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295章 丘八之魂

第295章 丘八之魂(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斗强度反而不高,因为那时候吐蕃人的士气已经被打崩了。  

一个时辰之后,身上血迹都没有干涸,身上羊皮衣已经快要辨认不出本色的何昌期,提着一个人头来到郭子仪面前,非常粗鲁的将人头丢到地上说道:“这是吐蕃峨堡守军千总的人头。刚刚清点了一下人数,峨堡守军不足两千人,比预想的少很多。”  

按照事前的估计,方重勇认为峨堡岭的吐蕃军,怎么也应该有五千人吧?这里不好补给,只是相对于河西走廊的唐军而言,但是亹源地区就在峨堡岭以南不远,已经没有什么山路要走了。  

吐蕃军供养五千人死守亹源这个关键节点,应该没有太大难度。毕竟亹源就是吐蕃的后勤基地啊,峨堡岭也算是挨着后勤基地了。  

“吐蕃在鄯州急攻石堡城,需要聚集兵力,也许就是原本在亹源附近的吐蕃军主力一部,已经从亹源南下了。  

峨堡岭的精兵,应该也被抽调走了。”  

郭子仪抱起双臂,若有所思的说道,他想到了一件极为恐怖的事情。  

如果真是如他想的这样,那只能说明大唐中枢有吐蕃人的间谍,或者是有朝中重臣与吐蕃人私通。  

此人对大唐中枢如何用兵了若指掌,也知道河西军要远征西域,不可能会出兵支援陇右,所以吐蕃人放松了对于河西镇的防范,将北线的主力调到鄯州以北,准备南北夹击河湟谷地,谋取石堡城。  

军队调兵需要时间,尤其是吐蕃人的后勤实力远远低于大唐,所需的准备时间更长,所以他们更需要提前谋划。  

于是吐蕃这边,很可能极早就知道河西军要远征西域,很早就开始准备了。  

所以他们才能有如今的战略部署,并在陇右节度使的防区内,战斗处于上风!  

一般的大唐边将,也不可能提前知道河西军要远征西域的军情吧?  

就算知道,那也是近期的事情,吐蕃人明摆着很早以前就知道了。  

那么这个出卖大唐军事部署的人,到底是谁呢?  

他的地位一定很高吧?  

是在兵部,还是在…圣人身边?  

郭子仪心中想着这件可怕的事情,已经不敢继续往下想了。  

“去布防吧,方节帅半天以后就到了。”  

郭子仪轻叹一声说道。  

“嗯。”  

何昌期微微点头,面上似有不屑之色,转身便走。  

“郭军使,这银枪孝节如此桀骜不驯,还凶狠残暴,将来可还了得?  

谁能制得住他们?”  

一个亲兵凑过来小声询问道。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肯定是该管他们的人来管,你操个屁的心。”  

郭子仪疲惫的摆了摆手,懒得跟一个亲兵争论。  

峨堡岭的最高处,一千多颗吐蕃军的人头,被做成“京观”,摆放在一起。不断有秃鹫一类的食腐鸟在天空上盘旋,似乎是被京观的气势所折服,不敢下来。  

方重勇一脸无语看着面前得意洋洋的何昌期,又看了看被筑城京观的吐蕃军士卒人头,压住内心的火气质问道:“这京观里人头有多少颗?”  

“回节帅,一千八百四十五颗!一个都不少!一个吐蕃军都没放跑!”  

何昌期脸上就差没写着“快表扬我”了,要是长着尾巴,他的尾巴能翘上天。  

“你说这些人头数量,是多了还是少了?”  

方重勇继续追问道,面无表情,已经在爆发边缘。  

何昌期想起出发前开会时的场面,不情不愿说道:“是比预料中的要少很多。”  

“对啊,你也知道比预料中的要少,那说明了什么呢?”  

方重勇反问道。  

“说明…吐蕃人对峨堡岭不重视?”  

何昌期疑惑问道。  

“蠢货!这说明亹源空虚啊!吐蕃军主力已经被调走了!  

你踏马怎么就不知道带兵冲到亹源呢!还等我过来,你等个屁啊!  

我要是路上拉屎拉一天,你也一直等一天吗?”  

方重勇对着何昌期大声咆哮道,周围数十米内各级将校士卒都听得一清二楚,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笑。  

“这次本节帅带了两千银枪孝节,一人双马。  

现在,留五十人守峨堡岭,其他的人,跟本节帅冲亹源。  

何昌期,这次要是再敢贻误军机,本节帅先砍你脑袋祭旗!  

走!现在就走!  

踏马的,有时间做京观没时间打仗,气死老子了!”  

方重勇拔出疾风幻影刀,指着不远处陷入呆滞状态的银枪孝节军士卒骂道:“看尼玛看,都给老子去准备,一炷香以后开拔!你们以为打下峨堡岭就赢了么,还真不怕吐蕃人反扑啊,还不快去准备开拔!”  

听到这话,众将校作鸟兽散,他们从来没见过方重勇发这么大的火。  

“方节帅,我们是不是等刘军使他们带着大斗军主力来了再动手,现在峨堡不到三千士卒…”  

郭子仪走到方重勇身边小声建议道。  

守住峨堡岭,就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反倒是在兵马没有到齐之前就带着先锋军去送,峨堡岭得而复失,会造成战略上的极大被动。  

现在的任务,应该是守住这个关键战场节点才对啊!  

郭子仪的建议实际上是非常中肯的。  

“银枪孝节军,是天子亲军。  

只有吐蕃人怕我们,没有我们怕吐蕃人的。  

现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们这边,要是银枪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