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汉家天子附体——开演(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东汉末年、晚唐已经用事实雄辩的证明了!
故此,早在元丰八年的下半年,当赵煦渐渐在群臣面前,展现出自己的手腕的时候,御史台的乌鸦们,就已经自动自觉的开始站队赵煦了。
至于如今?
他们彻底不装了!
明牌的帝党!
很多事情,他们都是自动自觉的,只报与赵煦,而无视两宫的存在。
“胡闹!”赵煦冷然的呵斥:“两宫慈圣垂帘,保佑拥护朕躬,自也当知情!”
这已经不是赵煦第一次训斥御史台的乌鸦们了。
甚至,他还曾罚过几个‘屡教不改’的乌鸦俸禄。
然而…
乌鸦们每次都是认错飞快,但下次还敢再犯。
而赵煦对他们的惩罚,也只是罚俸,了不起再罚铜一斤,以儆效尤!
甚至于,有人将这些罚俸、罚铜的记录,当成自己的军功章、荣誉,认为是忠诚的记录!
于是,现在的御史台,谁要是没有被赵煦罚过俸禄,那就可能会被其他人认为‘不忠’。
而赵煦呢?
每次罚完俸禄,罚完铜,都会迅速遗忘这些事情。
这一次也是一般,赵煦只是嘴上训斥两句,旋即就不再提及,而是看向在场的大臣。
他的眼睛,在范纯仁、吕大防、程颐三人身上扫来扫去,最终停在范纯仁身上。
“范先生…”
“臣在!”范纯仁出列拜道。
“先生是翰林学士,文华之上选,学识渊博,熟读史书,知历代故事…”赵煦缓缓的说道:“朕想向请教先生一个事情…”
“臣不敢当!”范纯仁连忙拜道:“乞陛下考较…”
赵煦想了想,道:“朕听说,圣人有亲亲相隐之制…”
“是…”
“何谓亲亲相隐?”赵煦问道。
范纯仁顿时浑身上下都是鸡皮疙瘩!
他知道的,这种问题,恐怕是送命题!
可,他是范仲淹的儿子,是范文正的子嗣。
所以,即使前方就是万丈深渊,他却也不得不如实回答。
“奏知陛下…圣人有教: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直在何处?”赵煦又问。
“亲亲、尊尊、长长…此人伦之序,天地之理!”范纯仁再拜。
“亲亲、尊尊、长长?”赵煦微笑着,抚掌赞道:“善!圣人之教,朕知矣!”
亲亲相隐,是封建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一环。
也是皇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道理是很简单的——既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那君父呢?
君父有错,臣子如何?
必须为尊者讳!
所以,哪怕皇帝千错万错,可大臣们还是必须帮着粉饰、妆点、打扮。
赵煦心里面自然知道,这一套思想,必然不适合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可现在,大宋社会不还是停留在小农经济,封建社会吗?
所以啊!
这套东西现在还丢不得!
当然了,解释权,还是要抓在自己手中的!
不能别人随便张口,就能化身孔子,就可以对他这个皇帝说教了。
要是这样的话,他留学岂不是白留了?
赵煦忽然问道:“那缘何《春秋》有大义灭亲之故事?若是如此,岂非不合圣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之道?”
范纯仁听到这个问题,深深吸了一口气,拜道:“奏知陛下,大义灭亲,并不碍‘亲亲相隐’!”
“圣人之谓: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所对者,乃叶公所言也!”
“是穰羊之事!”范纯仁拜道:“穰羊者,小也!父子人伦子道,大也!”
“故当亲亲相隐,以全人伦,以合天理!”
“若然杀人、劫道、作乱、巫蛊事…”
“害他人、害乡党、乃至于害国家、害天下…则不可隐!”
“此圣人褒石蜡而贬州吁、石厚之理,使篡逆之臣,遗臭万年!”
儒家的逻辑自然是自洽的,并不会互相矛盾。
就像以德报怨的后一句是‘何以报德’。
亲亲相隐的前提是穰羊,是小错误,最多属于经济问题的那种。
即使是提倡春秋决狱的汉代,杀伤人、掳掠以及盗匪,都不在亲亲相隐范畴内。
赵煦沉吟片刻,看向范纯仁,循循善诱着:“先生,若是朕呢?”
“若朕有亲戚,犯有过错,朕是该隐,还是该大义灭亲?”
范纯仁咽了咽口水,然后抬起头,毅然决然的长身而拜:“陛下,臣闻: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
“陛下为天下主,万民之君,当以天下为亲,以四海为家!”
“先生所言,甚为有理!”赵煦立刻接话,然后叹息一声:“奈何…”
“驸马…”
“朕姑父也!朕不忍致法于驸马!”
说着,他就当着其他所有在场的人的面,将他案上的那些弹章,全部拿起来,丢尽了殿上的火盆中。
一边扔,他还一边流泪:“寿康主,是太母亲女,是朕亲姑!”
“驸马都尉,朕之姑父也!”
“虽国法无情,朕却不能不念亲亲之道也!”
“然,圣人之教,大义灭亲,先生又进王者无私之事…”
“朕…朕…朕…实在为难啊!”
“仔细想想,可能是朕的缘故吧!”
“朕未能劝导驸马,也未
故此,早在元丰八年的下半年,当赵煦渐渐在群臣面前,展现出自己的手腕的时候,御史台的乌鸦们,就已经自动自觉的开始站队赵煦了。
至于如今?
他们彻底不装了!
明牌的帝党!
很多事情,他们都是自动自觉的,只报与赵煦,而无视两宫的存在。
“胡闹!”赵煦冷然的呵斥:“两宫慈圣垂帘,保佑拥护朕躬,自也当知情!”
这已经不是赵煦第一次训斥御史台的乌鸦们了。
甚至,他还曾罚过几个‘屡教不改’的乌鸦俸禄。
然而…
乌鸦们每次都是认错飞快,但下次还敢再犯。
而赵煦对他们的惩罚,也只是罚俸,了不起再罚铜一斤,以儆效尤!
甚至于,有人将这些罚俸、罚铜的记录,当成自己的军功章、荣誉,认为是忠诚的记录!
于是,现在的御史台,谁要是没有被赵煦罚过俸禄,那就可能会被其他人认为‘不忠’。
而赵煦呢?
每次罚完俸禄,罚完铜,都会迅速遗忘这些事情。
这一次也是一般,赵煦只是嘴上训斥两句,旋即就不再提及,而是看向在场的大臣。
他的眼睛,在范纯仁、吕大防、程颐三人身上扫来扫去,最终停在范纯仁身上。
“范先生…”
“臣在!”范纯仁出列拜道。
“先生是翰林学士,文华之上选,学识渊博,熟读史书,知历代故事…”赵煦缓缓的说道:“朕想向请教先生一个事情…”
“臣不敢当!”范纯仁连忙拜道:“乞陛下考较…”
赵煦想了想,道:“朕听说,圣人有亲亲相隐之制…”
“是…”
“何谓亲亲相隐?”赵煦问道。
范纯仁顿时浑身上下都是鸡皮疙瘩!
他知道的,这种问题,恐怕是送命题!
可,他是范仲淹的儿子,是范文正的子嗣。
所以,即使前方就是万丈深渊,他却也不得不如实回答。
“奏知陛下…圣人有教: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直在何处?”赵煦又问。
“亲亲、尊尊、长长…此人伦之序,天地之理!”范纯仁再拜。
“亲亲、尊尊、长长?”赵煦微笑着,抚掌赞道:“善!圣人之教,朕知矣!”
亲亲相隐,是封建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一环。
也是皇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道理是很简单的——既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那君父呢?
君父有错,臣子如何?
必须为尊者讳!
所以,哪怕皇帝千错万错,可大臣们还是必须帮着粉饰、妆点、打扮。
赵煦心里面自然知道,这一套思想,必然不适合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可现在,大宋社会不还是停留在小农经济,封建社会吗?
所以啊!
这套东西现在还丢不得!
当然了,解释权,还是要抓在自己手中的!
不能别人随便张口,就能化身孔子,就可以对他这个皇帝说教了。
要是这样的话,他留学岂不是白留了?
赵煦忽然问道:“那缘何《春秋》有大义灭亲之故事?若是如此,岂非不合圣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之道?”
范纯仁听到这个问题,深深吸了一口气,拜道:“奏知陛下,大义灭亲,并不碍‘亲亲相隐’!”
“圣人之谓: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所对者,乃叶公所言也!”
“是穰羊之事!”范纯仁拜道:“穰羊者,小也!父子人伦子道,大也!”
“故当亲亲相隐,以全人伦,以合天理!”
“若然杀人、劫道、作乱、巫蛊事…”
“害他人、害乡党、乃至于害国家、害天下…则不可隐!”
“此圣人褒石蜡而贬州吁、石厚之理,使篡逆之臣,遗臭万年!”
儒家的逻辑自然是自洽的,并不会互相矛盾。
就像以德报怨的后一句是‘何以报德’。
亲亲相隐的前提是穰羊,是小错误,最多属于经济问题的那种。
即使是提倡春秋决狱的汉代,杀伤人、掳掠以及盗匪,都不在亲亲相隐范畴内。
赵煦沉吟片刻,看向范纯仁,循循善诱着:“先生,若是朕呢?”
“若朕有亲戚,犯有过错,朕是该隐,还是该大义灭亲?”
范纯仁咽了咽口水,然后抬起头,毅然决然的长身而拜:“陛下,臣闻: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
“陛下为天下主,万民之君,当以天下为亲,以四海为家!”
“先生所言,甚为有理!”赵煦立刻接话,然后叹息一声:“奈何…”
“驸马…”
“朕姑父也!朕不忍致法于驸马!”
说着,他就当着其他所有在场的人的面,将他案上的那些弹章,全部拿起来,丢尽了殿上的火盆中。
一边扔,他还一边流泪:“寿康主,是太母亲女,是朕亲姑!”
“驸马都尉,朕之姑父也!”
“虽国法无情,朕却不能不念亲亲之道也!”
“然,圣人之教,大义灭亲,先生又进王者无私之事…”
“朕…朕…朕…实在为难啊!”
“仔细想想,可能是朕的缘故吧!”
“朕未能劝导驸马,也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