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706章 非友即敌的规则

第706章 非友即敌的规则(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那还用想么?”  

孙正直反问道。  

马璘无言以对,毕竟,自己这位副将说得句句属实。当然了,还有件事情孙正直没说。  

他是陇右出身,和李抱玉,也就是这位身后的河西安氏,早有交情。马璘去太原死不死很难说,但他去太原,那是绝对不会死的!  

只要是人,就要为自己谋一下出路,不是么?先顾及到了自己,才能后兼顾别人的利益,这里头有一个轻重缓急。  

“李宝臣的兵马,只怕会尾随追击。”  

马璘沉声说道。  

“马将军,现在哪里还顾得上这些,今夜就得走,越快越好!  

去河东的路线,我们也不熟悉,没什么地利可言。  

唯有早走,让李宝臣追不上,方有生机!”  

孙正直痛心疾首的说道。  

他们这满打满算,把辅兵也算上,不过一万人,哪里扛得住李宝臣的禁军啊!  

“走!现在就动身!”  

马璘当机立断,不再犹豫了。  

他推门而出,眯着眼睛看了看护城河外围若隐若现的火把,心一横,转身就下了城楼。  

数日之后,马璘带着精选出的五千士卒,沿着涑水河急行军,打算北上晋州,再到晋阳。实际上,只要他们抵达晋州,就可以确保李宝臣大军不会追击了。  

晋州已经是李抱玉麾下赤水军的控制范围,断然不会允许李宝臣的兵马在此地撒野。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李宝臣麾下骑兵,还是如跗骨之蛆一般的尾随而至!  

这天夜里,当残月沉入中条山时,涑水河泛起铁锈色的波光。马璘麾下的弩手伏在芦苇丛中,都能听见对岸战马啃食草根的声响,那是李宝臣的骑兵正在浅滩饮马。  

“三百轻骑,三十具擘张弩。”  

孙志直攥着浸透河水的刀鞘,继续说道:“东南方林间还有马蹄印未干,至少另有五百伏兵,李宝臣早有准备!”  

“这是李宝臣在引我们动手,哪里有这个时候在河边饮马的!”  

马璘的指腹摩挲着刀柄缠革,这是从龟兹那边传过来的镇定法。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实际上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  

谁知道李宝臣的追兵,晚上会不会突袭他们那简陋的大营呢?  

话音未落,对岸传来弩机卡榫的脆响。孙志直猛扑倒马璘,三支透甲箭擦着盔缨掠过,钉进身后老柳树的树干里。潜伏的李宝臣军斥候,到底还是发现了他们。  

“放烟!”  

马璘大吼一声,吹响竹哨,刺耳的尖啸声划破夜空。  

二十匹驮着硫磺的驽马,受了刺激冲向北岸,浅浅的涑水河无法阻挡它们。霎时间河面腾起刺鼻的毒烟四处弥漫,李宝臣军伏兵所在位置大乱!  

这是用安西古法调配的狼毒烟,曾在河西多有使用,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追兵的惨叫撕破夜空。  

如同鬼哭狼嚎。  

“过河!过河!”  

敌军的喊杀声震得河鱼翻白,并未因为马璘的“奇招”而停下脚步,河岸边上,已经有人直接用布浸润河水后捂住口鼻前进。  

各种“异域风情”的毒烟或许不常见,但用烟熏退敌或破阵之法,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李宝臣也不是吃素的,看到马璘用出这一招,立刻便鸣金让前军退回来,用布捂住口鼻的后军顶上!  

混乱的局面只是持续了那么一小会,李宝臣麾下精兵马上就反应了过来,直接开始渡河冲阵!  

正在这时,策马返回北岸的马璘,身子陡然一歪,随即栽倒在河水里!  

原来,他的坐骑,也不知道是被谁狙击了。这匹马的眼睛陡然被流矢射中,疼得发狂,将马璘顶翻在地。  

这种准头,哪个神射手也无法保证。只能说马璘的运气太背了,落马“纯属偶然”。  

马璘顺势滚入河心沙滩,冰凉河水浸透札甲,一阵刺骨的寒意,让他那混乱的脑子清醒了过来。对岸林中又闪出一排弩手,角弓弩射出的箭雨,刹那间笼罩整段河道。  

人算虎,虎亦算人。  

马璘想打李宝臣闷棍,宝臣大帅同样是想一巴掌将他打翻在地,谁也不是省油的灯。  

正在这关键时刻,孙志直突然从马尸堆里跃起。这凶悍的陇右铁汉,竟用敌军尸首垒成掩体,对马璘喊道:“将军!快去北岸!今夜是不成了,李宝臣早有防备!”  

大唐武德充沛,最是不缺这样的凶猛汉子。马璘也不客套,直接拔下射入肩甲的箭矢,将其扔进河里。  

得亏离得远,没有入肉,要不然这一箭就能让他丧失战斗力。  

“吹角!变圆阵后撤!”  

他朝传令兵大喊,随即对孙正直吩咐道:“去北岸整军!压住阵脚!待马某去厮杀一阵!”  

马璘拔刀而起,反向冲入敌阵,他身后的亲兵围拢过来,形成一股对冲的洪流。李宝臣大军正准备渡河,被马璘带头反冲,自己这边一时间猝不及防,反而是溃不成军,攻势为之一滞。  

李宝臣麾下的步弓手正要围拢过去,却听到自己这边铜锣震天,李宝臣眼见占不到什么便宜,果断下令鸣金收兵。  

不得已,这些杀上头的丘八们,只好徐徐后撤,维持住自己这边的阵线。然后与马璘的兵马隔着涑水河对望,双方缓缓的脱离接触,只留下涑水河两岸河滩上满地的尸体。  

狰狞而苍凉。  

李宝臣的本阵终于亮出大旗,火光下,旗帜上偌大的一个“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