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讲学(4/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语出《论语》子路第十三,满堂哑然。非是这段话有什么特别的,而是只要稍稍对儒学有所了解的人,都能明白孔希路所讲的东西,是在指什么!这已经不是暗指了,而是公然表态。这个故事便是说,子路问孔子,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当把“治理国家”、“名分”这些东西结合眼下大明的时局来看,孔希路讲学的含义已然不言自明。郇旃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惊喜。没想到,孔希路看着是醇儒模样的老人,一开口,攻击性竟然如此之强。“不愧是赢了洪武朝三教论法的人物,这一次,姜星火可是遇到能治他的人了。”孔希路简短地说了一句后,便开始提纲挈领地讲述儒学的重点,以及一些学习的技巧。一开始,底下的学生都听得聚精会神,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就有些昏昏欲睡了。这些人的学问并不算顶尖,最多也就是个秀才水准,能考举人的一般不来国子监。这里便是说,在明代凡入国子监的学生都称作监生,而监生大致分为六类,即举监、贡监、荫监、例监、夷生、俊秀生。后五个好理解,贡监就是地方每年给指标选派上来的;荫监就是官员到三品后朝廷会给予子孙若干进国子监读书的名额,如果品级不够,死于忠谏者或守土死节者子孙也可以荫监;例监,也就是捐钱进国子监,明初口子收的比较严格;夷生,就是藩国的留学生,其中还有王子王孙之类的;俊秀生,名义上民间有俊秀通文者也可以进国子监读书,实际上是给大老们走举荐留的口子。为什么说一般能考举人的不来国子监,就是因为举人进京参加会试不中,从而进入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就是举监,但国子监这种地方,进来容易出去难而且破事太多,一般没人愿意来。而这些人他们今天来这儿,纯粹是抱着蹭课的态度,看看孔希路是怎么授课的,毕竟能聆听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儒学泰斗授课的机会,可是难得的机会,以后也能在吹嘘的时候给自己脸上贴金。可惜即便是这样的学习氛围,没能持续多久,就被一阵骚乱声打破。一行二三十号人浩浩荡荡地闯了进来。飞鱼服,绣春刀。没人敢说话。孔希路的眉头微皱,明知故问道:“阁下何人?为何擅闯讲学堂!”带头的毁容了半边脸的男子并未回答,反倒冷冰冰地吐出一句:“你就是孔希路吗?”孔希路挑了挑眉毛,澹笑道:“正是在下,请问阁下高姓大名,如此贸然闯入此地,打扰讲学。”“锦衣卫副千户,曹松。”pS:今天身体不舒服,胸闷头晕耳鸣,明天再争取多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