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鳏夫的文娱 > 第三一零章【危险的作品】

第三一零章【危险的作品】(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那个战争时期,像文盲一样生活在黑暗和无知当中,既无法辨别是非也无法在是非面前保护自己,大多数人只能选择麻木地接受。可以说,整个故事一直围绕着文盲这个核心思想:因为杨菊不认识字,江夏才为他朗读。  

即便是在接受审判时,杨菊被昔日的同事栽赃了很多莫须有的事情,她也没有去争辩。  

当然林有成也很清楚,这个故事和鲁迅的那部最后不认识字,画了一个圈的阿Q不一样,因为在鲁迅笔下的阿Q这个深受剥削压迫而不觉悟的贫苦农民的遭遇,是揭露了封建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以及愚昧。  

现在林有成笔下改编的杨菊是城里的人,虽然是个文盲,但一直都在城里生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能辗转成为监狱的女看守。因为无知,只是遵照上面的命令。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考虑到这部分人因为职权缘故或多或少已经犯过错,在解.放战争之后,我军会先对这些人进行集中教育,随后根据他们犯错的级别以及留去意愿对其进行释放、改造、留用等处理。对于那些执意助纣为虐的俘虏,以及虽不是战犯,但也曾残害的内战分子,还有冥顽不灵的人,除去一部分因罪孽深重而被直接枪决的,一般会对其实行一段时间的监禁和改造,一般被监禁的时间往往都达到了十年以上。  

很显然,杨菊就是虽不是战犯,但也曾残害过人的内战分子。  

在林有成看来,这也是《朗读者》这个故事的特别之处,即是情雨与爱雨混沌不明的爱情故事,更是有对战场之外的战争审判,战争中的文盲犯下平庸的恶,恶的结果来自自己的自尊,一个渴望文明却又无比羞耻的人,吃尽苦头。  

尊严对于有些人来说,高过一切。  

经过漫长的命运的缓缓揭示,江夏知道杨菊有罪、也知道她最深藏不露的身为文盲的秘密。但是江夏所知道的杨菊,仍有大量的空白点,比如:她的父母亲是什么人?她有没有兄弟姐妹?为何一生形只影单?在他之前,她有没有过爱情?她对自己的杀害同.志行为真的忏悔了吗?  

甚至最致命的:她爱过他吗?  

江夏试图理解杨菊,可是从另一个角度,导致这种空白点的原因,是他同时又逃避理解。审判期间,他的内心活动是:“一旦她锒铛入狱,接受改造,就会从我的世界,从我的生活中彻底消失。我要她远远离开,我要她遥不可及,要她成为回忆。”作为学法律的学生,他从来没有否认过杨菊的罪,但是,“爱上一名罪犯却使我罪责难逃”。这种“不应该的爱情”使他深感纠结,他没有道杨菊娜是文盲的真相,托辞是尊重杨菊本人的选择,但是其中亦有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必须隐瞒事实的成分。  

这其实也是一种人性的自私与逃避。  

逃避杨菊,逃避罪感,逃避理解…,然后,在一个个失眠的夜晚,他高声朗读,继续充当杨菊的朗读者,可是,他没有给杨菊哪怕回一封信、探一次监、聊一回天。  

直到没有退路,他才第一次去探监。而此时,杨菊的味道变了。在探监的时候,他闻到杨菊身上老女人的体臭。如果说原来有洁癖的杨菊,也许是在用肥皂和香水遮掩自己身上的涩味,就像她遮掩自己的文盲身份一样,维持着自己的尊严。在经过多年的狱中生活以后,突然放弃了一切,杨菊很少洗澡、暴饮暴食,变得臃肿肥胖,闻起来也有股味儿。这其实是很关键的一笔,如果她爱着江夏,也许是会在乎自己的形象,包括在乎自己的味道。  

快出狱了,她应该知道他会来。  

也许是不爱,因为即便连江夏,也不了解她。杨菊选择了死亡,没有给江夏留下片语只字,只是在遗嘱中告诉监狱长向他问声好。  

最奇异的是,经过了这么多以后,在去执行杨菊遗嘱的路上,江夏再度梦到了杨菊,他对于杨菊的情雨还是如此刻骨铭心,简直叫他悲痛欲绝。  

这也是林有成选择写《朗读者》这个故事的最重要的原因,故事依旧不仅仅关于爱情,还有人性。  

林有成休息活动了一会,然后又坐回自己的位置,继续伏案开始写着稿子——  

“当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合二为一。当我们沉浸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我们消失时,你在我心里,我在你心里。这之后,我是我,你是你。”  

“她是认真的。在她让我淋浴和床上之前,我要为她朗读半个小时的课文。现在我也喜欢淋浴了。我来时的欲.望,在朗读时都消失了,因为朗读一段课文时要绘声绘色地把不同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这需要集中精力。淋浴时,我的欲.望又来了。朗读、淋浴、床上,然后在一起躺一会儿,这已成了我们每次约会的例行公事。  

“她是个注意力集中的听众,她的笑,她的嗤之以鼻,她的愤怒或者是赞赏的惊呼,都毫无疑问地表明,她紧张地跟踪着情节…”  

很显然,林有成对于这个在床上疯狂学习的情节,还是觉得有一丝危险,毕竟这两个人的年龄还是相差太大,尤其是那个时候的江夏才十五岁,还是一个少年。  

这样的年龄,也许在有一些人看来会是犯罪。  

一时间,林有成都有在想这部投给哪个杂志社,《人民文学》张伟那边会不会同意发表这个情节,又或者是巴老那边的《收获》,毕竟巴老也是真的有在向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