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首富 > 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

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3/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集团军和太平洋战场上,A10的作用会是非常大的。  

现在的主要限制确实是经费问题,特别是在海军大扩张的前提下,陆军和空军只好削减一部分需求,这个问题本来就是胡楚元引发的,他自然也得去解决。  

国内在发动机领域的优势是明显的,不管是涡喷,还是涡桨发动机,嗣前在技术和生产上都已经成熟,在发动机不是障碍的情况下,A10做为运输机反而比划时代的喷气式战斗机更容易投产。  

既然胡楚元做了这个决定,胡维宗等人也不便反对,只能按照他的要求尽快和军事委员会联系,愿意通过购买国债增加军费支出和直接捐赠的方式,让军队一次性列装1200架A10系列的运输机。  

胡楚元这么做的目标也是很明显的,A10系列运输机一旦大规模服役,对整个战争期间的铁路运输压力是一个极大的补充。  

1200架的数量甚至还不够。  

胡楚元的建议就是尽力增加几个厂的产能,一起在国内联合生产,数量上没有优势,这种运输机的优势也就不足挂齿了。  

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谁也不敢忽视,不敢犯下一个微小的错误。  

从1933年开始,大西洋联盟就已经开始备战,亚欧同盟的情况是差不多,只是中国的备战期稍微要早十年,投入的程度也更坚决。  

双方的军备竞赛是在海陆空三个领域同时展开的。  

陆军方面,自动步枪已经成为主流的选择,英美法都有自己的自动步枪和半自动步枪,坦克则是两个阵营共同的焦点,英国目前已经服役的新坦克有7种,正在研制的还有多种,法国有4种,美国有6种,英法美俄四国还共同研制了两种。  

海军方面的竞争集中在战列舰,以吨位和火炮决胜的思路依然是明确的,但是,航空母舰的竞争同样开始白热化,在巡洋舰、驱逐舰各个领域,两大阵营都在不断的较量着。  

在海军的竞争中,中国确实是要强于任何一个国家,但如果是按照两大阵营来计算,德法的实力大致相当,中美的实力大致相当,大西洋阵营就比亚欧阵营凭空多出一个英国海军。  

不管是波兰、希腊、南斯拉夫、奥斯曼、波斯…这些都是海军实力上的弱国,而在大西洋阵营中,美英法意俄西目前都可以算是世界海军中的相对强国。  

李开邺不愿意在海军上投入太多资源的原因是很明显的,光靠中国是很难扭转亚欧同盟在海军实力上的劣势。  

在空军自勺竞争中,中国依然是一家独大,美国紧随其后,德英在一个级别,法国则相对稍微弱一点,可意大利和俄国在空军上的实力也绝非波兰、希腊可以比的。  

光看中国强大是不行的,国家军事委员会此时内部存在着一些纷争,这种纷争的主要问题就是盟国的实力还不足以挑战大西洋联盟。  

这场战争目前的形势已经很明显,基本就是中德VS美英俄法,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这些二流强国对抗更二流的波兰、南斯拉夫、奥斯曼、波斯等国。  

除此之外的乌克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希腊这些国家虽然在亚欧同盟中,实际的主观上的战斗意愿是很低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开启的话,最终结局是什么样子,确实是胡楚元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预料的。  

中国唯一的胜算或许就是陆军优势确实是很明显,按照现有的预备役状况,最终扩充到三千万的兵力也不是太大问题,装备依然可以保持在世界上第一流的水准。  

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整体情势上是完全不可比的,这是两个概念中的世界大战,规模截然不可同日而语。  

比利时太关键了,大西洋联盟很快就拒绝了中国国家军事委员会提出的建议,以最严厉的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德国必须在三天内撤离比利时。  

德国给出的答案很简单,继续进攻。  

由于英美法三国在比利时的驻军数量不足,加上比利时准备也不充分,在德军两个集团军的闪电攻势下,大西洋联军不得不全面的紧急撤回法国。  

1939年7月14日,双方最终全面宣战。  

李开邺并不是一个比胡楚元更年轻的老人,只是时代将他推到这个位置,如果战争再晚几年爆发,他就会按照最初和胡楚元商量的那样将总统的位置顺利转交给蔡锷,让蔡锷去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个平静的夜晚里,在下达了最后的总动员令和紧急战线调整任命后,李开邺沉默无声的坐在总统府的办公室里,他心里翻滚着的思绪实在是太多了。  

他真希望自己能够年轻二十岁,如果是那样的话,他就可以亲自踏上战场。  

为了应对这场战场,在此前的几个月里,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做了一次重大的全面调整,设立了北线、西线、西南线、远东线、南线、非洲和太平洋七大主战场。  

毫无疑问,最重要的是北线和太平洋两大主战场,这里才是中国必须取胜的两个地方。  

太平洋战区总指挥官由海军副总参谋长林乔椿担任,海军中将张哲培和陆军中将卫立煌担任战区副总指挥官,三人也紧急提升为上将。  

中国海军重新组建成三大联合舰队,战术素养最高,号称“海军暂学家”的张哲培担任太平洋联合舰队的总司令,任务就是要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