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社会我鸡哥,进大牢就跟回家一样(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从长期来看,就更有赚头了。
相当于是用交趾三郡,换得了高州、荆南,直接翻了倍。
不过刘恪没有贸然做决定。
按照士亥所说,现在的形势很危急。
而如果有了高州、荆南的内应,稍加操作,确实有可能让东胡大可汗顾此失彼。
只要拖住这老东西一阵子,等着他老死、病死。
这次危机,也就轻松解决了。
刘恪估计,半年就差不多。
老东西待在长安静养,能活个一两年。
一路舟车劳顿亲自率军,肯定会折寿。
这么一看,为了之后的攻城略地,那所谓的内应,就更有价值了。
不过虽然这士亥,看起来诚意满满,通过几个演技的天命,刘恪以专业的眼光,也没看出什么破绽。
但他也不能确定,士亥是否说的是真话,毕竟这家伙也挺会演的。
能骗着智谋不俗的高让,再通过高让骗过东胡人,甚至骗着整个交趾全国上下足足五年。
这么看,未必不能骗他。
如果士亥说的是假的,大汉不仅没把交趾收入版图,反受其乱。
等着汉军在前线和东胡大可汗交战,他在交趾搞事情,怎么想怎么难办。
刘恪突然感慨了一番,幸好在长山特意留了三千人驻守。
不然就以这士亥的能耐,多半会派人抢占,据为己有,到时候头疼的就是汉军了。
又是一番深入思索,只是刘恪仍然没急着做决定。
“容朕三思。”
士亥颔首,他也没觉得汉帝会第一时间做出决定,只是稍加催促道:
“事关重大,这是自然。”
“只是还望陛下早做决断,汉军早回师一日,也能早一日对付东胡大可汗。”
士亥一招手,吩咐道:
“在陛下做出决定之前,好生照顾。”
相当于软禁了,不让汉帝和汉军见面。
会造成什么后果,士亥也无所谓。
他也干脆,啥都不怕。
就是汉帝仗着武力,与侍卫们一同杀出去,也无妨。
杀是肯定能杀出去的,就交趾郡中的五千郡兵,和他自己的三千心腹,根本挡不住。
但是杀出去之后,留给汉帝的交趾,却是个烂摊子。
纵然能匆匆收拾一番,在十五日之内赶回琼州,也浪费了时间。
后续交趾国中,还有可能不稳定,发生什么事,都不奇怪。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双方握手言和,结盟一致对抗东胡最好。
而且能善待交趾国君,对汉帝掌握哪些南越土著、交趾国兵马,也大有好处。
刘恪望了典褚一眼,让他先别乱动。
随后问了句:
“朕派出的使节呢?”
“大牢里。”
士亥淡然的脸上,难得露出了几分厌恶之色:
“那家伙话太多,自视甚高,让人生厌,待在牢里就安静许多了。”
“也好。”
刘恪一挥袖,道:
“想来这些日子他也没吃好,咱们之前的宴会还没开完,就带到牢里,一起吃吧。”
“朕要是在大牢里,伱也放心些。”
士亥愣了愣,摸不透皇帝的意思。
不过想到大牢,他微微闭上了眼,随后睁开,也不知是想了什么,眼中神色变了变,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
“正好,大牢前的柱子,陛下应当会觉得眼熟。”
“柱子?眼熟?”
这回轮到刘恪发愣了。
刘恪本来是看陈伏甲在牢里,去慰问慰问。
又想着还有个【牢狱之灾】的天命,正好体验一下家的感觉。
未曾想,士亥莫名其妙提起了柱子,还说是眼熟。
他可从来没来过交趾啊,就算上辈子,他也是个珍惜腰子的人。
不过刘恪总觉得,士亥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眼神流露出的东西,自己好像在哪里见过。
暂时没深入多想。
刘恪带着好吃好喝的,就和典褚与八百御前侍卫,入了大牢。
还亲自留了封信,让士亥派人送去军中,要将士们不要着急。
毕竟这大牢里,真就跟他家里一样。
“原来是指的这个。”
刘恪路过大牢门口的时候,看着柱子,便感叹了一句。
一根比两个典褚还要高的铜柱。
应当就是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之后,立下的铜柱了。
马援立下铜柱之后,曾言“铜柱折,交趾灭”。
以至于引来不少本地人的怨恨。
看着这地上的两座,将铜柱淹没了一半的小山,估计就是当地人投掷瓦块、石头,泄愤后的产物。
牢里没几个看守的人,狱卒都被士亥调到了大牢外面。
即使是坐牢,他也给了刘恪足够的颜面,留足了隐私空间。
“陈卿,朕给你带吃的来了!”
持着节仗,蹲在墙角画圈圈的陈伏甲,猛然听见熟悉的声音,一回头:
“陛、陛下怎么也进来了?”
这罪过可大了。
这次不仅又出使失败,还把皇帝也拉下了水。
不过,这士亥胆子怎么就这么大呢?
你自家兵马全军覆没,一个个还在当俘虏。
就郡城里那么点郡兵,汉军直接就给你灭了,你又是哪来的勇气,敢囚汉使,囚皇帝?
陈伏甲忽然想到了什么,惊呼一声,弯曲的大腿,都不自觉伸直,带起一片茅草:
“东胡人打来了???”
刘恪一怔,陈伏甲这反应挺快啊,不干使节的话,确实智商在线。
他将烤串递给陈伏甲,道:
“听朕一句劝,以后你就别出使了。”
“至于这东胡,东胡大可汗亲征,如今已经抵达高州。”
“估计岳少谦正率军抵挡着呢,也不知道能不能赢。”
“回师,陛下必须尽快率军回师!”
听着皇
相当于是用交趾三郡,换得了高州、荆南,直接翻了倍。
不过刘恪没有贸然做决定。
按照士亥所说,现在的形势很危急。
而如果有了高州、荆南的内应,稍加操作,确实有可能让东胡大可汗顾此失彼。
只要拖住这老东西一阵子,等着他老死、病死。
这次危机,也就轻松解决了。
刘恪估计,半年就差不多。
老东西待在长安静养,能活个一两年。
一路舟车劳顿亲自率军,肯定会折寿。
这么一看,为了之后的攻城略地,那所谓的内应,就更有价值了。
不过虽然这士亥,看起来诚意满满,通过几个演技的天命,刘恪以专业的眼光,也没看出什么破绽。
但他也不能确定,士亥是否说的是真话,毕竟这家伙也挺会演的。
能骗着智谋不俗的高让,再通过高让骗过东胡人,甚至骗着整个交趾全国上下足足五年。
这么看,未必不能骗他。
如果士亥说的是假的,大汉不仅没把交趾收入版图,反受其乱。
等着汉军在前线和东胡大可汗交战,他在交趾搞事情,怎么想怎么难办。
刘恪突然感慨了一番,幸好在长山特意留了三千人驻守。
不然就以这士亥的能耐,多半会派人抢占,据为己有,到时候头疼的就是汉军了。
又是一番深入思索,只是刘恪仍然没急着做决定。
“容朕三思。”
士亥颔首,他也没觉得汉帝会第一时间做出决定,只是稍加催促道:
“事关重大,这是自然。”
“只是还望陛下早做决断,汉军早回师一日,也能早一日对付东胡大可汗。”
士亥一招手,吩咐道:
“在陛下做出决定之前,好生照顾。”
相当于软禁了,不让汉帝和汉军见面。
会造成什么后果,士亥也无所谓。
他也干脆,啥都不怕。
就是汉帝仗着武力,与侍卫们一同杀出去,也无妨。
杀是肯定能杀出去的,就交趾郡中的五千郡兵,和他自己的三千心腹,根本挡不住。
但是杀出去之后,留给汉帝的交趾,却是个烂摊子。
纵然能匆匆收拾一番,在十五日之内赶回琼州,也浪费了时间。
后续交趾国中,还有可能不稳定,发生什么事,都不奇怪。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双方握手言和,结盟一致对抗东胡最好。
而且能善待交趾国君,对汉帝掌握哪些南越土著、交趾国兵马,也大有好处。
刘恪望了典褚一眼,让他先别乱动。
随后问了句:
“朕派出的使节呢?”
“大牢里。”
士亥淡然的脸上,难得露出了几分厌恶之色:
“那家伙话太多,自视甚高,让人生厌,待在牢里就安静许多了。”
“也好。”
刘恪一挥袖,道:
“想来这些日子他也没吃好,咱们之前的宴会还没开完,就带到牢里,一起吃吧。”
“朕要是在大牢里,伱也放心些。”
士亥愣了愣,摸不透皇帝的意思。
不过想到大牢,他微微闭上了眼,随后睁开,也不知是想了什么,眼中神色变了变,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
“正好,大牢前的柱子,陛下应当会觉得眼熟。”
“柱子?眼熟?”
这回轮到刘恪发愣了。
刘恪本来是看陈伏甲在牢里,去慰问慰问。
又想着还有个【牢狱之灾】的天命,正好体验一下家的感觉。
未曾想,士亥莫名其妙提起了柱子,还说是眼熟。
他可从来没来过交趾啊,就算上辈子,他也是个珍惜腰子的人。
不过刘恪总觉得,士亥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眼神流露出的东西,自己好像在哪里见过。
暂时没深入多想。
刘恪带着好吃好喝的,就和典褚与八百御前侍卫,入了大牢。
还亲自留了封信,让士亥派人送去军中,要将士们不要着急。
毕竟这大牢里,真就跟他家里一样。
“原来是指的这个。”
刘恪路过大牢门口的时候,看着柱子,便感叹了一句。
一根比两个典褚还要高的铜柱。
应当就是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之后,立下的铜柱了。
马援立下铜柱之后,曾言“铜柱折,交趾灭”。
以至于引来不少本地人的怨恨。
看着这地上的两座,将铜柱淹没了一半的小山,估计就是当地人投掷瓦块、石头,泄愤后的产物。
牢里没几个看守的人,狱卒都被士亥调到了大牢外面。
即使是坐牢,他也给了刘恪足够的颜面,留足了隐私空间。
“陈卿,朕给你带吃的来了!”
持着节仗,蹲在墙角画圈圈的陈伏甲,猛然听见熟悉的声音,一回头:
“陛、陛下怎么也进来了?”
这罪过可大了。
这次不仅又出使失败,还把皇帝也拉下了水。
不过,这士亥胆子怎么就这么大呢?
你自家兵马全军覆没,一个个还在当俘虏。
就郡城里那么点郡兵,汉军直接就给你灭了,你又是哪来的勇气,敢囚汉使,囚皇帝?
陈伏甲忽然想到了什么,惊呼一声,弯曲的大腿,都不自觉伸直,带起一片茅草:
“东胡人打来了???”
刘恪一怔,陈伏甲这反应挺快啊,不干使节的话,确实智商在线。
他将烤串递给陈伏甲,道:
“听朕一句劝,以后你就别出使了。”
“至于这东胡,东胡大可汗亲征,如今已经抵达高州。”
“估计岳少谦正率军抵挡着呢,也不知道能不能赢。”
“回师,陛下必须尽快率军回师!”
听着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