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六百九十二章 叶康直的关系网

第六百九十二章 叶康直的关系网(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而程颐知道,如今,文彦博和张方平这两位元老互相不对付。  

甚至可以说,到了水火不能相容的地步。  

文彦博笑道:“算是吧!”  

“但只对了一半!”  

他用着一副戏谑的口吻道:“三位郎君且看吧!”  

“有好戏看喽!”  

冯京在这个时候,适时的解释:“那叶康直,并非易与之辈!”  

“也是有人保的!”  

说着,冯京就把玩着酒杯,这被时人称作锦毛鼠的元老,对国朝故事和旧年的朝堂格局,无比熟悉。  

黄庭坚听到这里,心念一动——他可是苏轼的迷弟。  

而苏辙是苏轼的弟弟。  

爱屋及乌,他对苏辙也是相当关心的,于是问道:“还请节度赐教!”  

冯京笑眯眯的眯着眼睛,道:“鲁直就静观其变吧!”  

“那叶康直,不过寒素出身,却在不过十八年间,从选人一跃而入待制…岂是等闲之辈?”  

“依老夫之见啊…”  

“便是张安道,这次恐怕也未必保得住苏子由了!”  

他和文彦博一样,对这种能让张方平这老匹夫焦头烂额的事情,非常期待!  

已是搬好了小板凳,煮好了茶汤,就等着看戏。  

黄庭坚愕然:“节度…”  

“请恕下官愚钝…”  

“那叶康直,奴事李宪…这可是犯了国朝大忌!”  

“谁能保得住他?”  

“还能…还能…让曾、苏两位舍人遭难…”  

这是他无法理解的事情。  

冯京呵呵一笑,道:“鲁直如今在崇文院为官…”  

“崇文院内,馆藏着历代官家的御笔以及大臣奏疏、官员档案…”  

“鲁直若是有空,不妨多看看这些东西,看得多了,对鲁直将来仕途,必然大有裨益!”  

黄庭坚还是一头雾水,但他知道,答案或许就藏在崇文院内。  

而且,这个答案一定是公开的,而且一定曾在朝堂上讨论过。  

且,就在文太师和冯节度两位元老在朝的时候。  

考虑到叶康直的年龄,直接可以锁定在治平到熙宁初年这段时间。  

并且,黄庭坚可以确定,当年,叶康直这个名字一定在朝堂上被讨论过。  

所以,这两位元老才会有这样深刻的印象,才会在之后,态度发生翻转。  

并且,他们还认定,苏辙这次要遭重!  

就连张节度和苏省佐这两位苏辙的长辈,恐怕也未必护得住苏辙!  

黄庭坚想到这里,心中已经大概猜到了答案。  

但他还需要去崇文院中寻找当年的文牍!  

可是,崇文院内的文牍,如山似海。  

即使当今天子,下诏命崇文院,按年日月分门别类,并依人、事归档,但想要从其中数以千万计的文牍,找到答案,依然是一个艰难的事情。  

但黄庭坚知道,自己必须找到。  

因为,这事关着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前途!  

夜深了。  

韩绛的府邸中,却出现了一位访客。  

“令绰啊…”  

“真是稀客!”  

见到来人,韩绛也吃了一惊,将其带到自己书房。  

来人,跟着韩绛,进了书房,就拱手拜道:“还请相公帮我!”  

韩绛立刻扶起对方:“令绰,你我两家交情,何须如此?”  

来人,正是当朝的礼部尚书曾孝宽。  

其与吏部尚书韩忠彦,并为当朝六部尚书中的二代。  

曾孝宽的父亲是曾公亮,曾公亮和韩绛的父亲韩亿是好友,两家人不仅仅是世交,也是政治上的盟友。  

当年,熙宁变法的时候,先是曾公亮给王安石保驾护航,然后是韩绛给王安石接盘,号称传法沙门。  

本质上,熙宁变法,就是曾、韩两家在背后大力支持的。  

曾家自曾公亮去世后,一直不显山露水,极为低调。  

但是,没有人敢轻视这个家族!  

曾公亮在朝数十年,历事三朝,有着无数门生故旧,关系网遍布朝野。  

最重要的是——曾公亮的关系网,依托的是同乡!  

当年,曾公亮在朝,扶持和提拔的年轻人,几乎全部来自福建!  

曾孝宽被韩绛扶起来后,就道:“相公应该已经听说了吧…”  

“家父生前的学生,叶康直除授秦凤路的词头,为中书舍人曾肇、苏辙缴还!”  

“他们还诬陷、构陷叶康直奴事、谄事李宪,骚扰百姓,祸害一路!”  

“相公当知康直的为人!”  

“他是绝不会,也不可能做这种事情的!”  

韩绛微笑着点头:“自然!”  

“老夫信得过康直!”  

“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能得百姓如此称颂,且至今怀念的君子能臣,岂会害民、残民?又岂会谄事阉人?”  

熙宁初年,叶康直任为光化知县(今湖北老河口市),在当地见到地方百姓,以竹屋为舍,因为竹屋干燥,容易失火,经常烧掉百姓民宅。  

叶康直就带着百姓,开设窑场,烧制砖瓦,以砖瓦为屋,两年间,就让光华县当地的竹屋几乎绝迹,从此当地火灾大大减少,百姓纷纷称颂。  

同时,叶康直还非常有商业头脑。  

他在光化县还带动光化百姓,发展地方产业,带动了好几个光化特色项目,然后拿着赚到的钱,在当地兴修水利,劝垦劝桑。  

光化县三年就发生了大变,简直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