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较这三省的招募移民困难来说,另一处地方的招募工作却已经是满负荷进行中了。
“要迁移去齐国的!今天的迁移铁牌已经发完,请明日再来吧!”
南京龙江港前,此刻的齐国移民点已经被里三重外三重的包围。
放眼望去,想要迁移之人不下千人。
这些人有老有少,但总归是老多少寡。
对于经历过张居正病逝后大明衰弱的百姓们来说,齐王要就藩的消息,就如张居正即将病逝的消息一般,甚至更让人恐惧。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虽然延续了大明的国运,但对百姓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太多。
可齐王新政不同,朱由检的新政是实实在在的给百姓分地,给百姓工作。
现在得知他还有几年要走,许多百姓都拖家带口的试图迁移齐国。
这样的“盛况”让朱由检自己都猝不及防。
他本以为大明变好后,自己就算想要移民,也不会有太多百姓前往,因此只能利诱。
结果他都没用上这些手段,迁移齐国的数量便从年初的三万,提升到了眼下的十六万。
这十六万并不是全部,如果齐国能下发足够的移民铁牌,恐怕眼下齐国的移民人数已经多达数十万。
这一幕令人唏嘘,哪怕是站在港口围观的人群都不免说道:
“都不知道齐国是什么情况就要迁移,这群人胆子也是真够大的……”
“毕竟齐王殿下会跟着过去,齐王殿下所居住的地方,总不至于太差吧。”
“那倒是……”
“万岁真的要让齐王殿下走啊?”
“不走能怎么样?不走难道让殿下……反正看样子是肯定要走的。”
一人察觉说错了话,及时打住,转而笃定说起了朱由检要走的事情。
其他人听到他的话,也不免唏嘘道:“这齐王殿下走了,分下来的田不会收回去吧?”
“田地还好说,我最担心连工都没得做了。”
一说起这件事情,人们情绪低落了一阵子,而这些话也被旁边站着的一行人听到了耳中。
“家主……”
身着一身常服魏忠贤小心翼翼的看向朱由校,却发现他的眉宇皱着,似乎心事重重。
“走吧!”朱由校应了一声,转身便要离去。
魏忠贤见状,连忙带着几名护卫护送他离开此地。
不久后,朱由校上了一辆马车,而魏忠贤也小心翼翼的跟了上来。
朱由校坐下,看着窗外,眉宇不曾舒展。
今日之行,是他自己要求前来的。
他想看看,自家弟弟的藩国移民,为什么能吸引到这么多百姓。
只是到了之后,他却发现,许多百姓都在抱怨作为皇帝的他,甚至有人大胆到小声说皇帝为什么不是齐王做。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朱由检似乎早就已经取得了大明的民心。
他作为藩王取得了大明的民心,那作为皇帝的自己呢?
朱由校的拳头攥紧,这一幕也被魏忠贤看到,吓得他连忙低下了头。
“弟弟把五军都督府的奏疏交给东宫了?”
朱由校忽的开口,魏忠贤闻言也连忙回应:“回万岁,只是一部分。”
“一部分……”朱由校眯了眯眼睛,但最终没有说什么。
不过过了许久,朱由校才开口道:
“大伴,你说现在朕是不是孤家寡人了……”
“万岁……”魏忠贤被这话吓得一哆嗦,连忙跪下。
然而朱由校的注意力并不在他身上,而是在北京城。
眼下朝政被他弟弟和儿子掌握,按道理来说他应该高兴才是。
可不知道为什么,朱由校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朱慈燃明明是自己的儿子,但他却将自家弟弟的政策奉若真理。
大明朝是家天下,驭世之术才能让大明更为长久,但自家儿子却重经世而轻驭世。
百姓可以吃饱饭,可以安居乐业,但他们不能闲下来,闲下来就会生乱。
在朱由校看来,自家弟弟的新政有些过宽了。
只有让百姓紧绷起来,国家才能更为长久。
原本朱由校以为,自家弟弟就藩之后,自己可以大权在握,把这些新政更改。
结果现在看来,自家弟弟显然察觉了自己的念头,选择直接把权力交给自家儿子。
“……”朱由校心中多了几分怨气和委屈,他想不到自己弟弟会联合自己儿子来“针对”自己。
不仅如此,从朱慈燃坐上监国之位开始,张嫣似乎是发现了朱由检准备把权力直接过渡给朱慈燃,因此在一些事情上,张嫣也开始倒向朱由检、朱慈燃。
朱慈燃对守旧党的打杀也让朱由校寒心,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家人都在针对自己。
他重驭世之术有什么问题吗?古往今来的雄主,哪个不是重驭世之术,而轻经世之道的?
这是朱由校委屈的由来,对此,他在乘坐马车返回南京皇宫后,便气鼓鼓的向着内廷走去。
一路上的南京皇宫已经大变样。
曾经坍塌的宫殿被清理干净,更有甚者已经被搭建了起来,此刻正在涂刷木漆。
外廷除了三大殿还未动工修葺,其它地方已经有了雏形。
由于皇帝在南京,因此原本只是摆设的南京皇宫也开始有南京六部的人出入,哪怕只是为了做样子给皇帝看,但总归让这座皇宫有了些人气。
“嘭!”
朱由校大力推开一扇门,发出的声响让魏忠贤心脏直跳,十分紧张。
他跟着朱由校回到了乾清宫,不等他上前劝阻,便看到朱由校脱下常服,仅穿着一身中衣,便拿起刨子对摆在宫内的木料用力炮制。
显然,朱由校想把自己受到的“不公平”放在这根木
“要迁移去齐国的!今天的迁移铁牌已经发完,请明日再来吧!”
南京龙江港前,此刻的齐国移民点已经被里三重外三重的包围。
放眼望去,想要迁移之人不下千人。
这些人有老有少,但总归是老多少寡。
对于经历过张居正病逝后大明衰弱的百姓们来说,齐王要就藩的消息,就如张居正即将病逝的消息一般,甚至更让人恐惧。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虽然延续了大明的国运,但对百姓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太多。
可齐王新政不同,朱由检的新政是实实在在的给百姓分地,给百姓工作。
现在得知他还有几年要走,许多百姓都拖家带口的试图迁移齐国。
这样的“盛况”让朱由检自己都猝不及防。
他本以为大明变好后,自己就算想要移民,也不会有太多百姓前往,因此只能利诱。
结果他都没用上这些手段,迁移齐国的数量便从年初的三万,提升到了眼下的十六万。
这十六万并不是全部,如果齐国能下发足够的移民铁牌,恐怕眼下齐国的移民人数已经多达数十万。
这一幕令人唏嘘,哪怕是站在港口围观的人群都不免说道:
“都不知道齐国是什么情况就要迁移,这群人胆子也是真够大的……”
“毕竟齐王殿下会跟着过去,齐王殿下所居住的地方,总不至于太差吧。”
“那倒是……”
“万岁真的要让齐王殿下走啊?”
“不走能怎么样?不走难道让殿下……反正看样子是肯定要走的。”
一人察觉说错了话,及时打住,转而笃定说起了朱由检要走的事情。
其他人听到他的话,也不免唏嘘道:“这齐王殿下走了,分下来的田不会收回去吧?”
“田地还好说,我最担心连工都没得做了。”
一说起这件事情,人们情绪低落了一阵子,而这些话也被旁边站着的一行人听到了耳中。
“家主……”
身着一身常服魏忠贤小心翼翼的看向朱由校,却发现他的眉宇皱着,似乎心事重重。
“走吧!”朱由校应了一声,转身便要离去。
魏忠贤见状,连忙带着几名护卫护送他离开此地。
不久后,朱由校上了一辆马车,而魏忠贤也小心翼翼的跟了上来。
朱由校坐下,看着窗外,眉宇不曾舒展。
今日之行,是他自己要求前来的。
他想看看,自家弟弟的藩国移民,为什么能吸引到这么多百姓。
只是到了之后,他却发现,许多百姓都在抱怨作为皇帝的他,甚至有人大胆到小声说皇帝为什么不是齐王做。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朱由检似乎早就已经取得了大明的民心。
他作为藩王取得了大明的民心,那作为皇帝的自己呢?
朱由校的拳头攥紧,这一幕也被魏忠贤看到,吓得他连忙低下了头。
“弟弟把五军都督府的奏疏交给东宫了?”
朱由校忽的开口,魏忠贤闻言也连忙回应:“回万岁,只是一部分。”
“一部分……”朱由校眯了眯眼睛,但最终没有说什么。
不过过了许久,朱由校才开口道:
“大伴,你说现在朕是不是孤家寡人了……”
“万岁……”魏忠贤被这话吓得一哆嗦,连忙跪下。
然而朱由校的注意力并不在他身上,而是在北京城。
眼下朝政被他弟弟和儿子掌握,按道理来说他应该高兴才是。
可不知道为什么,朱由校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朱慈燃明明是自己的儿子,但他却将自家弟弟的政策奉若真理。
大明朝是家天下,驭世之术才能让大明更为长久,但自家儿子却重经世而轻驭世。
百姓可以吃饱饭,可以安居乐业,但他们不能闲下来,闲下来就会生乱。
在朱由校看来,自家弟弟的新政有些过宽了。
只有让百姓紧绷起来,国家才能更为长久。
原本朱由校以为,自家弟弟就藩之后,自己可以大权在握,把这些新政更改。
结果现在看来,自家弟弟显然察觉了自己的念头,选择直接把权力交给自家儿子。
“……”朱由校心中多了几分怨气和委屈,他想不到自己弟弟会联合自己儿子来“针对”自己。
不仅如此,从朱慈燃坐上监国之位开始,张嫣似乎是发现了朱由检准备把权力直接过渡给朱慈燃,因此在一些事情上,张嫣也开始倒向朱由检、朱慈燃。
朱慈燃对守旧党的打杀也让朱由校寒心,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家人都在针对自己。
他重驭世之术有什么问题吗?古往今来的雄主,哪个不是重驭世之术,而轻经世之道的?
这是朱由校委屈的由来,对此,他在乘坐马车返回南京皇宫后,便气鼓鼓的向着内廷走去。
一路上的南京皇宫已经大变样。
曾经坍塌的宫殿被清理干净,更有甚者已经被搭建了起来,此刻正在涂刷木漆。
外廷除了三大殿还未动工修葺,其它地方已经有了雏形。
由于皇帝在南京,因此原本只是摆设的南京皇宫也开始有南京六部的人出入,哪怕只是为了做样子给皇帝看,但总归让这座皇宫有了些人气。
“嘭!”
朱由校大力推开一扇门,发出的声响让魏忠贤心脏直跳,十分紧张。
他跟着朱由校回到了乾清宫,不等他上前劝阻,便看到朱由校脱下常服,仅穿着一身中衣,便拿起刨子对摆在宫内的木料用力炮制。
显然,朱由校想把自己受到的“不公平”放在这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