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章惇知我罪我,其惟春秋(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了数位在决里隘所俘的交趾文官。」
章惇抬起头:「交趾文官?」
「嗯。」王棣问道:「如何处置彼辈?」
「杀了!」章惇严肃的说道。
「杀了?」王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章惇点头:「对,杀了!」
「促仪啊,帮吾草拟一封军令,布告各军就说:交趾群丑,趁我中国五代之乱,窃据汉唐旧土,沐猴而冠,僭越天子之制,自诩南朝,遂为天下之恶,助其为虐者,皆禽兽也。」
「禽兽,人人可杀之!」
「啊…」年轻的王棣咽了咽口水,问道:「相公,这是为何?」
在他看来,交趾的文官士大夫,也是士大夫,不说优待,至少也得以礼相待吧?
不然以后,这交趾靠谁治理?
而且,一旦传出去,天下人都会口诛笔伐的。
章惇看着年轻单纯的王棣,就仿佛看到他年轻的时候的影子。
他轻声问道:「促仪不理解?」
王棣点点头,在王棣旁边的章援也跟着点头。
「那老夫就与尔等解释一下。」
章惇坐下来,让王棣、章援也坐到他面前。
然后他问道:「促仪、致平,自五代之后,交州脱离中国,割据一方,已有多少年?」
章援历史学的比较好,说道:「自静海军节度使设衙以来,交州割据一方已有一百八十余年。」
「若自南汉刘岩部将吴权反叛,裂土叛国以来,则也有百二十年了。」
章惇点点头,然后问道:「静海军节度开衙姑且不谈。」
至少人家还是忠于大唐,后续也一直忠于中国。
「且自吴权叛国自立,拒不臣服中国以来,这百二十年中,交趾的读书人在做什么?」
「他们可有人劝交趾主入朝?」
「可有劝交趾主恭顺?」
章惇冷笑着:「恐怕没有人敢这样做,反倒是劝说交趾主,据兵为乱,跋扈悖逆,乃至于僭越称制者居多吧?」
「既然如此,这些人算什么?」
「春秋之义,王正月,大一统!」
「此辈违背圣人教诲,甘愿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岂非禽兽?」
「可是…」王棣弱弱的问道:「终究是衣冠读书人啊…」
「衣冠读书人?」章惇冷笑起来:「张元、吴昊也是读书人!」
「如今北虏朝中的读书人更多!」
王棣咽了咽口水,虽然自知章惇说得对,但还是不大服气:「杀光交州读书人,那日后谁来治理交州?」
章惇哈哈笑起来,对于这些年轻人的单纯,他是很欣赏的。
「第一…」章惇伸出指头:「未来二三十年,甚至更久,朝廷只会羁縻交州,甚至不会一次灭亡交趾小丑。」
「既然朝廷不会在此设置流官,要读书人何用?」
「第二,彼辈已脱离中国,不服王化久矣。」
「尤以其所谓读书人为最!」
交州自吴权自立以来,已经历经了三朝。
其内部已经有了‘非中国的概念。
谁会有这个概念?
肯定不是交州的农民,甚至不是交州的贵族。
而是所谓的读书人。
那交趾太尉李常杰,当年的那首反诗,就将这些人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
南国山河南帝居是吧?
章惇对此的反感,是无以复加的。
春秋之义,在于大一统。
如今,北虏盘踞幽燕,占据辽东,西贼据有灵夏,控扼河西,吐蕃盘踞青唐河湟。
就连交州,也割据一方,甚至关起门来,自称南帝、南朝。
这不仅仅是金瓯有缺。
在章惇心中,完全就是又一个类似春秋战国、南北朝一样的乱世。
收拾山河,再整天下,重现汉唐大一统的盛世。
这是无数像章惇这样的士大夫心中的梦想。
纵观汉唐之大一统,那一次不是用刀子杀的人头滚滚,将一切非我族类者,尽数斩杀的屠场?
章惇是认真读过历史的。
所以他很清楚,交州变成交趾,责任不仅仅在南汉,还在交州的读书人。
所以,章惇几乎是狞笑着道:「当年,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州,尽毁其兵,铸天南铜柱。」
「从此交州数百年不乱,历经南北朝,也依旧臣于中国。」
「今日,吾奉诏南征,自当效先贤故事,再铸天南铜柱!」
「只是,此铜柱非伏波之铜柱,而是…」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交州文化之铜柱。」
「必得尽毁交州之文字、史书,将其一切图书,尽数销毁,将其所有士大夫文官尽数屠戮。」
「方能铸造那根已经断了百二十年的天南铜柱!」
「至于天下毁誉?」章惇看着他面前的这两个年轻人,他轻笑起来:「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他是要当宰相的人。
怎么可以畏惧一点点士林物议?
他章惇章子厚,就不是怕事的人,更不是不敢杀人的人。
熙宁五年,他出任两湖察访使的时候,收峡州、富洲,在南江地区杀的人头滚滚。
张仲举(张颉)被他吓得魂飞魄散,上书指责他杀戮过甚。
但现在呢?
南江之人,规规矩矩,再也没有叛乱,再也没有仇杀,再也没有土客矛盾。
因为那些敢搞事的都死了。
熙宁八年,他主持开梅山,虽以招抚为主,
章惇抬起头:「交趾文官?」
「嗯。」王棣问道:「如何处置彼辈?」
「杀了!」章惇严肃的说道。
「杀了?」王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章惇点头:「对,杀了!」
「促仪啊,帮吾草拟一封军令,布告各军就说:交趾群丑,趁我中国五代之乱,窃据汉唐旧土,沐猴而冠,僭越天子之制,自诩南朝,遂为天下之恶,助其为虐者,皆禽兽也。」
「禽兽,人人可杀之!」
「啊…」年轻的王棣咽了咽口水,问道:「相公,这是为何?」
在他看来,交趾的文官士大夫,也是士大夫,不说优待,至少也得以礼相待吧?
不然以后,这交趾靠谁治理?
而且,一旦传出去,天下人都会口诛笔伐的。
章惇看着年轻单纯的王棣,就仿佛看到他年轻的时候的影子。
他轻声问道:「促仪不理解?」
王棣点点头,在王棣旁边的章援也跟着点头。
「那老夫就与尔等解释一下。」
章惇坐下来,让王棣、章援也坐到他面前。
然后他问道:「促仪、致平,自五代之后,交州脱离中国,割据一方,已有多少年?」
章援历史学的比较好,说道:「自静海军节度使设衙以来,交州割据一方已有一百八十余年。」
「若自南汉刘岩部将吴权反叛,裂土叛国以来,则也有百二十年了。」
章惇点点头,然后问道:「静海军节度开衙姑且不谈。」
至少人家还是忠于大唐,后续也一直忠于中国。
「且自吴权叛国自立,拒不臣服中国以来,这百二十年中,交趾的读书人在做什么?」
「他们可有人劝交趾主入朝?」
「可有劝交趾主恭顺?」
章惇冷笑着:「恐怕没有人敢这样做,反倒是劝说交趾主,据兵为乱,跋扈悖逆,乃至于僭越称制者居多吧?」
「既然如此,这些人算什么?」
「春秋之义,王正月,大一统!」
「此辈违背圣人教诲,甘愿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岂非禽兽?」
「可是…」王棣弱弱的问道:「终究是衣冠读书人啊…」
「衣冠读书人?」章惇冷笑起来:「张元、吴昊也是读书人!」
「如今北虏朝中的读书人更多!」
王棣咽了咽口水,虽然自知章惇说得对,但还是不大服气:「杀光交州读书人,那日后谁来治理交州?」
章惇哈哈笑起来,对于这些年轻人的单纯,他是很欣赏的。
「第一…」章惇伸出指头:「未来二三十年,甚至更久,朝廷只会羁縻交州,甚至不会一次灭亡交趾小丑。」
「既然朝廷不会在此设置流官,要读书人何用?」
「第二,彼辈已脱离中国,不服王化久矣。」
「尤以其所谓读书人为最!」
交州自吴权自立以来,已经历经了三朝。
其内部已经有了‘非中国的概念。
谁会有这个概念?
肯定不是交州的农民,甚至不是交州的贵族。
而是所谓的读书人。
那交趾太尉李常杰,当年的那首反诗,就将这些人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
南国山河南帝居是吧?
章惇对此的反感,是无以复加的。
春秋之义,在于大一统。
如今,北虏盘踞幽燕,占据辽东,西贼据有灵夏,控扼河西,吐蕃盘踞青唐河湟。
就连交州,也割据一方,甚至关起门来,自称南帝、南朝。
这不仅仅是金瓯有缺。
在章惇心中,完全就是又一个类似春秋战国、南北朝一样的乱世。
收拾山河,再整天下,重现汉唐大一统的盛世。
这是无数像章惇这样的士大夫心中的梦想。
纵观汉唐之大一统,那一次不是用刀子杀的人头滚滚,将一切非我族类者,尽数斩杀的屠场?
章惇是认真读过历史的。
所以他很清楚,交州变成交趾,责任不仅仅在南汉,还在交州的读书人。
所以,章惇几乎是狞笑着道:「当年,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州,尽毁其兵,铸天南铜柱。」
「从此交州数百年不乱,历经南北朝,也依旧臣于中国。」
「今日,吾奉诏南征,自当效先贤故事,再铸天南铜柱!」
「只是,此铜柱非伏波之铜柱,而是…」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交州文化之铜柱。」
「必得尽毁交州之文字、史书,将其一切图书,尽数销毁,将其所有士大夫文官尽数屠戮。」
「方能铸造那根已经断了百二十年的天南铜柱!」
「至于天下毁誉?」章惇看着他面前的这两个年轻人,他轻笑起来:「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他是要当宰相的人。
怎么可以畏惧一点点士林物议?
他章惇章子厚,就不是怕事的人,更不是不敢杀人的人。
熙宁五年,他出任两湖察访使的时候,收峡州、富洲,在南江地区杀的人头滚滚。
张仲举(张颉)被他吓得魂飞魄散,上书指责他杀戮过甚。
但现在呢?
南江之人,规规矩矩,再也没有叛乱,再也没有仇杀,再也没有土客矛盾。
因为那些敢搞事的都死了。
熙宁八年,他主持开梅山,虽以招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