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子不语怪力乱神(万字大章)(6/7)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会有事,只是调度兵马,不断消耗西平县有声力量的臧礼,没来由的心跳了一下。
但他没有动。
他不相信这留客桩,能飞到这里。
他在心里不停地告诉自己,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可能的。
可在天空上出现一道黑影的时候,他仍然下意识地一拨马头,掉头就跑。
不过也就是在同时,留客桩落下。
那震耳欲聋的撞击声,几乎让人情不自禁的捂住脑袋。
大地仿佛遭受了一次浩劫的打击,巨大的震动从落点蔓延出去,尘土疯狂地飞扬起来。
以至于一些胆小的东胡士卒,双腿都在不由自主地颤抖。
臧礼擦了把冷汗。
打不了,这仗别打了,还是苦肉好使,他宁愿再挨四十军仗。
炮灰是用来消耗敌军的,但不代表,他们能视死如归。
这么抽象的留客桩,直接将士气砸落谷底,连他自己都快撑不住了。
“这也砸不中啊!”
城头上刘恪自觉地索然无味。
还没喝酒吃肉爽呢。
“大人,那留客桩沉重无比,和檑木不同,抛击自然没有准头。”
“实际上这个距离,就连寻常箭矢,也是没有准头的。”
旁边的侍者满脸堆笑地说着。
“我就说这东西不好使。”
刘恪遗憾的摇着头。
与此同时,他又取来门板,毫不客气地继续保持攻势。
城内的门板还挺多的,至少比檑木滚石多得多。
刚才那么远的距离,整个留客桩都扔了出去,没能再用铁索回收。
不过效果巨大,恐怕要不了多久,臧礼就得鸣金收兵。
到了那时候,也能出城回收留客桩,进行二次利用。
刘恪和留客桩的存在,最大限度地改变了西平县的形势。
完全不像是落于守势之中。
各个士气高昂。
那些农人出身的归义军士卒,这时候哪怕面对战斗力是己方数倍,格外勇猛的东胡人,至少也都敢有提刀一战的勇气。
至于现在的东胡人,则是因为攻城器械简陋,再加上被刘恪搞得士气萎靡,几乎再难以发动有效攻势。
刘恪多观望了一阵,现在的归义军将士,在数场硬仗之后,有了些成长。
士气也不错。
但还是不太够。
而且他自己的体力,也差不多快耗尽了。
这么看,守住七八千东胡人的攻势,就已经是极限的了,如果全是东胡精锐,辅以各种攻城器械,西平县还是不好守。
“得加快速度了。”
刘恪调集将士将他这段城墙守住,便撤了宴席,下了城头。
——
“袁深,你到底想干什么?”
城头上在激战,吕奉父也没闲着。
他在讲学。
他把城中世家大族所有嫡系子弟,乃至于他们的家主,都带到了杏林里讲学。
这方式还真挑不出毛病来,人家大大方方给你讲课,一点儿也不私藏,你还拒绝?
你是想看看自己脑门硬,还是门板硬?
而且还真别说,吕奉父肚子里是有货的,真能教出东西来。
即使是一些自以为博学的家主,偶然也会因为吕奉父奇特的思路,而大开眼界。
只是袁深老是想走。
袁深见吕奉父问向自己,急声道:
“城头上的归义军将士正在浴血奋战,城外的喊杀声一刻没停,难道你看不见?”
“与其在这杏林里舞文弄墨,为何不上阵杀敌?”
“吕主薄,你到底是何居心,难道还想陷陛下于危难?”
刘恪虽然一直没有表露出自己的身份,但袁深以及部分世家之人,也渐渐通过各种消息渠道,基本已经知道了真相。
甚至有一些消息,就是东胡人主动放出来的。
就是在告诉这些世家之人,大汉皇帝就在西平县里,我们对西平县势在必得。
是要跟着孤身深入敌境的汉家皇帝,还是手握大军的东胡人,自己考虑吧!
袁深其实是想投汉的。
但他更想看看城外的战事如何了。
要是汉帝真和传说中一样,百战百胜,勇不可当,那么在这个时候占个队,也并无不可。
如果后面西平县撑不住了,他也能自斩一刀,和袁氏割开关系,让老弟袁浅接班投靠东胡。
总而言之,不管怎么样,他都得知道现在战事如何。
偏偏这吕奉父太恶心了,拉着他们集体读《论语》。
又没人抡得过他,只能屈从。
吕奉父听罢,当即将《论语》往讲课的石墩上一拍。
只见得石墩露出一道裂痕,而后他大声喝道:
“纵然是那东胡大可汗死而复生,也绝不可能攻破西平县!”
袁深被吓得不轻,连忙陪着笑脸说道:
“吕主薄说的是,吕主薄说的是,但草民也是关心,势要与东胡人抗争到底,和西平县共存亡!”
不得不说,长得帅的人到底还是有优势,这么一笑,吕奉父的言辞,都亲切了许多,斜眯了中年帅哥一眼:
“你家门板还有几个?”
“管够,管够!”
袁深忙不迭的应和着。
“那就行,你修书一封让人拆了,继续往城头上送。”
吕奉父挥手示意他回去坐下,苦心劝道:
“我辈读书人,读的是《春秋》,是《论语》。”
他指着那些被长辈捂着嘴的孩童,语重心长:
“这些孩子,念好了书,大汉才有未来啊!”
吕奉父就跟完全不在意城头战事一样,又坐在了石墩上,拿起《论语》,想要继续开讲。
他觉得以自己的微末武艺,就算上了沙场,也改变不了战局。
不如好好在这西平县里讲学。
一来,能将这些世家之人给监控起来,二来,也能稳
但他没有动。
他不相信这留客桩,能飞到这里。
他在心里不停地告诉自己,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可能的。
可在天空上出现一道黑影的时候,他仍然下意识地一拨马头,掉头就跑。
不过也就是在同时,留客桩落下。
那震耳欲聋的撞击声,几乎让人情不自禁的捂住脑袋。
大地仿佛遭受了一次浩劫的打击,巨大的震动从落点蔓延出去,尘土疯狂地飞扬起来。
以至于一些胆小的东胡士卒,双腿都在不由自主地颤抖。
臧礼擦了把冷汗。
打不了,这仗别打了,还是苦肉好使,他宁愿再挨四十军仗。
炮灰是用来消耗敌军的,但不代表,他们能视死如归。
这么抽象的留客桩,直接将士气砸落谷底,连他自己都快撑不住了。
“这也砸不中啊!”
城头上刘恪自觉地索然无味。
还没喝酒吃肉爽呢。
“大人,那留客桩沉重无比,和檑木不同,抛击自然没有准头。”
“实际上这个距离,就连寻常箭矢,也是没有准头的。”
旁边的侍者满脸堆笑地说着。
“我就说这东西不好使。”
刘恪遗憾的摇着头。
与此同时,他又取来门板,毫不客气地继续保持攻势。
城内的门板还挺多的,至少比檑木滚石多得多。
刚才那么远的距离,整个留客桩都扔了出去,没能再用铁索回收。
不过效果巨大,恐怕要不了多久,臧礼就得鸣金收兵。
到了那时候,也能出城回收留客桩,进行二次利用。
刘恪和留客桩的存在,最大限度地改变了西平县的形势。
完全不像是落于守势之中。
各个士气高昂。
那些农人出身的归义军士卒,这时候哪怕面对战斗力是己方数倍,格外勇猛的东胡人,至少也都敢有提刀一战的勇气。
至于现在的东胡人,则是因为攻城器械简陋,再加上被刘恪搞得士气萎靡,几乎再难以发动有效攻势。
刘恪多观望了一阵,现在的归义军将士,在数场硬仗之后,有了些成长。
士气也不错。
但还是不太够。
而且他自己的体力,也差不多快耗尽了。
这么看,守住七八千东胡人的攻势,就已经是极限的了,如果全是东胡精锐,辅以各种攻城器械,西平县还是不好守。
“得加快速度了。”
刘恪调集将士将他这段城墙守住,便撤了宴席,下了城头。
——
“袁深,你到底想干什么?”
城头上在激战,吕奉父也没闲着。
他在讲学。
他把城中世家大族所有嫡系子弟,乃至于他们的家主,都带到了杏林里讲学。
这方式还真挑不出毛病来,人家大大方方给你讲课,一点儿也不私藏,你还拒绝?
你是想看看自己脑门硬,还是门板硬?
而且还真别说,吕奉父肚子里是有货的,真能教出东西来。
即使是一些自以为博学的家主,偶然也会因为吕奉父奇特的思路,而大开眼界。
只是袁深老是想走。
袁深见吕奉父问向自己,急声道:
“城头上的归义军将士正在浴血奋战,城外的喊杀声一刻没停,难道你看不见?”
“与其在这杏林里舞文弄墨,为何不上阵杀敌?”
“吕主薄,你到底是何居心,难道还想陷陛下于危难?”
刘恪虽然一直没有表露出自己的身份,但袁深以及部分世家之人,也渐渐通过各种消息渠道,基本已经知道了真相。
甚至有一些消息,就是东胡人主动放出来的。
就是在告诉这些世家之人,大汉皇帝就在西平县里,我们对西平县势在必得。
是要跟着孤身深入敌境的汉家皇帝,还是手握大军的东胡人,自己考虑吧!
袁深其实是想投汉的。
但他更想看看城外的战事如何了。
要是汉帝真和传说中一样,百战百胜,勇不可当,那么在这个时候占个队,也并无不可。
如果后面西平县撑不住了,他也能自斩一刀,和袁氏割开关系,让老弟袁浅接班投靠东胡。
总而言之,不管怎么样,他都得知道现在战事如何。
偏偏这吕奉父太恶心了,拉着他们集体读《论语》。
又没人抡得过他,只能屈从。
吕奉父听罢,当即将《论语》往讲课的石墩上一拍。
只见得石墩露出一道裂痕,而后他大声喝道:
“纵然是那东胡大可汗死而复生,也绝不可能攻破西平县!”
袁深被吓得不轻,连忙陪着笑脸说道:
“吕主薄说的是,吕主薄说的是,但草民也是关心,势要与东胡人抗争到底,和西平县共存亡!”
不得不说,长得帅的人到底还是有优势,这么一笑,吕奉父的言辞,都亲切了许多,斜眯了中年帅哥一眼:
“你家门板还有几个?”
“管够,管够!”
袁深忙不迭的应和着。
“那就行,你修书一封让人拆了,继续往城头上送。”
吕奉父挥手示意他回去坐下,苦心劝道:
“我辈读书人,读的是《春秋》,是《论语》。”
他指着那些被长辈捂着嘴的孩童,语重心长:
“这些孩子,念好了书,大汉才有未来啊!”
吕奉父就跟完全不在意城头战事一样,又坐在了石墩上,拿起《论语》,想要继续开讲。
他觉得以自己的微末武艺,就算上了沙场,也改变不了战局。
不如好好在这西平县里讲学。
一来,能将这些世家之人给监控起来,二来,也能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