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413章 捡漏王

第413章 捡漏王(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礼说道,态度异常谦逊。  

听到这话,基哥满意的点点头,随即摆了摆手道:  

“话不是这么说的。  

你当不当这个军使,伱自己说了不算,那是朕说了才算的。  

朕让你当,你不想当也得当,岂能讨价还价?”  

“微臣惶恐。”方重勇露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  

“罢了,你带着高力士去收拾残局吧,朕想在议政堂静一静。”  

基哥叹了口气,自顾自的走进议政堂,也不知道是在惆怅什么事情。  

走进议政堂以后,他环顾四周,发现并没有被人翻看,搜查的痕迹,悬着的心才放回原处。  

从方重勇的态度看,基哥感觉这应该就是一场被逼急了,然后反杀的兵变。事前并未有什么具体谋划,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诉求,更不涉及到他那些好大儿。  

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至于方重勇举荐郑叔清,倒也是合情合理。不只是李适之害怕清算,方重勇和银枪孝节军也害怕事后有人“翻案”啊。  

不推举一个相熟的人去当宰相,把事情一板一眼的落实,在场面上盖棺定论,万一将来朝廷反攻倒算怎么办?  

这件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反而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方重勇不经意间,就把最大的一个隐患给消除了。  

郑叔清若是将来对付举荐自己为右相的方重勇,那么他的政治信誉和人格道德,将会完全破产,成为一个人见人恶的卑鄙小人。  

这一手当真是玩得好啊!  

基哥一边在议政堂内踱步,一边心中感慨,方有德生了个好儿子。  

幸亏,这不是自己的儿子,要不然,此人一定会行当年太宗玄武门之事!  

当然了,方重勇不姓李,所以只要不跟皇子勾结,就翻不出什么浪来。  

这同样是不幸中的万幸。  

此人未必有搞事情的心思,但他已经有搞事情的能力了,以后必须要注意一些。  

基哥默默的在方重勇身上,打上了一个“不叫的狗”的标签。  

“有哥奴在,断然不止于此啊。”  

基哥忍不住长叹一声,开始怀念起那个为自己操持大唐多年的李林甫来。  

不比较不知道,一比较差距就出来了。若是李林甫在,绝不会因为赏赐的事情发愁,自然也不会逼得银枪孝节军兵变了。  

“神策军也不行了,一万多人打不过三千人,废物一个。  

唉,京师就是养不出雄兵…”  

基哥喃喃自语的说道,此刻的感受,就好似南唐李煜所写的那句一样: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圣人!我要见圣人!来人啊,我要见圣人!”  

银枪孝节军兵变几日之后,大理寺狱最里面的一间牢房里,已然是蓬头垢面的李适之,对着监牢外的狱卒喊话道。  

那两个狱卒移开目光,连看都懒得看李适之一眼!  

落毛的凤凰不如鸡,李适之以前是宰相又怎么样?进了大理寺狱,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趴着,谁管你以前是多么叱咤风云。  

大理寺狱这地方,一般人还进不来呢!能在这里坐牢的,哪个之前不是一号大人物?  

狱卒们在心中暗暗鄙夷,类似李适之这样的,他们实在是见过太多了。  

忽然,远处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直奔李适之的监牢而来。  

很快,李适之便看到穿着紫色官袍的郑叔清,带着高力士来到了自己所在的监牢门口。  

郑叔清对着两个狱卒摆了摆手,后者十分懂事的悄然离去,牢房附近就只剩下了他和高力士,以及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的李适之。  

“郑相公,高将军,圣人,圣人怎么说?”  

李适之吞了口唾沫,有些紧张的询问道。  

“圣人开恩,给你两个选择。”  

高力士面无表情说道,态度异常冷淡,跟从前面对李适之的时候几乎是判若两人。  

只是李适之此刻也顾不上对方态度如何了,他一脸激动,双手紧紧握住监牢的木栅栏问道:“哪两个选择呢?”  

他就如同一个溺水求生的人,看到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  

“第一个嘛,你和你全家,流放岭南,世世代代,永远不得离开岭南。”  

高力士说出了第一个选项。  

古代的岭南,可不比方重勇前世的现代那会。古代的岭南气候极为闷热难忍,毒虫毒蛇遍地,瘴气横行。  

被称为“无形断头台”。  

唐代流放岭南的官员,死亡概率极大,很多都是还没到岭南,路上就病死了。  

“那,第二条路是什么?”  

李适之有些担忧的问道,他几乎已经猜到了答案。  

“第二条路,就是这个。”  

高力士将手中的一条白布递给李适之。  

“圣人承诺,不再追究你的家人,他们可以在长安生活,依旧是宗室子弟。”  

是一人死,保全家小。  

还是一家流放随机死。  

这个选择,当真是不太容易。  

一旁的郑叔清不苟言笑,外人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郑叔清不敢同情李适之,也不屑于嘲讽对方。他很明白,右相这个位置不好坐,自己搞不好就是下一个“李适之”。  

如今大唐各种隐患层出不穷,宰相更迭频繁,政局渐渐混乱,连禁军哗变都出来了。  

天宝时代的宰相,可不好当啊!  

“我明白了,谢圣人天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