一利好,赵安用出多少钱,用在哪里都无须向户部仔细汇报,只需事后报个总账即可。  

也就是说他每“叭叭”盖个章,安徽藩库以及户部协调的救灾款就进入支付程序,无须任何机构核查。  

大权在手的权,有时并非指兵,也指钱。  

凤阳知府李源的死不仅令得凤阳府城官吏全速转动起来,也把下面的州县官吏吓坏了,整个凤阳地区的救灾效率肉眼可见的提高,比之荆道乾代理布政时要高得多。  

滁州方面来报,有江宁粮商已经先期往滁州运入三十万石粮食,现滁州方面正动员人力将这批粮食运往受灾严重的定远县。  

奉命带帮众以运军身份向安徽境内深入的徐霖部目前已抵达泗州境内的明光镇,该地是滁州往凤阳的要道。  

根据赵安命令,徐霖将帮众分为四部,每部500人,沿官道驻扎,既充当维护官道的官军职责,也负责粮食押运。  

分段式押运。  

滁州方面将粮食运到凤阳境内后便由徐霖部接手押运,如接力棒般一站接一站,尽可能缩短运粮时间。  

粮道衙门也全力动员,正组织人手利用淮北境内几条尚能走船的河道将各地粮食往灾区输送。  

考虑到福昌答应的两百万石粮食有一多半是从苏北启运进入安徽,赵安又写给信丁九,让他动用漕帮关系请求淮安、徐州的漕帮分舵能够帮助运送粮食,最大程度减少粮食在运河以及各处码头的积压时间。  

同时梳理了一条淮北粮道动脉图,定下确保“三支”原则。  

所谓“三支”,即江宁、滁州、凤阳交通线;扬州、泗州、凤阳交通线;淮安、泗州、宿州交通线;  

只要确保这三条主要运粮路线通畅,就能及时将粮食运进来,为此除要漕帮、粮道发挥作用外,也以藩台身份行文这三条线所经地方官府及绿营驻军,要求必须确保运输线畅通。  

措词很严厉,哪段出事就砍哪段负责人的头。  

一切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救灾办法赵安都认真部署,努力推进,到这一步实际他还能做的已经不多,只需在凤阳府城坐镇指挥即可。  

但赵安坐不住,仍旧选择到一线受灾地区。  

不是他要营造什么青天形象,而是官僚主义有个最大的毛病,领导不去的地方不重视,而领导要去的地方则相当重视。  

换言之,藩台大人出现在哪,哪里的官僚机构就会疯狂转动,连带着该地的救灾力度也会呈几何指数般上涨。  

这对灾民而言与天降甘霖没什么区别。  

途中赵安除向老太爷奏报砍了个知县、砍了个知府又砍了个总兵外,就是向老太爷请求蠲免重灾区府州县的全部赋税,对中灾地区延期缓征,轻灾区则适当减免。  

同时发文安庆的藩台衙门相关机构派人从各地购买粮种,待旱灾延缓后整个灾区的复耕和重建工作就要着手,不能因灾而灾,因灾再灾。  

这日队伍前往怀远县,抵达该县时赵安心情还算可以,因为沿途虽然也看到“倒尸”,但数量比之前在定远县看到的要少得多,且有地方士绅在组织百姓掩埋倒尸,经询问百姓得知县里也给发过一两次赈灾粮,整体来看怀远县的救灾措施比定远县完善的多。  

虽仍有诸多不足,无疑也是可圈可点,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