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 第210章 不是因为你失德造成的灾异,你为什

第210章 不是因为你失德造成的灾异,你为什(5/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意孤行,致使我军大败。”

“一人之过,好过万人之错。”

“对外,则加强城防,调度各种守城器械,筹备粮秣,随时准备迎战汉军的进攻,虽说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但也不能就这么将江陵、江夏二郡,直接让给了汉军。”

“甚至还得奋力一搏,属下属意,让汗王嫡子,领兵五万,阻止汉军渡江。”

石周曷阿虎犹豫了一下,对内给石周曷聪甩锅没什么,最多也就让他的名声受损,识人不明什么的,不过这种事儿好解决,杀就行了。

但对外

他倒不是吝惜自己的嫡子。

东胡人不讲究嫡不嫡,是个带把的玩意儿就成,死一个生十个。

东胡人南下之后,能将八部部族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可全靠能生。

只是五万可战之兵,着实让石周曷阿虎有些心疼。

荆南大军溃败之后,石周曷部之中,可以调集起来的兵马,也就剩下七八万左右。

如果再在荆北,为了阻拦汉军渡江,而丢下五万兵马,可就真的只能完全呈守势了!

石周曷阿虎思虑再三,提议道:

“不如调动川南的三万兵马,那韩起虽然声名不显,但据说行军布阵有模有样,若非大军,难以突破其防线。”

“索性将威胁交州的兵马,调至荆北,反正川南那破地,汉军想攻也难。”

刘宾却是连连摇头:

“不妥,汉帝的用人手段,颇有高皇帝之风。”

“便是那百战百败的李景绩,脑有反骨的侯君延,未虑胜先虑逃的马括,在荆南一役中,都有所发挥。”

“如此看来,韩起能独当一面,自领一军,绝非什么庸才善类。”

“川南的三万兵马不可轻动,我们要担心的并不是是否能够突破汉军的防线,威胁到交州,而是那韩起是否会突破我军阵线,进入川南!”

石周曷阿虎呼出一口热气,虽然很不甘心,但不得不承认,当今汉帝,确实是古往今来少有的明主。

如此,他便也依了刘宾的计策,声音中透着坚定:

“就这样吧,让阿邃领兵去江陵。”

此时的石周曷阿虎,神情虽然依旧阴沉,但却眼神闪动。

之前他一直在预测着汉军有多强大,无时无刻都在给与自己面压力。

现在真真实实看清楚了,虽说确实很强,但总归有应对之策,终于算是松了口气。

——

汝南。

两位身着素衣的男子,远眺着宽广的山川美景。

两人遥看远方,云淡风轻,远处层峦叠嶂,云雾缭绕。

满目皆是碧绿的树林,起伏的山峦,犹如一条条巨龙腾空。

往下望去,是一片绵延不绝的田野,与小村庄,层层梯田错落有致。

似乎有一条河流,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水流缓慢而清澈,给人一种宁静宜人的感觉。

伴随着微风吹拂,耳畔边传来一阵树叶发出沙沙声。

那年轻的男子,忽而发出一声感慨:

“这般美景江山,却不是那些将百姓当做下等人的东胡,能够坐享的。”

年长一些的男子,则是笑道:

“种轩你在浦前部中身居高位,竟还会发出如此感慨。”

被唤作种轩的男子,轻轻摇着头,道:

“兄长,你我相交莫逆,那弟今日便直言了。”

“种某祖父,自汉室南渡后,受累于我种氏族中老幼众多,无法南下,所以仕于东胡人。”

“尽管如此,祖父也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兵刃,和东胡人决一死战。”

“因而,我那祖父,常常带着我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就像今日和兄长这般模样。”

年长男子忽然闭上了眼睛,这是他以前一贯的思考方式:

“种轩,你非常人。”

“天子已经尽取荆南,王师相距汝南,并不远。”

种轩微微一笑,道:

“兄长也绝非常人。”

“种某今日以真心相托,还望兄长告知身份。”

年长男子睁开了眼,他现在已经不需要这种思考方式了。

因为他脚踏实地的,亲眼看过了世间。

“张议平,交州人氏。”

种轩惊喜道:

“原来是张将军!”

“难怪便是兵法战策,也颇有心得。”

张议平原本声名不显,但随着刘恪的声势越大,越发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张议平与汉军的对峙时间长度,与张淮阳、老年乞颜思烈,差不太多。

而张淮阳以及老年乞颜思烈,都是天下人公认的名将。

凡是低于这个档次的,压根撑不了几天。

和那些被棋盘秒杀的,兵败身死的,或是抱着浮木、车轮滚滚滚下山的,完全不同。

肯定也是个重量级的名将。

而且狄邯的名气也打了出去,毫无疑问,那铁面将军是汉军中坚。

或许仅在岳少谦之下。

而曾经击败过狄邯的张议平,就显得更加不俗。

以至于,在东胡八部内乱的时期,不少部族汗王,都曾下令,秘密寻找张议平。

就连石周曷阿虎也找过,毕竟川蜀距离交州近,张议平下落不明,很可能没跑太远。

毕竟白赚一个大将,怎么都不亏。

却不想,张议平出现在了汝南。

“两年了啊.”

张议平一阵感慨,距离他兵败后又被天子放走,已经过去了两年。

这两年里,他一路从交州到高州、荆州,最后在汝南落脚。

看惯了人情冷暖,也在大汉治下、东胡人的治下,体验过各种生活。

他只是喜欢闭眼睛思索,但不瞎。

大汉治下的百姓如何,东胡治下的百姓又如何,他看得一清二楚。

“蒲前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