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十七章 征服(3)(13/1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朝廷内立刻出现了三种声音。第一种就是强烈要求立刻变革的,他们的代表是曾国藩和欧洲回来的官员们,第二种也是一群旧官员,君为纲,臣为常的理念深入了这些人的脑子,他们没办法容忍皇帝居然受到监督的事实,谁当皇帝不重要,没有皇帝就是不行,这是这些人的看法,只不过在朝廷上他们只是反对立宪,可没说要废皇帝。第三种当然是杨一和他的党羽们,杨一不在,他们就不好表态,尽管他们在朝廷上占据了大部分势力,但头脑选择了沉默,并急迫的希望杨一的回归。
听完张键的述说,杨一不由庆幸自己回来的是时候,晚一点回来曾国藩翘了辫子,这朝廷内还不乱成一锅粥啊,同时杨一也理解了曾国藩的用心,曾国藩急着立宪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保全皇帝的名分,只有立宪才能使满清皇帝的名分继续存在。这也算是曾国藩对杨一的一种让步吧,毕竟做出这样的决定实在是很艰难。作为一个一贯忠心的老臣,曾国藩想在自己的晚年为曾经赏识自己的满清,做最后一点贡献,尽最后一点心。
只可惜,事与愿违,杨一的不在虽然让曾国藩看见了希望,可是事情并没有象他想像的顺利,君主立宪是必须的,可是谁当皇帝大家朝廷上下就不统一了,至少杨一的人希望这个立宪的皇帝是杨一,实在杨一当了皇帝,立宪不立宪对他们来说都不是太重要了。欧洲回来的劳累,加上事情发展的不顺利,曾国藩病倒了。曾国藩这一病,就意味着平衡又一次被打破,新的斗争开始了。
“大人,你看这事该如何是好”张键说完后,并不急着说明自己的选择,而是征求杨一的看法。
“看来得提前发动了,老子就背个骂名好了。”杨一叹道,事情的发展似乎已经没有多少能让杨一选择的余地了,长痛不如短痛。
杨一终于表态了,杨一这一表态,让屋子里的众人都长吁了一口气,有了方向才有奋斗的目标。杨一话里面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满清皇帝不可能再保留了。
“我去看看曾国藩,张先生,你立刻通知李秀成,准备出兵北京,通知刘铭传和聂士成他们,各地的军队要高度戒备,随时准备稳定局势。总之部队不能出任何问题。”杨一发出一连串的指令。
“李鸿章怎么办如今他也是带兵的。福建一省的新军都在他的指挥下,万一他偏向老师怎么办”张键提出自己的担心。
“恩,这是个问题,通知刘铭传,时刻注意福建的动静,左宗棠如今在西北,让李秀成和聂士成都注意一下。我要先取看看曾国藩,然后再进皇宫看看太后,先生你还得辛苦一下,拿出个应变的方案来,万一国内有变,如何应急,这些我们都得事先想好。”
布置完一切,杨一立刻赶到曾国藩的府上,准备归准备,杨一也不希望曾国藩现在就挂了,可是来到曾国藩府外时,却听见里面传来震天的号哭声。该来的还是来了。
“回头,我们去皇宫。”
皇宫大内,上次事变以来,慈宁宫成了最冷清的地方,除了每天两次见皇帝短短的一个小时,慈禧没有和任何人接触的机会,就是小皇帝来看他,身边也是不能有人陪他,陪着皇帝进来的是门口的侍卫。
如今的皇宫已经不比以前,杨一当政以来,已经停止继续招收太监。宫女的人数也不断的压缩,皇帝和太后的各种开支也是不断的减少。皇宫日渐冷清,昔日前呼后拥的皇帝身边也就几个太监和宫女伺候着。民间秀女的挑选是早就停止了,上了岁数的宫女也不断的被打发回家,后宫里昔日的嫔妃们,身边也没有伺候的人,他们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或者大家住在一起,相互照应。杨一把皇帝变成一个历史名词的决心,也由此可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慈禧就老了许多,昔日保养良好的皮肤如今依然光滑,但已经没有昔日的神采。没有了男人的滋润,慈禧的岁月是难熬的,一个又一个的长夜,陪伴慈禧的只有一盏昏暗的油灯。
杨一待慈禧也算不薄,还有两个宫女照顾慈禧的起居,只是宫女们不得和慈禧多话,否则就会倒霉。
每天中午起来,对着镜子梳理秀发是慈禧必备的功课,看着镜子里自己日渐憔悴的容颜,慈禧心头一阵阵的发疼,昔日的荣华消逝,岁月已经在眼角留下一丝鱼尾,突然慈禧在镜子里发现了些什么,大声叫喊道:“来人啊。”两个宫女立刻出现,慈禧指着镜子里的两鬓道:“快点,快点帮我拔去。”原来慈禧的一头乌黑的秀发中已经夹杂了几丝白发,未老先衰对慈禧来说,打击是巨大的。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慈禧看着镜子,不停的念叨着,手忙脚乱的在寻找头发中的白发,笨拙的想自己动手除去这些白发。
两个宫女看着有些歇斯底里的慈禧,惊恐的有点不知所措,站在后面不知道做什么好。
“你们还楞着做什么还不快来帮忙。”慈禧冲他们大声喊叫,声音嘶哑而凄厉。慈禧这么一闹,两个宫女更慌张了,连忙过来,想帮着慈禧拔去白发,没想到慈禧猛的端起镜子,往地上一砸道:“滚,都给我滚,没有人对我是真心的,你们这些奴才,都给我滚。”
再一次来到慈宁宫,杨一已经看不到昔日的慈宁宫的风采,院长里的杂草似乎很久没有人料理了,原先种下的
听完张键的述说,杨一不由庆幸自己回来的是时候,晚一点回来曾国藩翘了辫子,这朝廷内还不乱成一锅粥啊,同时杨一也理解了曾国藩的用心,曾国藩急着立宪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保全皇帝的名分,只有立宪才能使满清皇帝的名分继续存在。这也算是曾国藩对杨一的一种让步吧,毕竟做出这样的决定实在是很艰难。作为一个一贯忠心的老臣,曾国藩想在自己的晚年为曾经赏识自己的满清,做最后一点贡献,尽最后一点心。
只可惜,事与愿违,杨一的不在虽然让曾国藩看见了希望,可是事情并没有象他想像的顺利,君主立宪是必须的,可是谁当皇帝大家朝廷上下就不统一了,至少杨一的人希望这个立宪的皇帝是杨一,实在杨一当了皇帝,立宪不立宪对他们来说都不是太重要了。欧洲回来的劳累,加上事情发展的不顺利,曾国藩病倒了。曾国藩这一病,就意味着平衡又一次被打破,新的斗争开始了。
“大人,你看这事该如何是好”张键说完后,并不急着说明自己的选择,而是征求杨一的看法。
“看来得提前发动了,老子就背个骂名好了。”杨一叹道,事情的发展似乎已经没有多少能让杨一选择的余地了,长痛不如短痛。
杨一终于表态了,杨一这一表态,让屋子里的众人都长吁了一口气,有了方向才有奋斗的目标。杨一话里面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满清皇帝不可能再保留了。
“我去看看曾国藩,张先生,你立刻通知李秀成,准备出兵北京,通知刘铭传和聂士成他们,各地的军队要高度戒备,随时准备稳定局势。总之部队不能出任何问题。”杨一发出一连串的指令。
“李鸿章怎么办如今他也是带兵的。福建一省的新军都在他的指挥下,万一他偏向老师怎么办”张键提出自己的担心。
“恩,这是个问题,通知刘铭传,时刻注意福建的动静,左宗棠如今在西北,让李秀成和聂士成都注意一下。我要先取看看曾国藩,然后再进皇宫看看太后,先生你还得辛苦一下,拿出个应变的方案来,万一国内有变,如何应急,这些我们都得事先想好。”
布置完一切,杨一立刻赶到曾国藩的府上,准备归准备,杨一也不希望曾国藩现在就挂了,可是来到曾国藩府外时,却听见里面传来震天的号哭声。该来的还是来了。
“回头,我们去皇宫。”
皇宫大内,上次事变以来,慈宁宫成了最冷清的地方,除了每天两次见皇帝短短的一个小时,慈禧没有和任何人接触的机会,就是小皇帝来看他,身边也是不能有人陪他,陪着皇帝进来的是门口的侍卫。
如今的皇宫已经不比以前,杨一当政以来,已经停止继续招收太监。宫女的人数也不断的压缩,皇帝和太后的各种开支也是不断的减少。皇宫日渐冷清,昔日前呼后拥的皇帝身边也就几个太监和宫女伺候着。民间秀女的挑选是早就停止了,上了岁数的宫女也不断的被打发回家,后宫里昔日的嫔妃们,身边也没有伺候的人,他们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或者大家住在一起,相互照应。杨一把皇帝变成一个历史名词的决心,也由此可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慈禧就老了许多,昔日保养良好的皮肤如今依然光滑,但已经没有昔日的神采。没有了男人的滋润,慈禧的岁月是难熬的,一个又一个的长夜,陪伴慈禧的只有一盏昏暗的油灯。
杨一待慈禧也算不薄,还有两个宫女照顾慈禧的起居,只是宫女们不得和慈禧多话,否则就会倒霉。
每天中午起来,对着镜子梳理秀发是慈禧必备的功课,看着镜子里自己日渐憔悴的容颜,慈禧心头一阵阵的发疼,昔日的荣华消逝,岁月已经在眼角留下一丝鱼尾,突然慈禧在镜子里发现了些什么,大声叫喊道:“来人啊。”两个宫女立刻出现,慈禧指着镜子里的两鬓道:“快点,快点帮我拔去。”原来慈禧的一头乌黑的秀发中已经夹杂了几丝白发,未老先衰对慈禧来说,打击是巨大的。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慈禧看着镜子,不停的念叨着,手忙脚乱的在寻找头发中的白发,笨拙的想自己动手除去这些白发。
两个宫女看着有些歇斯底里的慈禧,惊恐的有点不知所措,站在后面不知道做什么好。
“你们还楞着做什么还不快来帮忙。”慈禧冲他们大声喊叫,声音嘶哑而凄厉。慈禧这么一闹,两个宫女更慌张了,连忙过来,想帮着慈禧拔去白发,没想到慈禧猛的端起镜子,往地上一砸道:“滚,都给我滚,没有人对我是真心的,你们这些奴才,都给我滚。”
再一次来到慈宁宫,杨一已经看不到昔日的慈宁宫的风采,院长里的杂草似乎很久没有人料理了,原先种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