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之华夏 > (一千零一十八)新构想

(一千零一十八)新构想(3/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同时随着国内庞大的铁路网和公路网的建成和不断完善。以及海运和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运输革命”也大大的促进了中国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使她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基地。  

中国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开始转变成了一个以工商业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尽管工业化和商业化的转变所产生的后果主要是经济方面的,但这些变化不可避免的开始影响到了国际关系。中国国内的大财团(象北方和新边疆地区的农场主、大企业家,南方的商业集团和金融巨头)担心中国庞大的国内甫场在未来没有能力完全吸收本国产品,他们联合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提供多种帮助以开拓海外的市场,并保证海外市场的开放。  

象那些欧州工业强国一样,中国工业实力的强大和海外贸易的兴盛必然作随着更加强硬的外交政策和具有“中国风格”的强权政治。对于日本在大战期间出现的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暴乱,中国不顾英国及其盟国的反对直接对日本民众的不理智行为进行了“纠正”就是很好的证明。随着外交活动的不断开展和对大国政治的兴趣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军费也相应的增加了,而海军的投入要比陆军稍大一些,因为中国的舰队是防御国家受到外来进攻的决定性力量。也是支撑中国在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其它地方展开外交活动和商业活动的最有用的工具。但中国的海军规模相比于欧州各个,海军强国以及美国来说都要小得多,象她的无畏式战列舰和超无畏式战列舰都很少,轻型舰艇的数量也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多。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的战略环境和安全状况得到了改善。从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的政治家们似乎对中国在亚洲和太平洋的区的霸主地位感到满足。  

在,口旧年。中国毫无疑问的已经成为了大国,但她并非是“大国体系”当中的成员国。说是因为她是一个亚洲国家而使她遭受到各个欧洲大国的歧视而使积极的结盟政策成为不可能是完全的胡说八道,事实上欧州国家拉拢她的活动没有一天停止过,而中国宁愿选择置身于大国体系之外,是因为中国国内差不多没有人赞同放弃目前这种非常惬意的“孤立”现状。因此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要结束之际,甚至于连美国都加入到了战争中来,中国却仍以非常超然的状态游离于大国体系的边缘。直到俄国爆发了革命,中国才非常“不情愿”的投身到大国体系当中,并取代了俄国的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欧洲的政治家们和民众似乎都不愿意将中国看成是一个影响国际力量对比的重要因素,这种观点在旧旧年以前是被欧浙人所普遍持有的一个假设,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最后证明这个假设是极端错误的。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