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九十九章 礼(3/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有,乐经说礼以道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政治不是制度。只有政治,制度才能实行,如礼的治中,治中是执行的准则与方式,不是执行的过程。制度的执行过程就是政治。刑罚用来约束百姓遵守政治的辅助工具,但政治本身就是为了制度的执行,因以奉以之礼,以仁为本。政与刑是相对相生的事物。再看前面,礼以道导其志,乐以和其声。因为出自乐经的,实际这种乐就是仪。礼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天下大同,可天下能不能达到夫子所说的那种大同?”
几人皆茫然。
之所以修儒学,就是希望开万世太平。不过扪心自问,太难实现了。
“还有中庸,说通俗一点,它就是一个个点,将时间切割开来,从立体的划成直线,中庸便是在这条直线上寻找着这个最佳的中介点。但谁能做到能找到这个点,只能说理论上努力做好,能使自己这个点很接近于这个中介点。实际是不可能找到的。再比如先帝大治,千古未有,不能不说善也,可能不能说我朝在先帝手中达到了大同?”
“因此礼重结果,可有虚的一面。仪重表现,可有实的一面。礼是漫长的过程,可仪仅是这个过程中的一条条线。仪不仅是乐,还有舞,举止,交往程序。仁义中仁为本,礼仪中礼是本,仁义中义是仁的发,礼仪中仪是礼的发。而政治仅是对礼的执行过程,因此必须合乎礼的法则。以感化为主,刑罚为辅,以道德为主,威严为辅。以和平为主,以战争为辅。以感化为主,以武力为辅。以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为主,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辅。但没有威严就没有道德,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没有武力就没有感化,没有君臣父子就没有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理论上与现在的人们儒家思想很接近。
可是郑朗更重视了对立互生的关系,比如对西夏,再三劝慰,赐钱赐物赐名份,还是屡屡入侵,怎么办,只好战争。战争还是不行,那么只好将它消灭。
有了这个礼与这个仪,就有了真正的刚柔瞗茫魍兼用6皇且郧澳侵帜沂降娜视胍濉当然,有了这个礼与仪,郑朗修礼,一套总的大纲也出来了。
周敦颐说道:“让我们好好想一想。”
几个人都想开万世太平,而且这五个先生皆是宋朝儒学改革的首开先河者,只要有一套先进的理论,能理论地实现这种开万世太平,那怕就是篡改了部分儒家经义,也在所不惜。实际他们自己也或多或少进行了部分篡改。
不过出自郑朗之笔,非同小可。
自己胡乱写一写,后人重不重视无所谓,郑朗文一出,天下观望。不但代表着郑朗儒学态度,甚至也代表着他的治国方式。
这时修儒学,几个帮手远胜于当初在太平州时几小,不过也有麻烦,几人儒学观点渐渐成熟,各持己见,容易产生争论。也有一门好处,真相越辨越清楚,这也要看的,若诱导不当,那么越辨真理会越糊涂。
六人说了十几天,郑朗终于开始执笔。
仅是一个礼乃是制度,这个课题就让天下瞩目,一度导致京畿晚报销量达到近二十万份,在这时代无疑是一个奇迹。一个京城就卖了三万多份,几乎每一个士子一人一份。
赵曙在皇宫里也派中使出去买了几份回来看。
但能说什么?郑朗说君仁臣忠不好吗?他虽不及赵祯远矣,终不是杨广那样的人物。看后,将报纸放下,微微叹息一声,然后失神了大半天,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郑朗这才着手慈善会。
召集了一百多名商人,有京城的,有郑州,有孟州的,有蔡州的,有洛阳的,他没有直接出面,乃是樊家派人出面邀请过来。
来到郑州后,郑朗捧出一个神主牌位,下面有三个小字,上面大大的书着一个仁字。
看着这个仁字,郑朗大半天没有说话。
郑州的一个商人说道:“郑公,先帝托你守好几位公主殿下与这个国家,不能忧伤过度啊。”
说完后,他心中也感到一份幽伤。
“谢过了,各位,坐吧,”郑朗说道。郑家重新修葺过的,赵念奴来了,又修建了几处精美的宅子。但来了一百多人,一起坐在客厅里,还是有些挤得慌。
大家陆续入座,郑朗说道:“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长公主禀程这一理念,还有先帝的爱民之心,因此做了一件事,决定每年从作坊里拿出近五成收益,用于赈济贫困百姓,孤寡老幼与灾民。闻讯后,樊家等一些家主又写信给我,故我将诸位邀请过来,成立这个帝王心慈善会。”
郭美美的事让他纠葛了许久,直到想重新修儒学,进行自我反思后,许多道理豁然开朗。此时他没有主政了,若主政会比以前更加圆融。然后就想到红十字会,不能不承认它的作用。用意是好的,可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丑陋现象?说红十字会不贪不污,将郑朗打死了都不相信。不过一通百通,迅速就想它问题謊崴凇难吗,想要没有这些丑陋现象,真的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