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古典文学 > 太平广记 > 卷第一百八十一贡举四

卷第一百八十一贡举四(2/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敏中忻然,皆如所教。既而惎造门,左右绐以敏中他适,惎迟留不言而去。俄顷敏中跃出,连呼左右召("召"字据唐摭言补。)惎,于是悉以实告。乃曰:"一第何门不致?奈轻负至交。"相与尽醉,负阳而寝。前人睹之,大怒而去。告于起,且云:"不可必矣。"起曰:"我比祗得白敏中,今当更取贺拔惎矣。"(出《摭言》)
【译文】
长庆中期,王起再次作考官。准备取白敏中为状元,但是又不满意他同贺拔惎往来。贺拔惎有文才,但狂放无羁。于是王起私下让亲信把他的意思告诉给白敏中,希望白敏中断绝同贺拔惎的交往。亲信把这话传给白敏中,白敏中表示接受,答应照办。不久贺拔惎拜访白敏中,白敏中的家人骗他,说白敏中出门不在家。贺拔惎等了很长时间,无言而去。白敏中马上跑出来,让仆人把贺拔惎喊回来,如实相告。并且说:"凭着才学,哪个门不通,怎么能对不起朋友?"于是共同饮酒,大醉,睡至日头老高尚未起床。王起的人看到这情形,发怒而去。"告诉了王起,并且说:"让他们断交是做不到的。"王起说:"我本来只想取中白敏中,现在更应该同时取中贺拔惎了。"
李宗闵
李宗闵知贡举,门生多清秀俊茂,唐伸、薛庠、袁都辈,时谓之玉荀班。("荀班"二字原缺,据黄刻本补。出《因话录》)
【译文】
李宗闵作考官,取中的进士多是很俊逸的年轻人。比如唐伸、薛庠、袁都等。当时被人们称为"玉荀班"。意思是年轻而秀杰。
庾承宣
庾承宣主文后六七年。方授金紫。时门生李石先于内庭恩赐矣。承宣拜命之初,石以所服紫袍金鱼拜献座主。(出《摭言》)
【译文】
庾承宣做了六七年的考官,才升任要职。他的学生中李石在他之先就做了大官。庾承宣得到升官的任命,李石把他应穿的紫袍,应佩带的金鱼敬献给老师。
张祐 张祐元和长庆中深为令狐楚所知。楚镇天平日,自草荐表令以新旧格诗三百篇随表进献。辞略曰:凡制五言,合苞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前件人久在江湖,早攻篇什。研几甚苦,探索("索"原作"相",据明抄本改)颇深。流辈所推,风格罕及。谨令录新旧格诗三百首,自光顺门进献,望请宣付中书。祐至京师,方属元稹在内庭。上因召问祐之词藻高下。稹对曰:"张祐雕虫小巧,壮夫耻不为者。或奖激之,恐变陛下风教。上颔之,由是失意而归。祐以诗自悼曰:"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不更疑。"(出《摭言》)
【译文】
元和和长庆年间(宪宗、穆宗年号),令狐楚非常了解张祐。令狐楚作天平节度使,亲自写举荐书,让张祐以新诗、旧诗三百篇随同他的表章一起送到长安。表辞大意说,凡作五言诗,都应包含六义。近年不少人乱写,没有师法。而张祐很久以来读书不倦,认真研究,造诣很深。舆论赞美,风格独特。我让他携带他的旧诗、新诗三百首,从光顺门进献,请交给中书省。张祐到了长安,正值元稹在朝堂。皇帝便召见他,品评张祐的诗。元稹说,张祐的诗很不大气,有气魄的人根本不这样写诗。如果予以鼓励,恐怕有失陛下教化风范。皇上点头,张祐失意而归。以诗自悼说:"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不更疑。意思说即使我有贺知章那样的知己,孟浩然那样的文思,也没用处。
卢求
杨嗣复第二榜卢求者,李翱之子婿。先是翱典合淝郡,有一道人诣翱言事甚异。翱后任楚州,(或曰桂州)其人复至。其年嗣复知举,。求落地。嗣复,翱之妹婿。由是颇以为嫌。因访于道人,言曰:细事,亦可为奏章一通。几砚纸笔,复置醇酎数斗于侧,其人以巨杯引满而饮,寝少顷而觉,觉而复饮酒尽,即整衣冠北望而拜,遽对案手疏二缄。迟明授翱曰:"今秋有主司,且开小卷;明年见榜,开大卷。"翱如所教。寻报至,嗣复依前主文,即开小卷。词云:裴头黄尾,三求六李。翱奇之,遂寄嗣复。已有所贮,彼疑漏泄。及放榜,开大卷,乃一榜焕然,不差一字。其年,裴求为状元,黄驾居榜未,次则卢求耳。余皆契合。后翱领襄阳,其人又至,翱愈敬异之。谓翱曰:"鄙人再来,盖仰公之政也。"因命出诸子,熟视,皆曰不继翱之(唐《摭言》八"之"作"无"。)所得。遂遣诸女出拜之。乃曰:尚书他日外孙三人,皆位至宰辅。后求子携、郑亚子畋、杜审权子让能,皆为将相。(出《摭言》)
【译文】
杨嗣复第二次做考官,考生中的卢求,是李翱的女婿。先前,李翱任官合肥,有一道人去见他,说的话很不一般。李翱任官楚州,那个道人又来了。当时,卢求没有中试。杨嗣复是李翱的妹夫。李翱很生他的气。李翱请教于道人。道人说这是小事,我可以写一道表文。于是,准备了几砚纸笔,又准备了很多酒。道人大杯喝酒,睡了一会起来,把所有的酒喝光,整理衣帽,向北而拜。之后,很快写了两封书。早晨交给李翱,说今年秋天任命考官时,打开小卷看,明年京试时,打开大卷看。李翱答应。不久,邸报送到,由杨嗣复主考。打开小卷,上面的文字是:裴头黄尾,三求六李。李翱很奇怪,把这张小卷寄给杨嗣复。杨嗣复秘密保存,恐怕泄露。等到京试放榜,打开大卷,同榜上竟一字不差。当年裴求中了状元,黄驾在榜末。卢求居第二名。其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