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九百四十章 从天而降的掌法

第九百四十章 从天而降的掌法(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而仁庙内心,一万个不同意!  

但胳膊拗不过大腿!  

也譬如,英庙中风后,慈圣光献欲垂帘听政。  

但韩琦率着满朝文武,将慈圣光献逼回内廷。  

这两个事情,在如今已是大宋佳话。  

然而,放在历史上看的话其实是很哈人的。  

大臣参与皇室家事,直接干涉、决策,甚至代替皇帝拿主意。  

无论大臣们打的旗号,有多么光明正大,事实就是——相权在篡夺皇权。  

熙宁之后,事情就更进一步了。  

王安石公开以‘师臣’自居,并公开宣扬起他那一套‘天子循天道,辅臣循人道’的歪理邪说。  

其以周公自诩,直接挑战天子乾坤独断的权力。  

所以,王安石第二次拜相之后,只坚持一年多就被罢相。  

因为,先帝已经敏锐的意识到了,王安石和他所宣扬的新学,正在威胁皇权。  

他想要限制皇权!  

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于是,才有了元丰初年,旧党势力的大回潮。  

吴充拜相后,对新法的反攻倒算,甚至就是在先帝的支持下进行的。  

奈何…  

李常心中闪过,元丰初年的那些波云诡谲的往事。  

一般人都只知道,吴充因为被文及甫、吴安持牵连,被罢出知,死于赴任路上。  

但那只是表像。  

吴充真正被罢相的原因,只有一个——新党的人不讲武德!  

他们在发现,旧党可能重新执政后,开始从企图限制皇权,走向无底线的逢迎皇权。  

先帝于是又吃起了回头草。  

王珪、蔡确,先后拜相,元丰政治开始走向了皇权的一言堂。  

正是因此,江宁的王安石,才会心灰意冷,甚至开始穿上僧袍,寄情于山水与修禅之中,不问世事,甚至就连得病也不治。  

这就是在政治上已经彻底绝望,对现实感到厌弃,开始自暴自弃。  

直到当今官家即位,开始释放一些有趣的信息。  

江宁那边接受到后,王安石禅也不修了,经也不念了。  

居然又开始活蹦乱跳了。  

现在更是在江宁那边,召集门生、故旧,创办书院,搞得风风火火。  

而且江宁书院,对所有求学者,都不设门槛,不问父祖。  

不拘新党的子侄,还是旧党的子弟,一概接受。  

教的也是以术算、经济、财用为主。  

想到这里,李常眼中满是惊讶和震惊,他看着吕公著:“恩相,您的意思是…官家也想?”  

吕公著笑了:“痴儿!”  

“当今天子圣明,自是不惧坊间物议、舆论…”  

这位陛下,最让人喜欢的,就是这一点了——驰舆论之禁。  

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他甚至自己下场,办了汴京新报。  

后来又纵容司马光之子司马康,创办汴京义报。  

这使得天下士人公议,开始兴盛。  

乌台诗案所留下的阴霾消散,从太学到民间,忧国忧民之人,都敢于公开议论国家政策、法令,而不必担心被人拿去做文章。  

于是,佳作频出,名篇涌现。  

文人士大夫们纷纷歌颂于此。  

“只是…”吕公著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他压低声音,对李常道:“老夫恐官家这是醉翁之意啊!”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李常自然是全文背诵,早已倒背如流。  

他顿时警惕起来:“恩相的意思是?”  

他回首看了看福宁殿方向,感觉脖子有些冷飕飕的。  

“恩!”吕公著颔首:“公择也想到了?”  

“当今官家圣明,自不虞大权旁落…”  

他已经抓住了军权,也证明了自己的治国理政水平,就连素来最难搞的外交,也玩的风生水起。  

无论是南方的交趾、大理、西南诸蕃。  

还是西北的吐蕃、党项、羌部。  

乃至于北方的辽国、海东的高丽。  

当今官家游刃有余的,处理着这些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情。  

用着种种手段,从中攫取着利益。  

不过两年,无论是熙河还是广西,这两个过去天下公认的失血之地。  

如今已表现出,成为新的财税来源的势头。  

这样一位天子,自然不会担心王安石的新学对其统治的危害。  

也就更不担心,宰执大权侵权了。  

于是,他可以接纳那些过去先帝所无法忍受和接纳的思想、经义。  

甚至放任他们在太学中,肆意传播。  

李常听着,内心无比震惊。  

他凑到吕公著身边,尽可能的压低了声音,问道:“恩相的意思是…官家在与吾等交易?”  

天子和宰臣交易,各取所需这种事情,对李常来说,实在是太有冲击性了。  

吕公著却已经习惯了。  

因为他自拜相以来,就在主持抵当所买扑一事。  

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官家多次秘密商议买扑诸事。  

所以他知道,那位陛下,何止会和大臣交易,以各取所需!  

他连商贾都愿意谈判,愿意听取商贾们的诉求,甚至会根据反馈,适时调整相关政策。  

而且,他言而有信,从不反悔!  

譬如,宋辽交子,发行以来,就从未贬值。  

甚至还升值过!  

这是因为,好多人都把交子当成了一种行贿工具。  

于是供不应求!  

本来,这种情况下,交子务是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