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大唐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下统一(大结局)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下统一(大结局)(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田地荒芜,国力疲惫,杜伏威因此率军征高丽,一路连捷,平壤城最终被攻下,共获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七千户,傅采林战死平壤。””高丽国灭,凡军将士族,全部迁移南方,又迁内地汉族于高丽,置九州,四十一郡,自隋文帝以来,屡伐高丽,无一成功。隋焰帝四次伐辽,因此亡国。如今杜伏威建此大功,晋爵镇丽公。”  

“高丽既灭,再无后顾,陇西军马三十万匹,是以可对突厥用兵,历年来冲突连绵不断,每年各有数千骑损折,然中原可承之,突厥难承之。”  

“开元十一年八月,李蜻击破东突厥,颉利可汗被俘,彻底解除困扰中土地多年大患,一洗自汉亡以来中土军威不振的颓风,晋爵为永康郡王,位武将第一,凡是突厥部,全数贬为奴。”  

杨宣凝仰望星空,点点星辰灿烂夺目,见到宋缺若有所思,心中一动,就起身,稍过片刻,宋缺果然求见。”镇南王,和朕一起在外面走走!”  

上林宛并非禁宫,走出不远,就是民所居住地地点。  

当然,杨宣凝此时,集中的高手更是满布。  

杨宣凝坐在特制的马车之中,望往窗外,看着洛阳的车来车往,时而传来一阵阵爆竹之声,充满太乎盛世的欢娱和繁盛。  

杨宣凝看着:观看今日之威,朕才真正相信,朕已经创的了威世,不逊色于任何先皇先帝地伟业。”  

“圣上地确再兴了汉统,千古之下,唯一帝耳。”  

宋缺说着,时至今日,这十年来,杨宣凝横扫外夷,内治安然,声威赫然,天下再无敢于公然对抗者杨宣凝又身具舍利精元,是常人地十倍,身为皇帝,集天地人之气,因此现在,连宋缺,也不知道他到了何等境界。  

马车转过,河道在身下涓消流过。洛阳城中,豪宅大院林立河岸,气象万千。  

杨宣凝摇头笑着说:“朕一统天下,先取高丽,是因为高丽之地,掌控了辽河流域,辽河流域有千万亩肥沃农田,高丽因此掌控东胡各族,成为了突厥与本朝之外地第三势力,朕岂会容它?”  

如今高丽已灭,朕已控制了辽河流域,东胡各族不得不臣服,这五六年来,朕一直迁移百姓到辽河领域,以开发其肥沃农田。”  

本朝灭了东突厥,一直有呼战之声,要趁胜灭得西突厥,而朕其实已经不许,镇南王可知何故?”  

听见杨宣凝亲口说,终止对外大规模战争,宋缺心中一松,本来想劝束的话,就说不出口来,沉思了一阵,说着:“是民力之故!”  

哈哈,镇南王只说了表面,其实民力只是一个原因,真正原因,就是耕地。”  

耕地?”  

宋缺吃了一惊,想不到是这个回答。  

正是如此。高丽国灭,朕取了辽河流域,有肥沃农田,汉族大可移居,数十年后,就自有汉族上百万,永世不易,可所谓越战越强,而在草原之上。镇南王可曾注意每年降雨量?”  

“圣上说草原无法为耕地?”  

宋缺一点就明。  

“正是如此,镇南王,你如仔细查看,就可知道,一旦雨水少于某度,就不可耕作,是以草原汉族难以立足,如今得了东突厥之地,足有数万里。但是却无法消化为己用,如是继续作战,不但朝廷耗资甚大,而且强军精兵驻于远地,难以掌制。不得不设镇设节度使,只怕日后有祸端。”  

其实唐朝地安史之乱,有其深刻的背景。  

大唐盛时,征服西域数百万平方公里,但是结果却是无法消化,反而导致大量精兵良将集于边疆。许多人不知根本。以为这是节度使的错误。其实在当时情况下,不实行节度使。根本不行。  

在西域这样复杂的情况下,节度使藩镇扩大权限,是必须地。  

想不建立藩镇,办法只有二个第一个就是当地有足够的汉族,因此官来治民,将来治军,可是西域和草原环境,根本没有办法作到这点第二个就是不取草原为地”可是胡人的威胁,时时存在,圣上又有什么办法?””朕也没有好办法,朕第一就是植树造林,森林一多,雨水就多,地下积蓄就厚,汉族才可扩大界线,第二,朕这次,将东突厥男丁尽贬为奴,数十年中,已经不成祸端,但是草原无主,必有新胡,朕因此划分草原,赏一块块草原与依附小族,并且限定各部地活动范围。分而治之,第三,朕准备在草原上多建庙,尽废其长生天,而兴佛教,反正中原之地,土地神殿已经具备,后土祭祀,道教大盛了。”  

至于其它草原势力,朕只有清谷处理,每年出兵,掠夺草原人口为奴,边疆将士,不但可得军功,还可得卖奴钱财,中原也可得大量免费奴隶来治河修路,可所谓兴工百万而不累一民,长期以往,人人想掠外族人口以富家园,如此,大愿足矣!”  

宋缺若有所思,轻柔的说着:“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走向隋朝杨坚的统一,实是继战国走向秦统一的另一历史盛事,这决定了以后汉统千年气数,当年南北朝之所以长期分裂,匈奴、鲜卑、用、氏、羌各部入侵中原,屠杀汉族无数,我站在一个汉人的立场去看整个局势,明白只有汉族地振兴,才可解决所有问题。””当年,清惠曾说,汉族不但人数上占优势,且在经济和文化的水平上也有明显的优越性,只要有足够地时间,可把入侵的外族同化,可是这种建立在入侵和胡化基础上地民族大融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