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经略 第十三卷 战云密布 第二十四章 应制举子廷回京(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随机推荐:
过了正月苏元老终于匆匆赶到了京城。他很早就收到了高俅的信言说荐了他应试制举。当听说江南士子一拨拨地到官府求取官凭希望能够进京碰碰运气时他方才知道这名额弥足珍贵心中不由暗暗下了决心。
作为蜀中有名的才子又是赫赫有名的苏氏一族制举的重大荣耀他当然心中有数。当年苏轼苏辙同应制举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有吴育与苏轼两人而已。而制举已经有多年未曾举行此番天子突然下诏开制举又大力提高中试人数求贤若渴的心意不言而喻。
他往来京城向来都是住在苏府此番当然也不例外。安顿好了之后他便单身一人安步当车地去了高府。
然而才到太平桥他便被那景象吓了一跳。尽管如今高府门外早已不像当日那般士子云集但还是有不少人在那里投递文卷甚至还有人试图向门上打探消息端的是热闹非凡。由于他一身青白长袍看上去和寻常士子没什么两样是以根本没人注意他。
见门口根本挤不进去他不由摇头苦笑遂向旁边一个年轻士子问道:这位兄台此地怎么会有这么多人那士子犹如看怪人一般看了苏元老一眼好半晌才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你大概是刚刚到京城来吧这么大的事情居然不知道这制举最难的不是文章而是公卿荐举这一关历来从官府那里得到官凭赶到京城的大概十个之中只有一个能够得到推举。而高相公自年前开始便打开大门接受士子行卷从此之后各家公卿纷纷仿效。虽说名额有限但谁不想碰一碰运气你来得却是晚了如今制举便快要开考这里的人大多都是来打探消息的。就算没有得到推举万一因文章而受到赏识也许能够求得一个出身。
原来如此。苏元老见场面虽然热闹秩序却是不错心中不由暗自点头只是立马犯起了踌躇。这样一个景象究竟该怎么进去上次他来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了满打满算。自己来此地也不过三回那些下人哪里会认得他苏公子乍听得这声叫唤他不由转头见来人赫然是高升当下便笑了:
高升高相公在府上么高升早知道自家主子一向对苏元老另眼看待此时毕恭毕敬地行了礼:相爷今日正好不当值眼下正在家里。相爷早说苏公子就快回来了想不到这么快。不过也是眼看便要开阁试了。苏公子也得回来准备准备两人这番对答自然落在了别人耳中。尽管大多数人不知道这苏公子是何方神圣但是高升的言下之意别人还是听得明明白白。人人都知道高俅推荐了无锡李纲李伯纪应试制举。如今怎么又冒出来一个突然一个江南士子叫出了声:是蜀中苏子廷如今任盐官县令的那个苏子廷听得这个声音不少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须知李纲的父亲虽然在朝为官但祖上并无显赫声名此番由于奇石案而一举声名直达天听受到高俅器重不免有些暴地味道。然而苏氏一族却是不然。苏询苏轼苏辙这父子三人乃是人人公认的文坛泰斗而苏元老这个苏氏族人自从中了进士起。就成了人们目光的焦点。
高升见所有士子的目光都集中在苏元老身上心中不免有些后悔早知如此便该先把苏元老领进门再说这些的。他乃是极为聪明伶俐的人此时连忙上前给所有士子行了一礼满面笑容地道:诸位公子小人知道你们都是来打听结果的只是各位的文章各有千秋不会这么快有结果。制举名额虽然有限。不过倘若策论真正出彩地我家相爷同样会向圣上举荐也请各位耐心些。如今虽然开春却还是天寒地冻的各位不妨在门上先喝一口热茶暖暖身子然后还是先回去等消息吧一杯热茶自然是不稀罕的稀罕的是这种态度见多了宰相门人七品官的架势高升这番话无疑让这些士子找回了自信个个心头妥贴。
不一会儿相府门口便空出了一条路。
苏元老心中纳罕进门之后方才对高升道:往日你也是这般行事苏公子不瞒你说相爷规矩大若是知道底下人有仗势欺压别人的头一桩便是销去契约逐出府去。这相府之中的月钱比别的地方多好几倍若是知道是这府里赶出去的人京城还有哪家人敢留用所以即便是前些日子门上最热闹的时候也没有一个人敢对那些士子吆五喝六摆架子这番话无疑让苏元老分外满意当下也不再多问跟着高升一路到了书房此前高升早就派了人一溜小跑地送了口信过去。
一进书房苏元老便瞥见李纲也在那里微微一怔便朝主位上地高俅行礼道:高相公子廷终于也来了高俅亲自上前把苏元老扶了起来又示意他落座这才笑道前两日子由公才有信过来问你地情形这回你来了就好。盐官县的事可都交待好了苏元老欠身答道:已经都交待完了。只是事情繁杂恐怕我试完制举便得赶快回去唔如果你有空不妨去大名府探望一下子由公他如今年岁大了大名府又是北地重镇再加上辽国那边不太平他肩上责任重大。高俅犹豫片刻终于还是开口问道倘若你此次制举中第可愿意到大名府佐理子由公么苏元老闻言大惊他虽然对于自己的文章有相当地自信但是自忖远远不及苏轼苏辙兄弟当年而能够参加制举的无不是各地才俊要从此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高俅此问如此直截了当他却有些不好回答了。
犹豫许久他方才正色道:高相公朝廷对此向来有制度我既然是叔祖族别去大名府任职便是违制恐怕高俅含笑摆摆手一脸的轻松自如:你不必担心我只是随口问问。就算你不去我也要上奏圣上调两个年轻官员过去的
过了正月苏元老终于匆匆赶到了京城。他很早就收到了高俅的信言说荐了他应试制举。当听说江南士子一拨拨地到官府求取官凭希望能够进京碰碰运气时他方才知道这名额弥足珍贵心中不由暗暗下了决心。
作为蜀中有名的才子又是赫赫有名的苏氏一族制举的重大荣耀他当然心中有数。当年苏轼苏辙同应制举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有吴育与苏轼两人而已。而制举已经有多年未曾举行此番天子突然下诏开制举又大力提高中试人数求贤若渴的心意不言而喻。
他往来京城向来都是住在苏府此番当然也不例外。安顿好了之后他便单身一人安步当车地去了高府。
然而才到太平桥他便被那景象吓了一跳。尽管如今高府门外早已不像当日那般士子云集但还是有不少人在那里投递文卷甚至还有人试图向门上打探消息端的是热闹非凡。由于他一身青白长袍看上去和寻常士子没什么两样是以根本没人注意他。
见门口根本挤不进去他不由摇头苦笑遂向旁边一个年轻士子问道:这位兄台此地怎么会有这么多人那士子犹如看怪人一般看了苏元老一眼好半晌才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你大概是刚刚到京城来吧这么大的事情居然不知道这制举最难的不是文章而是公卿荐举这一关历来从官府那里得到官凭赶到京城的大概十个之中只有一个能够得到推举。而高相公自年前开始便打开大门接受士子行卷从此之后各家公卿纷纷仿效。虽说名额有限但谁不想碰一碰运气你来得却是晚了如今制举便快要开考这里的人大多都是来打探消息的。就算没有得到推举万一因文章而受到赏识也许能够求得一个出身。
原来如此。苏元老见场面虽然热闹秩序却是不错心中不由暗自点头只是立马犯起了踌躇。这样一个景象究竟该怎么进去上次他来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了满打满算。自己来此地也不过三回那些下人哪里会认得他苏公子乍听得这声叫唤他不由转头见来人赫然是高升当下便笑了:
高升高相公在府上么高升早知道自家主子一向对苏元老另眼看待此时毕恭毕敬地行了礼:相爷今日正好不当值眼下正在家里。相爷早说苏公子就快回来了想不到这么快。不过也是眼看便要开阁试了。苏公子也得回来准备准备两人这番对答自然落在了别人耳中。尽管大多数人不知道这苏公子是何方神圣但是高升的言下之意别人还是听得明明白白。人人都知道高俅推荐了无锡李纲李伯纪应试制举。如今怎么又冒出来一个突然一个江南士子叫出了声:是蜀中苏子廷如今任盐官县令的那个苏子廷听得这个声音不少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须知李纲的父亲虽然在朝为官但祖上并无显赫声名此番由于奇石案而一举声名直达天听受到高俅器重不免有些暴地味道。然而苏氏一族却是不然。苏询苏轼苏辙这父子三人乃是人人公认的文坛泰斗而苏元老这个苏氏族人自从中了进士起。就成了人们目光的焦点。
高升见所有士子的目光都集中在苏元老身上心中不免有些后悔早知如此便该先把苏元老领进门再说这些的。他乃是极为聪明伶俐的人此时连忙上前给所有士子行了一礼满面笑容地道:诸位公子小人知道你们都是来打听结果的只是各位的文章各有千秋不会这么快有结果。制举名额虽然有限。不过倘若策论真正出彩地我家相爷同样会向圣上举荐也请各位耐心些。如今虽然开春却还是天寒地冻的各位不妨在门上先喝一口热茶暖暖身子然后还是先回去等消息吧一杯热茶自然是不稀罕的稀罕的是这种态度见多了宰相门人七品官的架势高升这番话无疑让这些士子找回了自信个个心头妥贴。
不一会儿相府门口便空出了一条路。
苏元老心中纳罕进门之后方才对高升道:往日你也是这般行事苏公子不瞒你说相爷规矩大若是知道底下人有仗势欺压别人的头一桩便是销去契约逐出府去。这相府之中的月钱比别的地方多好几倍若是知道是这府里赶出去的人京城还有哪家人敢留用所以即便是前些日子门上最热闹的时候也没有一个人敢对那些士子吆五喝六摆架子这番话无疑让苏元老分外满意当下也不再多问跟着高升一路到了书房此前高升早就派了人一溜小跑地送了口信过去。
一进书房苏元老便瞥见李纲也在那里微微一怔便朝主位上地高俅行礼道:高相公子廷终于也来了高俅亲自上前把苏元老扶了起来又示意他落座这才笑道前两日子由公才有信过来问你地情形这回你来了就好。盐官县的事可都交待好了苏元老欠身答道:已经都交待完了。只是事情繁杂恐怕我试完制举便得赶快回去唔如果你有空不妨去大名府探望一下子由公他如今年岁大了大名府又是北地重镇再加上辽国那边不太平他肩上责任重大。高俅犹豫片刻终于还是开口问道倘若你此次制举中第可愿意到大名府佐理子由公么苏元老闻言大惊他虽然对于自己的文章有相当地自信但是自忖远远不及苏轼苏辙兄弟当年而能够参加制举的无不是各地才俊要从此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高俅此问如此直截了当他却有些不好回答了。
犹豫许久他方才正色道:高相公朝廷对此向来有制度我既然是叔祖族别去大名府任职便是违制恐怕高俅含笑摆摆手一脸的轻松自如:你不必担心我只是随口问问。就算你不去我也要上奏圣上调两个年轻官员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