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三十五征应一(帝王休征)(2/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大王饶命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其中上面写有文字说:“母天后地。”于是就又合在一起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就是天书啊。元后后来做了皇后。她经常将这块石头放在装玉玺的盒子里,称它是“天玺”。
后汉章帝
后汉章帝永宁五年,条支国献异鸟,名鳷鹊。其高七尺,解人言语,国太平则群翔鸣焉。(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后汉章帝永宁五年的时候,条支国来献上了一只奇异的鸟,鸟的名字叫鳷鹊。它高有七尺,能听懂人语。这真是国家如果太平,那么群鸟也会鸣叫啊。
吴大帝
吴孙权猎于武昌樊山下,见一老母,问权何获,曰:“只获一豹。”曰:“何不竖其尾?”忽然不见。权称尊号,立庙于山下。(出《武昌记》)
【译文】
吴国孙权在武昌樊山下打猎,遇见一个老太太,她问孙权有什么收获,孙权说:“只获得了一只豹。”老太太说:“为什么不把它的尾巴树起?”说完老太太就不见了。孙权称帝于江东时,在山下为它立了庙。
魏明帝
魏明帝时,泰山下出连理文石。高十二丈,状如柏树,其文色彪发,如人雕镂,自上及下皆合而中开,广五尺。父老云:当秦末,二石相去百余步,芜没无有蹊径。及明帝之始,稍觉相近,如双阙形。土王阴类,魏为土德,斯为灵征。又沛国有戊己之地,土德之嘉祥也。乃修戊己坛,黄星炳夜,又起毕昂台祭之,言魏之分野。岁时皆修祀焉。(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魏明帝时,泰山下出产一种有连理一样花纹的石头。有十二丈高,形状象柏树。它的花纹和色彩非常鲜明焕发。好象人工雕刻的一样。上面和下面都连在一起,中间是离开的,有五尺多宽。当地的人们说,在秦朝末年,两块石头相距有一百多步,满地都是荒芜的杂草,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等魏明帝之初,发现两块石头渐渐的靠近了,就象皇宫门前两边的望楼那样的形状。属土王阴之类,魏时把它叫土德。这是神灵显现的征兆。另外沛国有个叫戊己的地方,是土德的吉祥美好的地方。就在那里修建了一个戊己坛,坛象黄色星星一样照亮了夜空。又在那里建起了昂台,在那上面写上祭文说:这是魏的分界。从此每年都要修整并在这里祭祀。
晋司马氏
水星之精,坠于张掖郡柳谷中,化为黑石,广一丈余,高三尺。后汉之末,渐有文彩,未甚分明。魏青龙年,忽如雷震,闻声百余里。其石自立,白色,有牛马仙人及镮玉玦文字之像。后司马氏受命,以符金德焉。(出《录异记》)
【译文】
水星的精华落到了张掖郡柳谷里,变成了黑色的大石头,宽一丈多,高三尺。到了后汉末年,石头渐渐有了文彩。却不很分明。到魏青龙年间,忽然象打雷似的震天动地,在百里之外都能听见,那石头自己竖立起来,变成了白色,上面有牛马仙人以及玉镮玉玦、文字的图像。后来司马氏做了皇帝,认为是符合了金德。
白燕
魏禅晋之岁,北阙下有一白燕,以为神物,以金笼盛,置于宫中,旬日不知所在,论者以晋金德之瑞。昔师旷时,有白燕来巢,以为瑞应,师旷事晋。古今之议相符矣。(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魏禅晋之年,在北面的皇宫门前有个白色的燕子,人们认为是神物,就用金笼把它装起来放在了宫里,过了十天白燕不知哪里去了。议论的人们都认为晋是金德吉祥。从前师旷的时候,有白燕飞来筑巢,认为是吉祥的征兆。后来师旷就在晋做了官。古今的议论是相符合的。
晋武帝
晋武帝为抚军时,府内后堂,忽生草三株,茎黄叶绿,若总金抽翠,花条冉弱似金簦。有羌人姚覆,字世分,在厩中养马,解阴阳之术,云:“此草应金德之瑞。”帝以草赐张华,华作金簦赋云:“玩九茎于汉庭,美三珠于兹馆,贵表祥乎金德,比名类而相乱。”(出《王子年拾遗记》)
晋武帝做抚军时,在府内后堂忽然长出了三棵草。那草的茎是黄色的,叶子是绿色的,那黄色的茎就好象金子,抽出的绿叶就好象是翡翠一样。枝条柔弱好似金簦。有个羌族人姚覆,他的字叫世分,是个养马的。他有卜算阴阳的本领。说:“这草是金德的吉祥物。”武帝就把这草给了张华,张华就做了一首金簦赋说:“玩九茎于汉庭,美三珠于兹馆,贵表祥乎金德,比名类而相乱。”
晋惠帝
高堂隆尝刻邺宫柱云:“后若干年,当有天子居此。”及晋惠帝幸邺,年历当矣。(出《异苑》)
【译文】
高堂隆曾经在邺的宫殿的柱子上刻字说:“以后的若干年,应当有天子住在这里。”等晋惠帝到邺的时候,正好和柱子上所刻年代相同。
晋元帝
晋中宗为丞相时,有鸡雏者而雀飞集其背,驱而复来,如此再三。占者云:“鸡者酉,酉者金,夫雀变而来赴之,即王践祚之象也。”又云:“元帝时,三雀共登一雄鸡背,三入安东厅。”占者以为当进三爵为天子。(出《洞林记》)
【译文】
晋中宗做丞相时,有一只麻雀飞落在了小鸡的背上,将它赶走又回来了,象这样赶走又来有两三次。有个会占卜的人说:“鸡属酉,酉属金,所以麻雀前来,这就是做皇帝的象征。”接着又说:“元帝时,有三只麻雀一齐登在了一只雄鸡的背上,所以元帝三进安东厅。”占卜的人认为中宗应当三进爵位才能做天子。
蜀李雄
蜀长老言:“宕渠故赛国,今有赛城、卢城。”秦始皇时,有
后汉章帝
后汉章帝永宁五年,条支国献异鸟,名鳷鹊。其高七尺,解人言语,国太平则群翔鸣焉。(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后汉章帝永宁五年的时候,条支国来献上了一只奇异的鸟,鸟的名字叫鳷鹊。它高有七尺,能听懂人语。这真是国家如果太平,那么群鸟也会鸣叫啊。
吴大帝
吴孙权猎于武昌樊山下,见一老母,问权何获,曰:“只获一豹。”曰:“何不竖其尾?”忽然不见。权称尊号,立庙于山下。(出《武昌记》)
【译文】
吴国孙权在武昌樊山下打猎,遇见一个老太太,她问孙权有什么收获,孙权说:“只获得了一只豹。”老太太说:“为什么不把它的尾巴树起?”说完老太太就不见了。孙权称帝于江东时,在山下为它立了庙。
魏明帝
魏明帝时,泰山下出连理文石。高十二丈,状如柏树,其文色彪发,如人雕镂,自上及下皆合而中开,广五尺。父老云:当秦末,二石相去百余步,芜没无有蹊径。及明帝之始,稍觉相近,如双阙形。土王阴类,魏为土德,斯为灵征。又沛国有戊己之地,土德之嘉祥也。乃修戊己坛,黄星炳夜,又起毕昂台祭之,言魏之分野。岁时皆修祀焉。(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魏明帝时,泰山下出产一种有连理一样花纹的石头。有十二丈高,形状象柏树。它的花纹和色彩非常鲜明焕发。好象人工雕刻的一样。上面和下面都连在一起,中间是离开的,有五尺多宽。当地的人们说,在秦朝末年,两块石头相距有一百多步,满地都是荒芜的杂草,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等魏明帝之初,发现两块石头渐渐的靠近了,就象皇宫门前两边的望楼那样的形状。属土王阴之类,魏时把它叫土德。这是神灵显现的征兆。另外沛国有个叫戊己的地方,是土德的吉祥美好的地方。就在那里修建了一个戊己坛,坛象黄色星星一样照亮了夜空。又在那里建起了昂台,在那上面写上祭文说:这是魏的分界。从此每年都要修整并在这里祭祀。
晋司马氏
水星之精,坠于张掖郡柳谷中,化为黑石,广一丈余,高三尺。后汉之末,渐有文彩,未甚分明。魏青龙年,忽如雷震,闻声百余里。其石自立,白色,有牛马仙人及镮玉玦文字之像。后司马氏受命,以符金德焉。(出《录异记》)
【译文】
水星的精华落到了张掖郡柳谷里,变成了黑色的大石头,宽一丈多,高三尺。到了后汉末年,石头渐渐有了文彩。却不很分明。到魏青龙年间,忽然象打雷似的震天动地,在百里之外都能听见,那石头自己竖立起来,变成了白色,上面有牛马仙人以及玉镮玉玦、文字的图像。后来司马氏做了皇帝,认为是符合了金德。
白燕
魏禅晋之岁,北阙下有一白燕,以为神物,以金笼盛,置于宫中,旬日不知所在,论者以晋金德之瑞。昔师旷时,有白燕来巢,以为瑞应,师旷事晋。古今之议相符矣。(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魏禅晋之年,在北面的皇宫门前有个白色的燕子,人们认为是神物,就用金笼把它装起来放在了宫里,过了十天白燕不知哪里去了。议论的人们都认为晋是金德吉祥。从前师旷的时候,有白燕飞来筑巢,认为是吉祥的征兆。后来师旷就在晋做了官。古今的议论是相符合的。
晋武帝
晋武帝为抚军时,府内后堂,忽生草三株,茎黄叶绿,若总金抽翠,花条冉弱似金簦。有羌人姚覆,字世分,在厩中养马,解阴阳之术,云:“此草应金德之瑞。”帝以草赐张华,华作金簦赋云:“玩九茎于汉庭,美三珠于兹馆,贵表祥乎金德,比名类而相乱。”(出《王子年拾遗记》)
晋武帝做抚军时,在府内后堂忽然长出了三棵草。那草的茎是黄色的,叶子是绿色的,那黄色的茎就好象金子,抽出的绿叶就好象是翡翠一样。枝条柔弱好似金簦。有个羌族人姚覆,他的字叫世分,是个养马的。他有卜算阴阳的本领。说:“这草是金德的吉祥物。”武帝就把这草给了张华,张华就做了一首金簦赋说:“玩九茎于汉庭,美三珠于兹馆,贵表祥乎金德,比名类而相乱。”
晋惠帝
高堂隆尝刻邺宫柱云:“后若干年,当有天子居此。”及晋惠帝幸邺,年历当矣。(出《异苑》)
【译文】
高堂隆曾经在邺的宫殿的柱子上刻字说:“以后的若干年,应当有天子住在这里。”等晋惠帝到邺的时候,正好和柱子上所刻年代相同。
晋元帝
晋中宗为丞相时,有鸡雏者而雀飞集其背,驱而复来,如此再三。占者云:“鸡者酉,酉者金,夫雀变而来赴之,即王践祚之象也。”又云:“元帝时,三雀共登一雄鸡背,三入安东厅。”占者以为当进三爵为天子。(出《洞林记》)
【译文】
晋中宗做丞相时,有一只麻雀飞落在了小鸡的背上,将它赶走又回来了,象这样赶走又来有两三次。有个会占卜的人说:“鸡属酉,酉属金,所以麻雀前来,这就是做皇帝的象征。”接着又说:“元帝时,有三只麻雀一齐登在了一只雄鸡的背上,所以元帝三进安东厅。”占卜的人认为中宗应当三进爵位才能做天子。
蜀李雄
蜀长老言:“宕渠故赛国,今有赛城、卢城。”秦始皇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