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两百九十五章 各有稻粱谋

第两百九十五章 各有稻粱谋(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个事情,先是一楞。  

旋即,弹冠相庆!  

蔡京甚至直接跑回府衙的内宅,先将自己关在书房里,用袖子遮住了脸,胸膛剧烈的喘息起来。  

勉强将心情平复后,他才放下袖子。  

然后,他开始写奏疏,对两宫慈圣的英明决定,进行赞美。  

什么女中尧舜、大宋太似、太任,千古贤后…  

总之就是吹捧!  

奏疏写完,蔡京将之收到袖子里,这才慢悠悠的踱出书房,然后召集了全家,宣布了立刻开始搬家的决定!  

天子要亲自处置开封府大小事。  

自然,这开封府,不再是大臣的地盘。  

而是天子御驾所在,龙撵驾临之地。  

臣子是不可以,也不能再居住在开封府府衙的,不然就僭越!  

赶快找个地方搬出去,才是臣子应该做的事情。  

做完这个事情,蔡京才踱出府衙内宅。  

蔡京还能沉稳,还能忍住。  

开封府的其他官员,则已经癫狂!  

胡及、李士良、范峋等人,更是在府衙中,连做事都已经没有心思了。  

他们的脑子里,嗡嗡嗡的。无数想法不断浮现,无数念头来回摇动。根本就静不下来!也完全没有精力再去做事了。  

低头看的文字,似乎都已经扭曲。  

满纸只有四个字:天子近臣!  

官家临开封府视政,他们这些开封府官员,岂不就是天子近臣了?  

而天子近臣将来是个什么待遇?  

傻子都知道!  

闭着眼睛都可以升到待制!三省两府,也未必不能指望!  

开封府的其他大小官吏,就更不用说了。  

这对他们而言,是天上掉馅饼了!  

在汴京城里,原本就已经很热闹的开封府僧录司官吏招考,更是变得无比火热。  

现在,就连那些本来在京,准备备考的士人,也都将视线投向了这个机会。  

毕竟,大家辛辛苦苦的考进士是为什么?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现在,有一个可以直接给天子办事,甚至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天子的机会。  

这对一些人来说恐怕比进士还香!  

因为进士,假如不能考到前十,那么授官的时候,其实起点也就是州县幕职官。  

那些排名靠后的,甚至有可能一辈子都得在选海沉浮。  

而开封府的这个吏员呢?  

首先,大宋并不禁止,已经出官的人,再次参加科举。  

然后,哪怕这个吏员本身,并不能见到天子。  

可这也是金身啊!  

日后,若能考个进士出身,光靠着这个天子近吏的身份,恐怕也能混个堂除。  

升官速度是别的的好几倍。  

即使考不上进士,靠着这个金身,怎么着也能混个官身。  

这前途…  

是个人都动心!  

于是,整个汴京城里的官宦人家,都盯上了那十几个最多二十个的僧录司吏员名额。  

同时,朝堂上无数视线,也都看向了开封府。  

“权提举开封府府界诸县镇公事范峋,似乎曾经被人弹劾过?”有人轻声问道。  

“嗯!”在其对面的人,轻轻点头:“范峋当初上奏乞免山陵官…户部不许,于是范珣与户部之间争论不休,最后范峋才主动乞任…”  

顿时,一双双眼睛都红了起来!  

“好贼子!”立刻就有人说道:“这范峋竟敢乞免山陵官…不忠不孝之臣也!”  

“必须弹劾他!狠狠的弹劾他!”  

开封府府界诸县镇公事,本来就是要职!  

一般都是选待制,至少也是有着馆阁的朝官出任。  

所以,范峋的寄禄官尽管已经是朝散郎,更有着直龙图阁的馆职。  

但他也只能权提点。  

更何况,现在天子要亲处开封府,这个位置就更加显贵了。  

在很多人眼中,甚至堪比中书舍人、给事中!  

于是,这个范峋就太碍眼了。  

正巧,他竟昏了头,敢上书乞免山陵官。  

这是最好的借口!  

赶紧滚,给真正的贤良大臣让位置!  

“还有胡及…”  

“此人,曾被弹劾,一度落职,根本不适合为开封府推官!”  

“李士良是治水的能吏…都水监之中,如今不是阙官吗?”  

“能不能让想办法,将其调入都水监?”  

“开封府的蔡元长,不好动啊…他已经陛见过天子,还领过旨了…”  

“事在人为,试一试呗…万一成功了呢?”  

纷纷扰扰中,都堂的熟状,就已经被批复下来。  

本来,这个事情都堂没有放在心上。  

原来的打算是,选派几个低级的官员,去开封府那边观摩。  

都堂本也只是想要观察罢了。  

但,随着两宫的圣旨,就连这个差遣,也变得炙手可热了。  

一个个故旧亲朋,都差人上门游说。  

而都堂上的宰执们的心思也变了。  

在大宋,虽然宰执们喜欢提携年轻后辈,但真正的肥差、美差,永远都是留给自己人的。  

至少是和他们关系亲密的故旧子弟——现在,我提携你的子侄,将来你到了都堂上,自然也会提携我的子侄。  

所以,一时间,都堂上对派谁去,争执不休。  

章惇在旁边,冷眼旁观着,同时也在心中讥笑着:“且看随阳雁,各有稻粮谋!”  

于是,章惇慢条斯理的喝起茶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