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讨逆 > 第1389章 何不食肉糜

第1389章 何不食肉糜(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只是平静的看着两侧的树木。  

「秦王起兵为父报仇,有问题?」  

「他霍乱天下!」  

「他何曾霍乱天下?」  

「若是没有他在北疆作乱,朝中如何会被石逆打了个措手不及?」  

「你这是狡辩。」  

「正朔便是陛下!」  

「正朔乃是秦王。」  

「你特娘的再说!」  

「耶耶说了又怎地?正朔乃是秦王!」  

十余学生分成两派,怒目而视,正准备动手。  

「咳咳!」  

门外有人干咳。  

众人看去,一个男子走了进来。  

「我听你等谈及什么正朔。」  

当下读书依旧是上等人的专利,在南方尤其如此。见李玄穿着普通,有学生讥诮的道:「你也懂这个?「  

「懂一些。」  

李玄看着这些学生,「正朔与否,以何为论?血统?还是实力?」  

先前支持李泌父子的学生说道:「自然是以血统和伦常。」  

「那么,哪怕是个昏君,只要他的血统没问题,只要他排序在前,那么,他便是正朔?」  

那学生犹豫了一下,:「是。」  

「哪怕他把天下弄的民不聊生,依旧是正朔?」李玄再问道。  

那学生说道:「何曾如此?」  

这些人啊!  

李玄眼中有些失望之色,「若是正朔,为何李泌要发动宫变?」  

「既然是正朔,为何打压北疆军?既然是正朔,为何放开土地兼并?最后我想问问你等可见过北方的流民?」  

众人摇头。  

「我有个故事,与诸君分享。」  

教授方才去更衣,此刻归来,见有人挡在门里侃侃而谈,刚想呵斥,就听那人说道:  

「多年前有一国国君昏聩,以至于国中民不聊生,百姓饥饿,易子相食。有臣子冒死进谏,说流民无数,饥肠辘辘……国君说。」  

李玄似笑非笑的看着这群学生,「何不食肉糜?」  

姜鹤儿仿佛听到了巴掌声。  

很响亮。  

李玄微微颔首,转身准备出去。  

教授依旧沉浸在这个故事中,见他出来,就问道:「学生纵论天下大事,可有错?」  

「纵论天下大事无错,错在一无所知,不,是无知。无知而纵论天下,这是夸夸其谈。」  

「郎君这话,却有失偏颇。」教授眼中多了厉色,蓄力准备开喷。  

「这些人。」李玄指着那些学生问道:「他们可曾挨饿受冻?」  

教授摇头,这些学生大多家境优渥,哪里受过苦。  

「他们可知天下流民几何?可知天下流民因何而来?可知当如何解决?」  

教授被这三个问题给弄的瞠目结舌。  

「你也不知?」  

李玄心中越发失望了,「一群人只关注什么血统,什么正朔,却对天下兴亡一无所知,对百姓疾苦一无所知,不知怜悯,这等人做了官,可对天下有益?」  

教授听他的语气不对,「敢问您是……」  

「陈国因何覆灭?」李玄丢下这个问题,摇头走了。  

走到大门外,就听里面有人喊道:「民不聊生!」  

没错,陈国覆灭的深层次原因便是民不聊生。  

那个说出李玄心中答案的学生一拍脑门,「当下可不就是民不聊生?」  

他抬头,「!都要灭国了咱们还在这里扯什么血统,什么正朔。这是吃饱撑的!难怪那位先生会说了那个故事,分明是在讥讽咱们不知人间疾苦啊!」  

教授回身追了出去,那些学生也追了出来。  

管理州学的官员急匆匆的走来,教授刚想迎上去,学生们担心被叱责,刚想舍,就见官员冲着先前呵斥自己等人的男子行礼。  

「见过殿下。」  

李玄看着官员,不满的道:「孤希望州学培育出来的学子不是那等夸夸其谈之辈,要学会躬身,要学会去探间疾苦,而不是只知晓诗词歌赋,先贤文章。」  

「是!」  

官员脊背汗湿,等李玄走后,就进去问了一番。  

「何不食肉糜,这是在鞭策啊!」  

官员痛心疾首的道:「此事定然要挽回影响。」  

教授期期艾艾的道:「可…该如何做?」  

「请罪!」  

于是晚些,一群师生来到了州廨外面请罪。  

「孤就不见他们了。」李玄事多,刚偷得浮生半日闲,此刻案几上堆满了文书,他埋首于文书中,说道:「告诉他们……这样,孤有两句诗,送给他们。」  

「也不知殿下的怒火可能熄灭。」  

「若是不能,我等科举必然无望。」  

如今秦王掌控关中和北方,此刻正在攻伐南方,若是南方在手,秦王便是这个天下毋南置疑的主人。得罪了主人,你还想做官?  

教授也心中不安,低声呵斥,「有人来了,噤声。」  

姜鹤儿出来,清脆的声音在大门内外回荡。  

「殿下说,年轻人犯错是常事,可人不能老是掉进同一个坑中。殿下有两句诗要送给你等。」  

秦王诗词双绝,众人低头,束手而立。  

连过路的官吏都止住了脚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姜鹤儿昂首看着师生们。  

教授默然,随即拱手,「臣,受教。」  

学生们行礼,「我等,谨受教!」  

这两句诗再进一步便是知行合一。  

对师生们震动颇大。  

「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