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跨大西洋标准出版业务(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大王饶命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那就是,近两年来,新发展的皇家学会成员几乎全都是先在《自然》上发表了论文,之后才当选的。
因此,这很容易就会让人产生联想:在《自然》发篇论文就等于获得了皇家学会的入场券但实际上,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上述的这个定理其实是反过来的。
但不论如何,《自然》等于皇家学会的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磨灭了。
亚瑟这么干的初衷原本只是想帮苏塞克斯公爵解一解燃眉之急,但他这么搞学术腐败,结果反倒坏心办好事,进一步推高了《自然》在科学期刊中的地位。
对于康罗伊这样的上流社会人士来说,皇家学会会员的头衔可是具备着与骑士勋章同等价值的吸引力。
以亚瑟的下级勋位骑士头衔为例,自从有了这个头衔,亚瑟不仅可以在姓名前冠Sir,表明他的骑士地位,并且还要在姓名后加上.,以此表明他是下级勋位骑士。
而一旦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便又可以在姓名后加上FRS。
虽然这东西看上去没什么用,但是对于已经不满足于物质追求的上层阶级而言,名片叠叠乐比什么都重要。
为了一个从男爵的头衔,为了在名字后面加上一个Bt的后缀,愿意掏出两三千镑的大有人在。
在外人的眼中,《自然》就是这么一个可以批量制造两三千镑头衔的科学期刊。
这让康罗伊不得不在心中默默将亚瑟的社会地位又上调了一个级别。
一时之间,莉莉的角色都被他暂时放到了一边。康罗伊思忖着,万一莉莉把亚瑟的戏演砸了,进而影响到他的上市计划…
为了芭蕾舞女的演艺生涯去开罪这样一位掌握着皇家学会准入通道的电磁学沙皇,这实在是不值当。
但亚瑟的想法却与康罗伊截然相反。
在他看来,那位叫莉莉的姑娘要是演砸了,那才是天大的好事。
莉莉演的越差,康罗伊亏欠他的人情就越多,他打入肯辛顿宫的计划也就越好开展。
至于影响帝国出版公司的上市计划?
亚瑟从来不担心这个。
因为前两天他才刚刚前往金融城拜访了巴林家族的弗朗西斯·桑希尔·巴林爵士。
在几年前的利物浦霍乱事件中,亚瑟与巴林家族一同策动了利物浦的贫民区改造计划,并使得一笔十万镑的利物浦城市建设公债成功通过下院公共建设委员会的审核。
亚瑟虽然没有从这次合作经历里收获任何物质回报,但却成功给弗朗西斯·巴林爵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巴林家族将这位前苏格兰场警官视为一位职业、可靠、灵活且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
因此,当亚瑟告知弗朗西斯·巴林,他正打算在出版业大展拳脚时,巴林家族很快便对入股帝国出版公司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得知了亚瑟的计划后,翌日便在家族会议上提出了参股计划,而在昨天,他在写给亚瑟的亲笔信里还附赠了一个惊人的利好消息。
众所周知,在伦敦的银行圈子里,罗斯柴尔德与巴林难分伯仲。
而他们的生意也并不局限于英国,罗斯柴尔德除了伦敦以外,还有维也纳、那不勒斯、巴黎及法兰克福四大分支,而巴林家族在欧洲大陆之外的优势则极为明显。
首先,老巴林爵士曾经担任过东印度公司董事,在印度次大陆布局了不少产业。
而1803年美国从法国手中收购路易斯安那的土地,也是由巴林银行牵线搭桥并提供融资的。
除此之外,他们还长期代理美国公债在欧洲的发行业务。
自从老巴林爵士去世后,由于长子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加入辉格党并决议参政,所以家族领导权便交到了次子亚历山大·巴林爵士手中。
而巴林家族与美国的关系不仅没有变浅,反倒还逐步加深。
因为现任掌舵人亚历山大·巴林爵士的妻子安妮·巴林夫人,就来自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首富家族宾厄姆家族。
正因如此,弗朗西斯·巴林才在给亚瑟的亲笔信中信誓旦旦的向亚瑟保证,一旦巴林家族参股帝国出版公司,那么他们将会尽力协调美国政府,推动他们进一步修改1790年《版权法案》,尤其是要加强帝国出版公司旗下作品的版权保护。
虽然亚瑟并不认为结局会像是弗朗西斯·巴林对他吹嘘的那么好,但至少巴林的参股绝对有利于扼制美国出版商对英国文学作品肆无忌惮的盗版现象。
即便不能彻底根除,但能抓几个典型,逼着那帮乡巴佬来伦敦谈判也好。
毕竟按照现行的美国《版权法案》,美国出版商盗版《英国佬》甚至不违法,因为不论是美国的版权法还是专利局,都不保护外国人的权利。
美国政府不仅不排斥窃取欧洲的版权和专利,甚至还公开鼓吹和支持。
华盛顿就曾经对多次在英国入狱的美国商业间谍托马斯·迪格斯不吝赞美,认为他“不仅友善,还充满热情”。
而且他还曾经推荐英国商人豪厄尔到弗吉尼亚设厂,甚至专门嘱咐州长不要公开豪厄尔姓名,避免给后者在英国惹麻烦。
享有“美国工业革命之父”美誉的塞缪尔·斯莱特曾经是英国的纺织厂学徒,然而他却违反英国的《禁止工业机器出口法》,把水力纺纱机技术带到了美国,为此他直到现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