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古典文学 > 太平广记 > 卷第二百九十妖妄三

卷第二百九十妖妄三(4/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中,有一半人挨了他的鞭子。僖宗光启二年,后唐任命诸葛殷兼任御史中丞,加一道金印紫绶带。等到扬州城被攻陷之后,他逃窜到海边,被巡逻的士兵擒获,在他的腰间搜出好几斤黄金,还有两条通天犀带,当即将他捆入城中。老百姓前来围观,将唾沫吐到他脸上,撕扯他的头发,顷刻便拔光了。他被戴上刑具,关押在下马桥南,打了一百棒子,又用绳子勒但没有勒死。这时正赶上师铎的母亲从扬州所属的一座小城回家,路过法场,随即扶起他躲到桥下,他才苏醒过来。执刑的人见到他,便用大木头砸去。用马车拉到大堂上重新判决,还是和当初一样。他的骄横暴虐之名,远远近近全知道了。同族的人们竞相以谦损告戒他。诸葛殷说:"男子汉怕的是不能够实现他的志愿,既然实现了,就应该好自为之。一个人在一生之中,难道还有死两遍的吗?"果然,后来又对他再次行刑。待他被弃尸路旁时,被仇人剜掉了眼珠,割断了舌头。小孩子们拿起石头瓦块向他投去,很快就堆起了一座小山。又 高骈到了晚年,被所谓的神仙之术弄得神魂颠倒。吕用之、张守一、诸葛殷等人,都说自己能够召神唤鬼,变出黄金,高骈深信不疑,当即都委任以官职。吕用之等勾结朋党,胡作非为。后来,他也担心话多语失泄露秘密,所以对高骈说:"高真上圣,将要非难于我们。所令人忧虑的是,学道之人真气亏损,灵咒也随之失去效力。"高骈听了此言,信以为真,便谢绝人世间的事情,把爱妾们也抛到一边。从此,宾客和他的部下,就再也看不到他了。有迫不得已的原因,便派人先进去为他沐浴斋戒,再到紫极宫请道士除凶消灾,称之为"解秽",然后才能与人相见。可当你礼拜后刚刚站起来,便又被人领出门去。从此他与世隔绝,纲纪日见紊乱。吕用之等人于是作威作福,旁若无人,时间一长,他们便站稳了脚跟,根基逐渐稳固。吕用之自称磻溪真君,张守一是赤松子,诸葛殷是将军。有一个叫萧胜的人,自称是当年秦穆公的驸马,都说他是上帝派下来为高骈做道路之神的。此人粗俗不堪,说的话荒诞不经,随随便便的跟吕用之等人完全一样。江阴县外有一座小土地庙,吕用之贫贱之时,曾经与妻子在这里居住。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祷告一番再行动。得志之后,吕用之说是得到了阴间神灵的帮助,于是在这里重修了庙宇。回廊曲室,妆楼寝殿,一共有一百多间。土木工匠,全是从整个江南挑选来的。每当遇到军旅大事,则要杀猪宰羊祭祀。吕用之、张守一都说自己与神相遇过。高骈凡是得到亲近人的邀请,他便派吕、张二位前去应付。唐僖宗中和元年,吕用之以神仙好在楼里居住为由,请求在公廨北边的官邸,跨河修造一座"迎仙楼"。斧头声昼夜不停,耗资一万千文钱,半年才修成。从修成到毁坏。竟然没有来过一次。最后却化成了灰烬。这年冬天,又在大厅西侧建起一座"延和阁",共七间,八丈高,全装饰上珠玉。门窗也用绸缎作帘,几乎不像人工所做。每天早晨,都要烧名香,摆奇珍异宝,祈求王母娘娘降福。等到师铎之乱时,有人登上阁去,在藻井的垂帘之上看见了二十八个字,写的是:"延和高阁上干云,小语犹疑太乙闻。烧尽降真无一事,开门迎得毕将军。"这差不多是一首妖诗呵。吕用之公然说:"我们与天上的神仙来往,每次都是当着高骈的面进行的。有时他们呼风唤雨,高骈向空中作揖,并说看见仙人们走远了,随即就跪地下拜……吕用之比比划划,一点都不害羞。周围稍有异论,他的死期就不远了,观看的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一个个气愤不已却不敢说话。吕用之忽然说:"后土夫人与我相好,派特使向我借兵马,还有李筌所撰写的《太白阴经》。"高骈立即派人下到两个县里,领百姓编了几千领苇席,并在上面画上兵士的模样,派吕用之到庙庭上把它们烧掉。又把《太白阴经》中的十道写在五彩笺上,放到神像身边。接着,又派人在后土夫人像傍塑造出一个绿衣少年,称之为韦郎。庙修成了,有人在西侧房栋上题了一首长句,说道:"四海干戈尚未宁,谩劳淮海写仪刑。九天玄女犹无信,后土夫人岂有灵。一带好云侵鬓绿,两行嵬岫拂眉清。韦郎年少耽闲事,案上休夸太白经。"好事之徒竞相传诵。这年,皇帝下诏令在广陵建立一应高骈生祠,并在石头上刻写颂词。于是,州里的百姓便被派到宣城采集碑石。这些碑石运到扬子院,吕用之当天晚上就派人偷偷用五十头健牛把它拖到了州府南头,穿城墙越过护城河,转移到了城内。等到天亮之后,栅栏等又恢复了原样。于是,吕用之让扬子县令申报州府,说碑石在一夜之间不知去向,随即悬赏购之。到晚些时候才听说,那碑石已被人移到了街市之上。高骈大吃一惊,就派人在碑石旁竖起一根大木柱,上面用金字写道:"不因人力,自然而至。"当即令两个都府派出兵仗队和鼓乐,将碑石迎进碧筠亭。到了三桥最拥挤之处,由于被埋的石头阻碍着,便谎称说:"人和牛都拽不动呵!"高骈便提笔写了几个红色的篆字,贴到碑石上,一会儿那石头就动了。围观者互相传说:"碑石动了!"有见识的人对此十分厌恶。第二天,扬子县有一个农村老太婆,到知府判官那里呈上一份状子,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