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 > 第249章 年终奖和考试(4.3K)

第249章 年终奖和考试(4.3K)(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陈景乐给自己定的标准是每个月至少去鸿启那边两三次。  

毕竟每年200万不能白拿。  

而经过之前的农村实地考察报告,公司上下对这位空降的战略发展顾问,已经没有任何意见,毕竟人家是真的干实事,拿出来的规划也确实卓见成效。  

鸿启公司去年的年终报告已经出来了,陈景乐刚看完。  

全年营收为12.63亿元,同比增加15.72,净利润为5052万,同比增长12.4,公司现金流净额为2.32亿,同比增长22.61。  

净利润相比前两年,增速其实是有所降低的,不过跟同行相比,整体发展状况良好。  

李启光办公室。  

陈景乐在跟老李同志对坐喝茶。  

李启光忽然问:“北星是不是见过你爸妈了?”  

陈景乐动作一顿,说:“只见过我妈,我爸在外地工作还没回来。”  

“哦。”  

李启光盯着他:“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来我们家这边?”  

正常来说就是男女双方先后到对方家里做客拜访,确定要在一起走下去后,双方父母就会坐到一起,敲定结婚日期等大事。  

现在自家女儿已经去过男方家里,见过对方家长,那么接下来自然轮到陈景乐来他家这边。  

陈景乐闻言只是微微一笑:“我是随时都可以,主要看北星的意思,她性格比较羞涩,好像还没跟叔叔阿姨透露过我的存在?”  

李启光蹙眉:“你就不能主动开口?”  

陈景乐两手一摊:“我还是倾向于尊重李老师自己的想法。”  

李启光略有不满,但没有再说什么,不然显得自己好像很热切期盼对方成为女婿似的。  

虽然确实如此。  

毕竟他就一个女儿,女儿选中的人如果没有问题,那么他跟妻子都不会反对。  

并不是说非得跟什么大公司大家族联姻,江北这边没有这种习惯。  

大家都是泥腿子出身,装什么装!  

如果找大集团富二代联姻,以后家产大概率会是别人的,像陈景乐这样的反而不会,这家伙更喜欢当智囊。  

李启光放下茶杯起身:“走,开会!”  

陈景乐连忙跟上。  

今天是鸿启的年终总结大会。  

只是与会的人员并不多,依旧是以公司中高层干部为主。  

李启光不喜欢显摆,没有搞什么年会表演,更没有搞什么当众发百万奖金这种操作,所有人员的年终奖都是和工资一样,直接打入工资卡。  

不过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这次的会议主要有三项议程:一是部分优秀员工代表上台发言;二是各部门负责人汇报上半年生产经营情况;三是大老板李启光作总结讲话。  

陈景乐也被要求上去发言了,属于第二项议程的一部分,不过他的讲话内容很简短,就是告诉下面的人,接下来新的一年,发展规划大方向不变,只进行小方向上的调整。  

大方向依旧是之前提出的构建全产业链目标。  

由田间到餐桌,涵盖种植与采购、贸易物流、食品加工、食品销售等多个环节,构成完整的产业链系统。  

通过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做到安全、放心、健康等高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鸿启农业这个品牌。  

小方向则是针对上一年的公司经营情况,适当缩减一些不必要的业务,盈利好的部门则加大投入。  

他的讲话向来简洁效率,通俗易懂,契合鸿启公司的风格。  

整个公司中高层其实高学历水平的人并不多,特别是早些年跟着李启光一起打拼的那些人,虽然一直有在学习,但跟真正的高科技公司相比,差远了。  

因此是越简单越好。  

老李同志说话也不拖泥带水,表示2025年将会是鸿启公司资源重组整合,公司改革创新、规范管理、强化责任、建章立制的关键之年,未来要进一步统筹旗下资源,在转型升级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生产,稳固农村基本盘,务必使得公司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  

再就是今年公司又赚钱了,年底给大家发奖金,从高层到基层一线员工,人人有份,一起过个好年!  

听到这话,在场每个人脸上都露出笑意。  

这么大方的老板,没人会不喜欢。  

陈景乐没想到,自己居然也有年终奖。  

虽然相比他的月薪不算多,问题他加入鸿启才多久?  

老李同志确实大格局。  

若是让那些被大城市各种奇葩公司压榨得快要麻木崩溃的小牛马们看到,怕是当场泪流满面。  

家人们谁懂啊,可算遇到正规公司了!  

在陈景乐跟李启光眼里,新的全产业链规划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种苗研发中心。  

种苗研发中心不同于一般的加工厂或者生产基地,科研能力摆在第一位。  

比如实验室、种质资源库、试验田等核心区域建设,同时需要考虑包括生物安全、环境控制、科研设备、人才团队、以及后续的成果转化等在内的各种因素。  

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投入才能看到产出的项目,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  

像鸿启这边设计的种苗研发中心,预计初期投入就需要超过一千万,后续还要每年追加。  

当然,这一千万是包括基建跟设备的费用,而不是单纯的科研费用。  

需要建设分子生物学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