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师 > 第五百六十三章 欧洲

第五百六十三章 欧洲(4/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带到郑和面前的时候,之前的桀骜不驯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见他垂头丧气的样子,郑和只是语气平静地对翻译说了句:“给他翻译翻译‘南越杀汉使,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即时诛灭’是什么意思。”  

亚烈苦奈儿无言以对,他只能默默地低下头,接受自己的命运,那就是成为明军的俘虏,被送往南京献俘游街。  

随着甘波罗王国的都城被攻破,当地主张对大明保持温和的皇室贤者邪把乃耶被立为国王,大明舰队在南天竺附近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同时,郑和也获得了一件至宝,那就是佛牙舍利。  

佛牙是释迦牟尼的牙齿,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牙齿完整无损,称为佛牙舍利,在佛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写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之后,郑和郑重地把佛牙舍利请了出来。  

而将佛牙舍利迎回大明,无疑会让朱棣的统治在佛教徒心中更具有合法性。  

接下来,郑和很顺利地与加异勒、小葛兰、柯枝、古里等南天竺邦国进行了贸易,并建立了贸易据点和税收据点。….  

因为郑和舰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大明的拳头产品,如丝绸、瓷器、茶叶、棉纺织品等,而在大明没有完成货币改革之前,用的还是以货易货的方式。  

双方用的是很有契约精神的击掌定价法。  

以古里国举例,大明舰队到达后,明军负责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各自高级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最后双方以互相击掌表示成交,一旦定下,决不反悔。  

同时,经过两次航行,再加上从外国商人手中交易来的信息,郑和舰队也彻底摸清了从大明到南天竺的航路,绘制了《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邸南天竺诸番图》,这张海图里收录了几十个国家,准确地记录了航向、航程、停泊港口、暗礁、浅滩的分布,出航地点有十余处,而航线则有数十条。  

接下来,经过长时间的航行,舰队抵达了帖木儿汗国控制的港口。  

这里的港口繁忙而有序,商贾云集,各种肤色的人们在此交易、交流,里面甚至还有欧洲人。  

而郑和舰队的到来,也引起了帖木儿汗国的高度重视。  

在哈里勒的明确指示下,帖木儿汗国的官员们热情接待了大明使者,并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补给。  

而大明舰队,也把库存的老古董火器和从蒙古人那里缴获的武器,按照约定一股脑地卖给了帖木儿汗国,换回了大量的黄金。  

至于后面的粮食,自然有安南国和占城国的船队前来代劳。  

大明不希望哈里勒在内战中取得压倒性优势重新统一帖木儿汗国,也不希望哈里勒被他四叔提着大刀物理探亲,所以只能用这种方法给哈里勒输血。  

在补充完补给后,郑和舰队继续向西航行,不久便抵达了白羊王朝控制的波斯湾地区。  

白羊王朝是土库曼人建立的,“白羊”系突厥语意译,音译为“阿克一科雍鲁”,因其旗帜上绘有白羊图案为标志故名,本来是土库曼游牧部落松散的联盟,东与黑羊王朝为邻,二者长期互相敌对。  

后来卡拉奥斯曼被各土库曼游牧部落拥立,作为联盟首领创建了白羊王朝,为帖木儿帝国附属国,并且接受征召,作为帖木儿汗国的一部分参加了的安卡拉战役,因其战功,帖木儿将土耳其东部的迪亚巴克尔地区给封给了卡拉奥斯曼,目前白羊王朝的首都就是迪亚巴克尔城。  

白羊王朝作为帖木儿汗国的附属国,此时虽然有彻底摆脱帖木儿汗国的野心,但还是受到对方的极大影响,需要观望帖木儿汗国内战的情况,因此卡拉奥斯曼听闻大明舰队的到来,非常配合地亲自带兵前来迎接,双方相谈甚欢,签订了贸易契约。  

离开白羊王朝的领地后,从波斯湾出发,郑和舰队又马不停蹄地前往马穆鲁克王朝占据的红海。….  

这个位于埃及和叙利亚的王朝,跟白羊王朝的态度一样,老早就收到了新大汗哈里勒的移檄,同样对大明舰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相谈甚欢1  

贸易契约1  

不过马穆鲁克王朝的苏丹还特意派遣使者,随同郑和舰队中返航的部分船只一起前往大明觐见朱棣,以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马穆鲁克王朝精着呢,他们击败过蒙古人的远征,也明白在世界的东方那个刚击败了帖木儿汗国的大明帝国有多强大。  

而帖木儿汗国对于白羊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白羊王朝是帖木儿汗国的附属国,是有义务跟帖木儿汗国一起作战的,而马穆鲁克王朝只是帖木儿汗国的附庸国,不听调也不听宣的那种,最多进贡表面臣服一下。  

所以,马穆鲁克王朝很想“远交近攻”一手,与大明打好关系,利用大明彻底摆脱帖木儿汗国的影响。  

差不多就等于对着哈里勒喊:“你看啊,我给大明上贡,我是大明的藩属国,有事你找大明去呗。”  

郑和并非没看出马穆鲁克王朝苏丹的意思,但他也没拒绝。  

从红海出发,很快郑和舰队抵达了东非的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国王,不,准确地来说是酋长们,对大明舰队的到来感到既惊讶又兴奋,他们纷纷派出使者前来迎接,并带领郑和一行参观了当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