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之华夏 > (一千一百七十六)人民的力量

(一千一百七十六)人民的力量(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民便可以不断向艰苦奋战的军队输送新的精神力量,就能甘心为军队工作,能够承担牺牲,甚至在战事艰难和敌人兵临城下的双重攻击下,也能始终保持克敌制胜不屈不挠的信念。”  

“海陆空三军,扎根于祖国。他们靠国土生存,从中汲取力量。军队不能生产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他们只有依靠家乡给予的精神和物质力量以及人员补充才能战斗。军队正是靠着这种力量的支持,在战争中去忘我奋战,去英勇献身,去夺取胜利。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保障中国获得最后的胜利。”  

“所以军队必须不断从祖国获取新的精神活力、人员和作战物资,并藉此保持其战斗力。国内的精神状态和战斗意志必须坚不可摧,如若遭受损伤,必将大难临头。祖国必须在人员和物质力量上为作战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在今天,我们还要增加精神力量。”  

“这对后方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后方不仅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国防力量的生存根基——不允许出现任何裂痕;而且是纯洁丰盈的力量源泉——必须保持久盛不衰。惟有如此,才能使海、陆、空军的精神始终坚如钢铁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人民内部需要强大,仅这一点就能给军队以源源不断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和军队的力量已水融。无法分开。军队在前线的战斗力完全取决于国内人民的战斗力。在国内出现了一种为战争而工作和生活的局面,而这种局面史无前例,闻所未闻。政府必须对这种生活和工作加以指导。使之永葆青春。军队的战斗力源于国内,表现于阵前!”  

“军事改革首先要社会改革,社会改革必须使人民大众受益,而不只是一小部分垄断资本家!战争只有和人民的巨大利益捆绑在一起,人民才会真心支持它!空洞的爱国主义说教就是个屁!”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人民才愿意为战争付出任何牺牲呢?”  

“从古到今,自私是人类的天性。人民愿不愿意为战争付出任何牺牲,那要看这样的牺牲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以及值不值得去牺牲。”  

“早在战争开始以前,我国有一项最得民心的政策——新的土地分配政策。共和之前,我国农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民自己并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地。共和之后,日俄边患解除,我华夏陆上疆域得到极大扩充,国家重视农业发展,为了解决‘地少人多’的矛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几代人‘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加上国家工业的发展,使很多农民成为了收入更高的工人,‘劳者厚其养’。结果。当西方帝国主义侵略者杀过来,要剥夺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个人所拥有的财富的时候,不难理解我军官兵在战场上的视死如归的英勇牺牲精神。在战场上,每当我军士兵面对敌军的凶猛攻击支撑不住的时候,‘退后一步是家园’这句话,总能激励着他们战斗到最后一刻。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支持和拥护祖国和军队就是支持和拥护自己。为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利益而牺牲生命,在他们看来是完全值得的。”  

“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个事实是,不但我国广大的农民和工人支持和拥护祖国和军队,愿意为战争付出任何牺牲,居住在城市里的知识阶层也全心全意的拥护和支持祖国军队。和工人农民没有任何分别。这些人是不需要土地的,但他们需要民主,自由。他们认为只有民主自由才能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才能赢得更多的个人利益,才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尽管有外国人嘲笑我们说,在我们的国家里,没有政党政治,而且特务遍及全国,根本找不到民主自由的影子。但事实上,共和以后,更多的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精英人物进入到了政府部门工作,国会两院容纳了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的大批代表,当时的我国确实不是西方人说的那种所谓的‘民主国家’,但在实际上,城市知识阶层得到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多得多的参政议政权利。虽然我国没有‘民主’之名,但人们却得到了真正的权利,并且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在已经成为历史的苏维埃俄国的历史政治教科书中,在谈到战争年代俄国人民愿意为战争付出任何牺牲时,完全抛开‘无利不起早’的利益驱动机制,抽象地大谈特谈什么由于布尔什维克党的有效的组织宣传,人民的觉悟提高了,有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很多教科书中的英雄烈士愿意为战争付出任何牺牲时还不是苏共党员,但为了证明他们的牺牲与‘无利不起早’的利益驱动机制毫无关系,苏共就在事后‘追封’他和她为苏共党员,以此确保‘牺牲动机’的崇高、神圣和纯粹。也就是象人民说明,既然是苏共党员,他们也就有了为‘全人类的解放’而献身的精神。在现在看来,这些人已经习惯于这样一种思维定势了:崇高的牺牲必定有崇高的动机,‘无利不起早’的利益驱动不是崇高的动机;具有崇高、神圣和纯粹的动机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这种思维定势要求人们把只有神仙才能做得到的崇高、神圣和纯粹的道德品质当作人生追求。但最后结果怎么样呢?我们都知道,苏联军队中有政治部,有专门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委员’,他们控制着全国绝大多数宣传资源(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台,印刷厂等),还拥有不可望其项背的人力资源。在苏德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