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国舅 > 第七百五十五章 一层身份足矣

第七百五十五章 一层身份足矣(3/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刘吉跟他的情况并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至于让朝堂上的人挽留…话说,你们东宫讲官出身的官员,有谁会可怜刘吉,真的去挽留他?多此一举作甚?  

徐溥再道:“有关新阁臣的人选,是否也应该经过廷推和廷议?”  

李荣笑道:“可是先前翰林院上的阁臣候选名单中,并没见到张学士的名字,如果非要这么推的话,会不会…君臣面子都不好看?”  

徐溥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不拿到朝会上去说,就是怕当众撕破脸,君臣都下不来台,还不如由皇帝自己决定得了。  

毕竟阁臣就是皇帝的顾问和秘书,其去留全看皇帝的心意,这充分体现在对万安和刘吉的处置上。  

你们都不打算推荐张峦,还要拿其入阁之事议论,不诚心让皇帝心里不痛快吗?  

徐溥道:“大明阁臣选拔规矩,一直都有,且已形成定制,是否不宜因张学士便有所更变呢?”  

或许是徐溥也想维持跟皇帝的良好关系,就算心中极力反对张峦入阁,但也只是婉转地表达一番,希望皇帝能听进去他的意见。  

李荣点头:“徐阁老所言在理,张学士一非进士出身,又非庶吉士或是一般馆阁出身,虽有在馆阁供职的经历,但只是历官而不做事,在威望上,的确有所不足。”  

“嗯。”  

徐溥点头,“如今内阁人手不足,缺少的是实干型人才,一来就要顶上去做事的。反观张国丈,为官以来基本都是虚职,哪怕是出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也没去过几天。若他病愈的话,反倒应该在翰林院多历事才可。”  

意思是,张峦在翰林院供职期间都没做什么事,更遑论阁臣了。真要提拔他的话,必须让他去翰林院干一段时间,好好感受一下编撰修书的痛苦。  

每天查阅那么多资料,还得仔细推敲,看看有没有谬误,更要维持一个文人的体统。只要让他忙到焦头烂额,就没脸提什么入阁之事了。  

李荣道:“陛下吩咐,说是有关先皇实录的修撰,张学士会帮忙。”  

“什么?”  

徐溥闻言不由皱眉。  

听听,这是人话吗?  

我们在那儿辛苦修书,皇帝说张学士能帮忙?感情书修成后,张来瞻到时只需要署个名,就能窃夺修书的功劳?这是脸都不要了啊!  

李荣继续道:“具体如何帮忙,陛下并未提及,不过陛下有言在先,因为黄河河工项目尚未完成,张学士就算入阁,也得优先顾及户部的差事。”  

“怎么个意思?”  

徐溥再问。  

“也就是说,张学士跟之前出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一样,只是领内阁的职务,但并不直接入阁做事。”  

李荣规劝道,“您担心张学士入阁会影响到馆阁选拔阁臣的规矩,情况并不是这样,陛下其实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徐溥惊讶地问道:“入阁,却不进来做事?”  

“是的。”  

李荣道,“甚至不用张学士挂大学士的名头,只是进翰林学士,兼领阁务罢了。”  

在大明,入阁的标准,其实就是以大学士的身份入阁。  

不过在成化朝,以翰林学士身份入阁的人并不在少数,后来再晋升大学士,也没有影响到所谓的规矩。一直要到弘治朝中期,才形成以大学士身份入阁规则的定制,没有大学士名衔就不算入阁。  

徐溥一听就明白了。  

让张峦入阁,只是占个坑,如此一来,张峦就是内阁中仅次于他徐溥的存在,就算不在内阁,这萝卜坑也占定了。  

如此一来,就算后续谁再入阁,也要排在张峦后面。  

皇帝为老丈人谋划到如此地步…  

徐溥在想,还真是一对好翁婿啊!先不论君臣关系处得如何,至少这老丈人和女婿…关系没谁比得了。  

李荣继续道:“为了让您及早有人帮忙,陛下决定,明后两天,会在朝会上直接议定下一位阁臣的人选,不出意外的话,应是以之前最受人推崇的刘学士入阁。”  

刘健入阁,看起来众望所归。  

毕竟如今有资格入阁的人选中,刨除那些跟万安和刘吉关系不清不楚的翰林外,以东宫讲官体系为主,刘健的名声仅在徐溥之下。  

且徐溥在六部供职的那几年,翰林院的东宫讲班,之前一直由刘健和李东阳负责,只是在李东阳守制后,另一班由谢迁负责。  

徐溥道:“这一点,在下并无异议,只是张学士入阁之事,在下认为,还值得商榷。”  

“既不进内阁来给您找麻烦,又没有直接任大学士,徐阁老,咱家不明白您坚持的到底是什么。”  

李荣感慨道,“陛下眼下所做决定,要的是朝中人的鼎力支持,尤其需要你们这些东宫时的老师支持。或许那位张学士,一直都不入阁,到致休还乡都不干涉朝事呢?”  

徐溥一听,心里多少有些气恼。  

张峦不干涉朝事?  

那母猪都会上树了!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