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六节 黄老之道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六节 黄老之道(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力量,因此在西楚太学。儒家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派。  

儒家之中,又以思孟派的尊,一是西楚太学的祭酒孔跗是思孟派,西楚令尹陆贾也是思孟派。可谓是两根顶梁柱,这个优势是任何一派都无法抗衡的。与之相对的荀派,因为出了李斯和韩非这两个著名的学生。荀派被儒者斥为法家。基本没有什么传人了,现在西楚太学还信奉荀派学术并且学有所成的,只有一个上蔡人吴巨。  

思孟学派以学问见长,讲述儒家经典,那是他们的强项,一般来说,开坛请学辩论,思孟派都是当之无愧的大赢家,其他的门派根本不也望其项背。  

“大王,臣给你讲一件事,你就知道思孟学派的实力是如何的大了。”陆贯喝了一口茶,润润嘴唇,接着说道:“八月,济南伏胜来到威阳,他是研究《尚书的。年六十余,他曾经做过秦朝博士。名气大,来请教的多,来问诘的也多,可是应付一般的问诘者,伏胜根本不出面。只由他那个才十来岁的小女儿出面,就足以让大多数人铩羽而归了。”  

“有这事?”共尉好奇心大起,他隐隐约约的知道好象有这么一件事。后世的儒生经常拿这个来夸耀的。这个伏胜好象活得很久的,后来汉献帝的伏皇后,就是他的后人。  

“大王回宫问问几位夫人,就一清二楚了。”陆贾笑了笑,脸上有些无奈。“臣见思孟派势力实在太大,几乎已经能左右西楚太学的风气,左思右想之下,决定改而研究荀派的学问。”  

“为什友?”共尉不解。  

“臣以为,如果以研究学问论,思孟派有优势,但是,从国事论。荀派更佳。”陆贾轻声向共尉解释了一番。原来思孟派讲究的是内省,所谓“日三省吾身”所谓“浩然之气”他们讲究先从自身的修养做起,一步步的扩大影响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步。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孟子。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为目标,这本来是好事,但是他们过于理想化,缺乏弹性,往往很难推行自己的理想,孟子周游列国一辈子,最后还是落魄而归,他自己还不承认自己有问题,只说是那些君主不识货。  

孔姐就是活脱脱的孟子传人。如果不是遇到共尉这样的君主,他早就被人踢到墙角里去啃老米饭了。  

“臣以前也是这么想,可是现在身为令尹,看事的角度有了变化。”陆贾瞥了共尉一眼,顿了顿。又接着说:“思孟派的理想…看起来很美,但是和墨家的兼爱一样。不切实际。而荀派则不然。荀子综合百家,融合儒法道墨。兼有各家之长,于治国颇有助益,只要使用得当,就是个能臣。那个吴巨。臣就十分看好,准备等一段时间调入令尹府。磨炼磨炼。”  

共尉听明白了陆贾的意思。他沉默了片刻,淡淡一笑:“可是,…荀子的学生李斯和韩非,那可都是法家的代表啊,秦以法亡,你不怕老夫子鸣鼓而攻之?”  

“他已经攻过我毛”陆贾见共尉并不生气,这才松了一口气,淡淡的笑道:“秦以法亡,那是他们做得太过了。可是,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如果没有法家,秦能扫灭六国吗?”  

“你的意思是,我们还是以法治国?”共尉似笑非笑的看着陆贾。“也不尽然。”陆贾摇了摇头:“法家能强国,但是也不是没有问题。他们的酷法成就了秦的强大,同样也毁灭了秦。如果还照这个模式治国,岂有不亡之理。更何况大王提升廷尉为上卿,已经激起了不少人的不满,如果再提以法治国。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反对。所以,我建议大王以黄老治国。”  

“黄老?”共尉目光一闪,看着脸色镇定的陆贾,忽然有些想笑的感觉。汉朝初年,就是以黄老治国,与民休息七十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才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固然统一了思想,为汉武帝的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却让百家争鸣变成了万马齐喑,同时也毁了儒家自身。先是走向经学,然后走向理学,最后又走向心学。以后的事情不说,现在陆贾提出黄老治国,无意之中却又是走向了汉朝的历史轨迹,让共尉不得不感慨,历史的惯性不是一般的大。  

共尉没有轻言反对,他向陆贾讨教黄老学术。陆贾详详细细的向共尉解释了黄老之道的内涵,分析了以黄老治国的好处。共尉孙。工为黄老就是道家学说,听陆贾读么说。他才知道。师用贝老?道并不是简单的道家,而是融合了道、法、儒三家的学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其说是道家,不如说是荀子学说的增加了道家的无为。而这个无为又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无不为才是目的,总的来说。就是上层无为。下层有为,以道统法,以仁心行法治。  

共尉十分感兴趣,陆贾说的这个黄老之道,无意之中与他的理念吻合是他没有轻易的下决定,毕竟这是一个国策,不能凭陆贾的只言片语就能决定下来,他要好好的反复思量。两个人一边喝着茶,吃着点心,一边细细的讨论。一直说到三更半夜,中郎第三次进来换烛。陆贾才停住,看了一眼外面,歉然说道:“臣无状,一说就收不住嘴了,耽误大王休息,当罚。”  

共尉打了个哈欠。摆了摆手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今天可谓是茅塞大开,颇有收益。本当与君秉烛夜谈,奈何陆君明天还有朝务,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