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师 > 第三百九十章 认输

第三百九十章 认输(4/7)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敌人已经一网成擒!”  

回到擂台上。  

虽然伞盖遮蔽了大部分日光,但在高温环境下,汪与立飞速转动的大脑,还是有了过热的趋势。  

台下的大儒、士子们,也看出了汪与立情况不对,他微微张着嘴喘着粗气,脸上的老年斑都被映得通红,汗水大滴大滴的淌了下来,身子也有些微微摇晃了起来。  

就在此时,远处忽然又传来了爆炸声,上次近距离的大声爆炸没吓到汪与立,而这次全神贯注思考的汪与立反而被远距离的小声爆炸所打断了思路,头颅都晕眩了起来。  

见状,在万众瞩目之下,卓敬忽然站起身来,走到擂台中间,将快要漏到头的沙漏平放在了地上,给汪与立递上了水囊。  

汪与立这时候才回过神来,他颤颤巍巍地灌了口水,刚才令人担忧的神态才舒缓过来。  

卓敬的君子之风,顿时引来了现场的一片赞誉。  

“卓尚书乃我辈楷模啊!”  

“能够做出此等举措,实在让人钦佩!”  

看着卓敬,汪与立只是苦笑。  

他用袖子轻轻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白发与汗水混杂在一起,黏在了额头上。  

汪与立已经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极端被动的境地,方才的思路断了虽然思路没断他应该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但眼下终归是不服气的,终归是有外力搅局的。  

可不服气也没用,他只能期望接下来顶住卓敬的反击,才有机会反败为胜。  

可是,卓敬会给他这个机会吗?  

思路已断,眼下汪与立无法用最有力的“三纲五常”来回击,只好选择攻击性更弱一点“道德风俗”了。  

但这也就意味着,汪与立关于道统的杀招没法衔接上去,只能被动应对。  

卓敬并没有催促,沙漏已经被他放平,卓敬的意思很明显,由于意外的干扰,所以现在他为了公平,让了汪与立一手,汪与立思考多久,他都不会催促。  

汪与立又沉思了很久,眼见时间都超了很久了,他也不用管地上的沙漏了,他的脸皮还没有那么厚,干不出来继续硬拖时间想解决办法的事情,直接选择了一个中规中矩的答桉,开口说道:  

“夫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而不在于强与弱。  

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而不在于富与贫。  

道德诚深、风俗诚厚,虽贫且弱,不害于长而存。  

道徳诚浅、风俗诚薄,虽富且强,不救于短而亡。”  

汪与立仅仅是反驳了卓敬的议题,而且是选择了一个并不出彩的回答,几乎不用翻译,台下的所有人都能听懂。  

听了这个回答,高逊志面色有些沉重。  

“坏了,师道先生要输了。”  

卓敬自顾自地捡起沙漏给自己开始计时.其实不用计时了,从汪与立思考的时候,他就早已成竹在胸。  

或者说,当卓敬巧妙地避开了道统论,顺着汪与立的观点另辟新路,用以反驳汪与立,逼迫对方放弃关于道统的杀招的时候,胜负就已经大抵确定了,变数只在于汪与立能否有神来一手。  

眼下看来,没有。  

只能说,汪与立交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应对方案。  

高手过招正是这般,汪与立很谨慎,但卓敬的构思更加步步为营。  

虽然有爆炸声的影响,但方才沙漏时间就要走完了,很难说没有爆炸声,汪与立就能找出神来一手,更何况,汪与立方才又有了充足的时间思考。  

当然了,思路这种东西,断了确实有天差地别的影响,谁也说不准,所以眼下汪与立一方,一定是极为不服气的,卓敬能理解。  

但是卓敬可以肯定,接下来,他将让汪与立一方心服口服。  

很遗憾,汪与立的杀招,恐怕没机会用了。  

而同样地,杀招,不只是汪与立有。  

姜星火同样交给了卓敬一招。  

这一招,卓敬确信,只要掏出来,就能让所有认为比赛因为意外干扰了汪与立所以不够公平的人,都哑口无言。  

因为这是提前问世足以震撼学界的思想。  

卓敬正襟危坐开口道。  

“董仲舒有言:仁人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  

然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  

没什么好说的,这是在欲扬先抑。  

随后,卓敬干脆利落地亮出了自己的杀招。  

“陈同甫有词云: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然所谓‘义’之一字,有一人之正义,有一时之大义,有古今之通义。  

轻重之衡,公私之辨,三者不可不察。  

以一人之义,视一时之大义,而一人之义私矣。  

以一时之义,视古今之通义,而一时之义私矣。  

古今之通义,唯有天下之通利,如此一来,方为公利,不为私计。”  

——什么?  

明明是大夏天,这一席话却是听得汪与立如坠冰窟,他不可置信地看向卓敬。  

刚才汪与立还有些不服气,觉得如果不是爆炸声的打扰,那么自己或许能想出来更好的应对方法。  

然而当卓敬说完这段话的时候,汪与立知道,他输了,不管他用什么方法应对,都输定了。  

但是他不能理解的是,卓敬为什么会这么强?  

如果以辩经水平来看,北宋五子、朱熹、陈亮大约是第一档,他们都是能够开宗立派有自己理论观点的,相当于能自己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