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七百二十三章 吕子的诱惑

第七百二十三章 吕子的诱惑(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兵者乃是凶器,若非必要,若无必要把握,朕绝不会轻言用兵!”  

这是实话!  

在现代留学十年,让赵煦知道,所谓战争,其实只是政治的延续。  

而经济则是政治的基础。  

没有经济,就不要讲政治,因为混乱的经济,必然导致国家混乱。  

国家都乱了,还打个屁?  

赶紧投了吧!  

所以啊,不打亏钱的仗!  

“就像章相公去岁南征交趾…”赵煦道:“王师本可渡江,灭亡交趾!”  

“但朕却认为,富良江以南,乃是泥潭,即使打了下来,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  

“于是命大军在富良江前停下,并与交趾和议。”  

吕公著赶忙送上一个马屁:“陛下圣明,此实天下之幸!”  

那是事实!  

去年,章南征,大宋官军势如破竹,交趾主力已经荡然无存。  

在这个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人能按捺得住,效伏波将军,直捣贼巢,灭国擒王的冲动。  

但章却硬生生的按捺住了。  

事后才知,是早有旨意,官家曾赐给章等人锦囊,锦囊中有旨意,其中一条就是――官军只取江北八州。  

此事,如今已随着高家人的宣传,朝野皆知。  

同时也因为《三国演义》的热度,而在整个汴京疯传。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  

在一开始,朝堂庙算,天子赐下的方略,定下的战略目标就是江北之地。  

而且,在一开始就计划好了。  

打下来的地盘,朝廷不要,统统分赐土官,并羁縻诸土官。  

朝廷甚至不要土官们纳贡。  

对他们只有一个要求――守土、保境、安民。  

这位少年官家,冷静成熟的可怕。  

于是,一场本会让大宋持续失血,大军顿兵南方数年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朝廷只用了五千御龙第一将的兵马。  

剩下的兵马,不是广西本路的兵马,就是土官们的兵丁。  

也正是那一场战争,让朝野正视起这位年少即位的官家。  

至少在朝堂上,再没有人将之当成孩子看待了。  

赵煦却是笑了笑,道:“朕当初,在章相公、高公事等人南下的时候,曾赐下锦囊…”  

“锦囊中除了方略,就是命章相公等,在战后于交州八州,广种甘蔗!“  

“这就是朕要命礼部与交趾和议的条款中,加入交趾岁贡稻米百万石,再和买百万石与大宋的缘故!”  

“而如今,京中卖糖所中所卖红糖、糖霜,皆今年江北甘蔗所制之蔗糖也!”  

赵煦说到这里,微微抿起嘴唇,得意的看向吕公著。  

“吕爱卿现在知道,朕的意思了吗?”  

“那江北八州之地,若皆为甘蔗,可种甘蔗数百万亩,年产红糖数千万斤!”  

“其所需雇工,在数十万之上!”  

“故此将来,那八州之地,可移民数十万,甚至上百万!”  

“国家将因此,少数十万乃至于上百之无地流民!”  

“另外就是熙河路…”赵煦继续说道:“熙河路去年,只种了五万亩棉花,而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将达到去年的六倍以上!”  

“明年熙河的棉田数量,又将数倍于今年!”  

“而熙河人少地广,四州之地,人口不过两百万!”  

“故此,熙河一路,未来也可接纳无地百姓数十万之众!”  

“仅此二事,国家便可移民百万以上!”  

吕公著听着,眼前仿佛被展开了一副恢弘的画卷。  

从遥远的南方交州之地,到那西北寒苦的熙河一路。  

百万以上的移民填进去。  

中原的无地游民,直接少了一百万。  

主客户的矛盾,将被大大缓解。  

这可比他想的,招募厢军的选择要好得多!  

赵煦却是继续说道:“除了移民实边,交州的甘蔗与熙河的棉花,还将使我大宋百姓,也生计可为!”  

“蔗糖可为汴京吃食店的饮子,也可为吃食店的调味品,更可用为军国之物!”  

旁的不说,作战的时候,若大宋精锐从兜里掏出一块糖含在嘴里。  

那论持久作战能力谁能比?  

更不用说,火药加糖,飞升极乐。  

“天下州郡城市,每处平均只消十余家饮子铺,四五家吃食店…”  

“这就能为十几万甚至数十万人提供生计!”  

“棉花就更不用说了!”  

“其轧棉、纺纱、织布…将来足可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提供生计!”  

“而这数十乃至上百万人,又可以养活相当于此的人数。”  

一条产业兴起,必然带动大量就业。  

这在现代是常识。  

但在大宋,这个连经济学的萌芽都没有的时代。  

赵煦所说,不啻于天书。  

至少,落在吕公著耳中是这样的。  

他听着赵煦的描述,只觉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难以自已!  

原因很简单――他现在是宰相!  

若在他的任期内,他能将天子描述的事情落实。  

哪怕,只落实一半,甚至他只需要做好开头的工作,打好基础。  

那他吕公著吕晦叔的历史地位,还能低得了?  

生封国公,死封国王,配享先帝神庙?  

不不不!  

不能这么没有追求!  

吕公著想起了蜀地的武侯祠。  

诸葛武侯,虽已逝去数百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