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称心 > 第一百六十章 老薛的骚气

第一百六十章 老薛的骚气(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最近苏定方都会带着他的两个徒弟来罗府,美其名曰是找他,但罗逸发现这三个家伙更像是来找老薛。  

毕竟老薛在他这里完全成了一个“教练”的身份,此时的小房遗爱都是看着人精神了许多。  

至于苏定方和他两个徒弟看到老薛的厉害之后那自然是不免切磋。这切磋切着切着,到最后竟是希望在老薛这里得到进步。  

这是罗逸没有想到的。  

归根结底还是老薛这人太能打了。  

不过说实话,罗逸每当看到老薛和苏定方称兄道弟就觉得挺骚的。毕竟要知道后世的家伙可是把二人编排为世仇。  

不止两人有仇,儿孙辈还要斗得你死我活那种。  

但是显然现实不是这样的。  

那么说起老薛和苏定方谁厉害,这里罗逸是觉得老薛在历史战绩上是比不上苏定方的。  

若说薛仁贵将才也,那苏定方就是将将才也。  

先说苏定方,200人突袭东突厥大本营,64岁4个月灭拥兵十万的西突厥,65岁30天灭朝鲜小霸王百济,66岁再率数十万大军打得高句丽国王困守平壤,不敢出战。67岁以后坐镇西北,吐番战神论钦陵不敢东望。  

从投奔大唐以后,苏定方无一败绩。  

反看薛仁贵,跟随李世民攻打高句丽,勇猛出击的确让人佩服。后来三箭定天山,击退回纥十万反叛大军,的确厉害。再后来,跟着李绩打高句丽,百战百胜,高句丽简直就是他的刷单机器。再后来,他以69岁高龄,击退东突厥数万大军,也让人赞叹。  

但是,薛仁贵一生却有两次大的失败,一次是兵败大非川,一次是兵败百济,是被新罗打败。  

拿苏定方没有办法的吐蕃,却打败了薛仁贵。连百济都打不过的新罗,却打败了薛仁贵。  

所以,薛仁贵没有办法和苏定方比啊。  

但是,薛仁贵毫无疑问,依然是战功赫赫的名将,因为他的三箭定天山,以后大败东突厥打得都很漂亮。  

那么这里罗逸是讲讲老薛三箭定天山。  

658年,苏定方灭了西突厥之后,大唐帝国的边锤,已经距离长安1万多里远了。在那个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这么远的距离已经到了帝国扩张的极限。  

所以,大唐对边疆的统治并不稳定,总有那么几个刺儿头,会时不时地出来挑战一下唐朝的铁拳。  

两年多之后的661年,一向对大唐服服贴贴的回纥部落的老大死了,他的侄子比粟毒夺权了汗位。  

这是一位精神小伙,当然是属于精神病的那种精神。他瞅了一圈邻居,发现大唐正在痛扁高句丽,便自以为唐军无暇西顾,可以趁机撸一把。  

于是就带着手下的铁勒九姓武装上访了。  

如果放在一般的朝代,比粟毒的这种想法的确没有错,同时两线作战的确是兵家之大忌。但是对于正在迅速扩张的大唐而言,别说两线作战了,三线作战也不是没有可能。  

此时,苏定方和契苾何力正在南北夹击高句丽,刘仁轨正在平百济。同时分兵揍两个国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是在两线作战了。既然比粟毒也来了,那就三个一起揍吧。  

公元661年10月,李治在兵力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又派出了两路大军杀向了回纥。  

第一路,由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担任铁勒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担任副大总管,作为主力从南边进攻比粟毒。  

第二路,由鸿胪卿萧嗣业为仙萼道行军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为副总管,作为辅攻,在西南面围堵比粟毒。  

值得一提的事老薛在公元645年,李世民痛扁高句丽时,穿着白袍闪亮登场过一次之后,至今已经整整16年了。  

这里再来说说老薛以往的故事,虽然因为他的到来产生了偏差,而且也不如演义里传奇,但历史上的老薛也挺有意思。  

公元614年,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属于标准的官N代。从小他就是想吃红糖吃红糖,想吃白糖舔白糖,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是这种生活没有持续多久,他爹就死了。于是薛少爷就变成了小薛,他家就沦落为了种地为生。但我估计,即便是种地,他也应该是个小地主,世代为官的家庭不可能没有一些家产。  

种地的时候,薛仁贵也没有展现出什么突出的才能。除了名字是真的以外,其它全都是演义瞎编的。30岁以前的薛仁贵干过啥,史书一点记载都没有。  

我们只知道,公元644年,已经而立之年的薛仁贵空有一身武艺,但依旧一事无成。  

正常人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做的肯定是反思自己,然后出去找个工作或者创个业,努力地干出一番事业。  

但是薛仁贵却不走寻常路,搞起了歪门邪道。他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根本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老祖宗们不显灵。  

于是,他就叫来了一群老道,在村里看了几遍风水,准备给老祖宗们挪挪窝,最好可以挪到一个冒烟的地方。  

眼看这位有志青年就要投身风水事业,他老婆柳氏终于坐不住了。不过柳氏并没有像大多数人的老婆那样,动不动就骂自己老公没有出息,相反她还说了两句非常经典的话:  

第一句: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  

第二句: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