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国舅 > 第七百一十五章 志趣高洁

第七百一十五章 志趣高洁(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朱永道:“覃公公,那…今日还举行饯行宴吗?”  

眼下朱永已不想跟覃昌探讨有关朝中权臣的是是非非,因为在朱永看来,永远轮不到他一个勋臣谈论。  

大明勋臣更多是具体军事政策的执行者,没有哪个皇帝会把勋臣当成绝对的心腹。  

覃昌摆摆手:“李中丞有言,明早就要动身往居庸关去,官场的繁文缛节能省则省,不应以此为由,行迎来送往之举。或者说,那位李中丞如今的追求,已不是手头的三瓜俩枣,有了更高的政治抱负。”  

朱永听完,瞬间明白覃昌感慨所在。  

连李孜省这样曾经贪赃枉法无恶不作的佞臣,现在都开始有高尚追求了,覃公公也开始静思己过,反思既往,准备重新面对人生?  

朱永道:“公公,李中丞到居庸关后,是否可能会被调回京师任用?”  

覃昌打量朱永:“你希望他回去,还是希望他继续在西北供职?”  

“卑职希望他被调去督河工事。”朱永道。  

覃昌道:“你倒是挺直接,咱家还以为,你会避而不答。是啊,他去修河,促成大河改道,避免溃堤的风险,如此既能安定人心,又不算折辱他,才是最好的抉择。为何非得挤破头往西北来呢?他野心不小啊。”  

京城。  

张峦的病情又有反复,刚好转了些,随即又卧床不起。  

但这次他似乎没多担心,只是一再催促让儿子给他的用药加大剂量。  

“头几天疗效就挺好,为何这两天,又昏昏沉沉的了?一天至少要休息六七个时辰,好像睁开眼,又要睡过去。”  

张峦迷迷瞪瞪地道。  

张延龄解释:“可能是用药后的反应吧。”  

张峦苦着脸:“吾儿啊,你这用的是什么药?莫不是蒙汗药?”  

张延龄没好气地斥责:“爹,你病不好,怪不了我。谁让你跑这里来静养的?我让你出门来静养是为了养病,没说让你天天在花丛中逍遥快活。你说说你,头几天是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又跟女人鬼混了?”  

“我…”  

张峦老脸多少有些挂不住。  

如果是父子当面,他肯定不会跟儿子探讨这个问题。  

但他现在却很清楚,不能把眼前的小子当成不谙世事的晚辈,应该当其是主治大夫。  

倘若讳疾忌医,那距离他一命呜呼真就近了。  

“也没太过放纵,只是…”  

张峦还想为自己辩解几句,但话到嘴边,又生生咽了回去。  

张延龄给他挂好吊瓶,坐在一旁,道:“鞑靼使臣已经过了倒马关,估计两天后就能抵达京师。我会跟覃公公一起前去迎接。”  

“行啊。”  

张峦闭着眼,好像在享受打点滴的过程,脸上竟有些陶醉的表情。  

张延龄皱眉问道:“怎么了?”  

张峦道:“没什么,就感觉这东西慢慢融入到我血液里,感觉很踏实。”  

张延龄白了他一眼,道:“再好的药,用多了也会产生耐药性,第一次用最管用,以后效果就会逐渐降低。”  

“那就换药啊。”  

张峦不以为然地道。  

“你真当我神仙呢?等你病入膏肓的时候,就算大罗金仙来了,也无能为力。”张延龄道,“爹,你还真是不管不顾。到底是小命重要,还是恣意享乐更重要?”  

张峦道:“为父只是没想到,不过是偶尔贪欢几次,病情就立即出现反复,这也太灵验了吧!”  

张延龄道:“这样,我让人把原来的宅子收拾出来,就是你曾经金屋藏娇的地方,现在…一直空着。你到那边去住,我让常顺找几个人伺候,照顾你的日常起居。”  

“啥?”  

张峦突然睁开眼,眼神中满是委屈。  

“没办法了。”  

张延龄无奈道,“我本来觉得,你为了自己的性命,能做到收心养性,谁知爹你完全没有克制,导致病情反反复复。如果再这么恣意妄为下去,很可能真就无能为力了。”  

张峦道:“你不是说没事吗?”  

张延龄道:“一般的风寒,经过发展后会成为肺炎,肺炎长时间不愈,十天半个月后,就会形成…算了,总归爹你现在已经有一定风险了。”  

“啊?”  

张峦显得很惊恐。  

张延龄心说,果然得靠吓唬的手段。  

光靠说些片汤话去安慰…  

你个老小子是死不悔改啊!  

鞑靼使节队伍马上就要到京城了。  

乾清宫内,怀恩正在尽他最后的努力,试图劝阻皇帝展开演兵计划。  

此时距离怀恩正式致仕日期已非常近了。  

甚至司礼监内都已经做好了没有怀恩在场的准备,很多事务都开始由李荣、萧敬、戴义等人接手,最近几天怀恩也只是以顾问的身份,出现在司礼监的日常会议中。  

“…陛下,若在鞑靼人面前展露真实军容,必定会让鞑靼人有所警惕和防备。况鞑靼人教化未深,并不能安心臣服大明,必定会想方设法窃我军机。此等演兵之事,会令陛下处于险地…”  

怀恩反对演兵主要有两条理由。  

一个是觉得过早把自身军事实力暴露在敌人面前,容易被敌人掌握情报,并以此进行应对。  

等于说失去突然发难的可能性,而大明儒臣讲究的就是个中庸守旧,一定得“按部就班”,不能搞什么军事恫吓。  

再就是,怀恩反对皇帝出宫,毕竟宫外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