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首富 > 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变

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变(3/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也就不容易下了。  

思索一番后,胡楚元重新将叶富、缪荃孙和陈善元三个人请进来,随即就问叶富道:  

“陆广荃那里,你最近联系过吗?”  

叶富答道:“回禀中堂,昨夜里刚通了电报,他那边的情况还算是稳定,廊坊的弹药库已经被他掌握住了,火炮、机枪齐备,满人的禁旅八旗是一战而渍,溃不成军,如今的北京城里早已乱成一团,根本无力反抗,外面的军队也不敢轻易推上。庆裕守在山西,倒是想和陕甘宁总督谭钟麟借兵,据下官所知,谭总督尚在犹豫之中,并未派兵。”  

胡楚元微微颔首,道:“谭钟麟是个聪明人呢,他不会派兵的,何况他手中的湘军也不多,更非精锐。”  

说到这里,他愈发明白局势就已经是这个样子,就和叶富吩咐道:“你再给陆广荃发一封电报,就以你的名义,劝说他稍安毋躁,必当先保皇帝安危。军纪要严明,不得在京师撒野,丧失了民心!”  

“是!”  

叶富深沉的应承一声。  

胡楚元这才再看了缪荃孙一眼,颇有些无奈的问道:“缪先生,电文写好了吗?”  

缪荃孙当即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电文,呈递给胡楚元过目,道:“已经写好了。”  

这封电文是要发给各地总督和巡抚的,大意是胡楚元已经收到线报,宣称皇太后慈禧、礼亲王世锋和其他满臣有意软禁光绪帝载潴,慈禧更想要重掌朝纲,尽废载溏重臣。  

胡楚元这里有一份密旨,光绪帝载沿在此前发电报给他,说是局势危急,要求他领兵保帝,各地兵旅就地整顿,不得进入直隶。  

当然,这份电报是有,但也谈不上是密旨,只是载游“宣令”胡楚元尽快返回京师稳定局势。  

反正就这样办了。  

在晚清的官场混了这么多年,胡楚元拿捏文言文的水准还是比较低劣的,所以,他身边一直都有几个精通政治的文人高手,帮他起草行文,斟酌用词。  

胡楚元是会看不会写,将这篇电文拿过来一看,便知道缪荃孙确实是很下了功夫,整篇电文不过一百余字,却是恰到好处,暗中另有深意,让各地总督支持立宪。  

这里面的意思很简单,不管大家是否同意,眼前只有立宪这一条路可走,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大家手中的权利,保住皇帝,将慈禧等人继续压制住。  

否则,他们从礼法上就没有办法和慈禧斗,到时候,所有载滟提拔的重臣都要任满人保守派和僵化派宰割。  

胡楚元数了一下,只有118个字,真是字字锱铢,每一个都不能删除,将汉语的名堂用到了极致。  

所以说,进士的八股文功力也是有用的。  

看完之后,胡楚元很满意的将电文转给陈善元,让陈善元立刻通过威海局发电给全国各地巡抚、总督。  

眼下,各地都在调兵遣将,大家之所以不发兵,关键是都看不清楚局势,不知道眼前是在保皇帝,还是在保慈禧,万一各路大军抵达京师解决了陆广荃,结果让慈禧借势重新掌权,那大家岂不是自抽耳光?  

胡楚元的电文一发,大家就明白了。  

问题不大,继续让各支勤王之师在家门口拖延时间,拖延到北京的问题解决了,大家就不用继续北上勤王了。  

电文发出去没多久,东北方面就立刻回了封电报,原来刘铭传已经死了,只是他临时的时候叮嘱聂士威和刘盛休,一定不能将消息泄露出去,将部队牢牢拴在锦州之北,既不要参与兵变,也不要阻止兵变。  

电报是刘盛休回复的,询问胡楚元是否该发丧?  

看到电文,胡楚元默然惋惜的感叹一声。  

1896年,丙申年,猴年。  

这一年,胡楚元36岁,正好是本命年,似乎也是流年不利,年初在德国洽谈入股钢铁工业失败,还未回国,返回山东养病的颜士璋就病逝了,甚至来不及等胡楚元回国看他最后一眼。  

湘军第一人,两广总督刘锦堂中风,命是救了下来,却了一个半身不遂的毛病,如今也在拖延着。  

刘坤一呢?  

他也是重病缠身,两眼据说已经看不见东西了,眼下只想在最后时刻保住名节,全身而退,偏偏遇到兵变,索性在关键时刻撤回湖南养病,两江总督就由安徽巡抚刘鸿熙署理。  

胡楚元不由得感叹一声,他知道,1896年…很多老人是熬不过去了。  

熬不过去也好,新人都该上位了。  

几天后,陆广荃攻破大前门,部队杀人京师,和八旗营精锐在城中巷战了几个时辰,随即就杀人紫禁城,又攻入颐和园拿下了慈禧,将她转押在香山静宜园监管。  

慈禧倒是一直想逃出京师,问题是陆广荃部攻的太快,各门都有兵力把守。  

胡楚元这才领兵进入北京,暂时控制住局势,随即就在福卫营的保护下率兵进入紫禁城,暂时接管了陆广荃部。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