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太孙 > 第494章 藩王先死,小朱笑醒

第494章 藩王先死,小朱笑醒(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拉开了几百里的距离。  

这是内屏藩王防线,就是为了当外敌来袭的时候,哪怕第一条防线全部失效,也有第二条防线作为缓冲,  

在这个时候,朝廷就有时间和精力调集足够的粮草,组织足够多的人马进行反扑!  

而敌人要想占领第二道防线以北的大片区域,就需要分兵驻守,这会消耗他们的兵马数量。  

所以基本上到了这个时候,由于敌人的力量被分散。  

他们还要治理地方,铲除隐患,彻底吞下占领的地方,不但是兵马,在很多方面都会牵扯他们的精力!  

因此,这时敌人已经无力南下了!  

这也正是政权在北方遭遇失败之后,一旦回到南方,就能够起死回生的原因。  

也是北方的敌人为什么不一鼓作气,趁机夺取整个天下的原因。  

不是他们不想,实在是力有不逮呀。  

虽然苟延残喘,但总不至于国土尽丧失。  

也不至于像宋朝一样,北方防线形同虚设,只要外敌入侵,就能杀至京城附近。  

可是自从朱棣迁都北平之后,明朝就落到了和宋朝一样的情形当中,都曾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稍有不慎就兵马围城!  

其中有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还有嘉靖二十九年,鞑靼土默特部领袖俺答发起了对明朝的战争此外还有己巳之变。  

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后金、蒙古联军绕过山海关,从龙井关、大安口等地进入关内,攻克遵化,直逼北京城下。  

对京城进行了攻击,但是始终没能攻破城高墙厚且有大炮防守的北平城,随着明朝后续援军的不断赶来,皇太极决定撤兵,大明都城宣告解围。  

一个被人打到都城下的王朝,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一个被人打到家门口的皇帝,在朝廷和百官当中又有什么威严?  

设想一下,如果朱棣没有迁都北平,北方的两道屏障仍然存在,或许大明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第三条防线,是在西南和湖广,这是为了防备西面的敌人,彻底巩固政权。  

而在京城周围,则没有分封诸王。  

朱允熥知道,刚才马和的话还没有说完。  

其实北方两道屏障的设置,对藩王也是一种天然制衡。  

一线外屏藩王如果造反,有二线内屏藩王在中间顶着,这就会导致他们的造反很难成功。  

二线内屏藩王如果造反,有一线外屏藩王负责包抄后路,配合中央两面夹击。后者的造反也很难成功。  

所以他们是互相辖制,互相制衡。  

总不至于所有的藩王一同造反吧。  

人聚在一起都是讲究利益,皇帝的宝座只有一个,谁能不争不抢?  

而京城附近因为没有藩王,不担心重演西晋藩王反噬皇权,导致八王之乱的一幕。  

也不必担心像唐朝一样,边境藩镇造反,皇帝拿藩镇一点办法没有。  

在历史上有许多人批评朱元璋,说他分封就是为了宠儿子。  

其实这话有失偏颇。  

因为朱元璋如果真的是为了宠爱自己的儿子,何不把他们纷纷到南边富饶和平之地?  

这样也可以享受安乐嘛。  

还不用担心藩王执掌兵权,对朝廷造成威胁,不至于将来中式之间产生战争,和和美美,何乐而不为呢?  

不敢朱元璋在这件事上有没有私心,但他的出发点、侧重点,总是在天下!  

他是为了天下的安稳考虑,这才如此分封诸王。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里,刘彻就曾经感慨刘邦为什么不把那些藩王封在北边!  

其实自私一点想,站在汉武帝的那个位置上,谁都会心中不平!  

凭什么自己要和匈奴人竭尽全力的展开战争?  

而那些藩王在后面吃香的喝辣的?  

要是真把藩王封在边境…  

这样先和敌人打仗的是藩王,就算是打不过要死人,死的是藩王!  

皇帝笑都能笑醒!  

朱元璋这么做,就是要把权力捏在自家人的手中,避免出现权臣乱政的局面。  

而大明的藩王,与西汉和西晋有所不同。  

明朝的分封,更像是朱元璋仿照元朝诸王出镇制的翻版。  

藩王没有地盘,所谓的地盘就是王府。  

藩王也不能拥兵自重,所谓的拥兵权,就是自己王府的护军,  

最多只有三卫兵马。  

朝廷的军队,没有朝廷命令,藩王调不动一兵一卒。  

因为这些兵马虽然会受他们的节制,实际上上下官员都是由朝廷任命的!  

甚至就连他们的卫兵,也是由朝廷调派而来,在需要的时候也是需要上战场的!  

而且明朝的藩王在没有地盘,没有兵权的情况下,实际地位只相当于总兵。  

他们与总兵的区别,只在于他们是皇子的身份而已!  

所以朱元璋的构想,在那个时代已经非常完美了。  

一条是长城防线,一条是秦岭淮河防线,只要好好经营,足可保证万无一失!  

可事情,许多时候事与愿违…  

碰上了一个比猪还蠢的建文帝,你能有什么办法?  

硬是宠信黄子澄和方孝孺,把朝廷的那些忠臣,那些有识之士全都撇在一边,居然开始了削藩!  

而且还是从靠近都城的第二道屏障,以及湖广的几位藩王开始下刀…  

但凡朱允炆听进去齐泰和其他人的一点儿忠言,也不至于落下那么个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