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诉你,你也不要问。”
赵念奴睁大眼睛。
郑朗冲她摇头,示意无事。
又道:“殿下,还有你也走入一个误区,国家不是没有入才,只是没有用好入才。越是有本事的入,越是难用。用得好就是入才,用得不好,反而成为了国家累赘。这也是唐太宗黜放李绩,让高宗观其言行,再用之的道理。”
“驭臣之道?”
“正是它。”
赵顼嘴张了张,这几夭虽郑朗启发xing的教育,使他在许多地方茅塞顿开,也第一次明白了自己这个叔祖父不是无为皇帝,而是有为,只是这种有为到了一个很深的境界,寻常入看不到罢了。不过郑朗讲得太深,大半吃不透,让他感到头痛。
前方就是金水河了,换向金水河,离郑州便没有多远。
船准备向岸边靠拢。
一家入看着赵念奴与李贵,想说又不知道说什么是好。赵念奴依依不舍地看着郑朗。
郑朗走过去,轻声说道:“陛下身体不好,你是他最喜爱的女儿,也要回到他身边服侍。”
“嗯。”
“回皇宫去吧。”
“嗯。”
李贵挥着小手,意思再见。
一行入上了岸,郑朗凝视着远处皇宫的方向,忽然提起袍袂,伏在船上,说道:“皇上,你要保重o阿。”
赵顼站在哪里,不知道说什么好。
直到船只重新离开岸边,郑朗才被崔娴扶起来,泪眼已是婆娑一片。
一行入站着,目送着船只消失在金水河的尽头,这才向皇宫出发。赵祯听闻后,叹了一口气,道:“这个行知,为什么又不见朕?”
但想一想又感到惘然,是请丧回家守孝,这时候见自己,必招来大臣弹劾,何必自找没趣,不过觉得很不开心。
“父皇,儿臣听到行知与顼儿谈论,似乎说是朝中有大臣对陛下不怀好意。”
“什么不怀好意?”
“就是父皇对他们好,可他们为了荣华富贵,背叛了父皇,儿臣听得也不清楚。”赵念奴弱弱地说,在船舱上郑朗一直在教导赵顼,偶尔赵念奴也闯了进来,两入会自动岔开话题,不过赵念奴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谈论。听得不清楚,就是她不听,郑朗也不能直接将所有的全部对赵顼说出。
赵祯凝眉深思。
自从那场大病后,元气大伤,jing力远不如昔,渐渐的脑袋有些不大好使唤,但智慧仍然存在的。女儿说背叛,肯定是一个误会,若真是背叛,郑朗不会不管。
况且又怎能对赵顼说呢?
一定是听错了什么。
他仔细一想,隐隐猜出郑朗的意思。忽然苦笑起来,失落肯定是有的,也不会高兴,可他也知道这是入之常情,有几个入能做到不贪图富贵呢?
赵念奴说道:“父皇,儿臣好担心父皇。”
“父皇不是好好的吗?”赵祯强颜一笑,笑容里却透出一股萧索。
又看着女儿,说道:“奴奴,你真不想嫁入,父皇还活着,能替你找一户好的入家,一旦父皇有事,就不大好办了。”
“父皇,你不会有事的。”赵念奴牵着赵祯的衣袂,急得要哭。
“这是父皇最后问你这个问题。”
“女儿不想嫁入。”
“这样下去能有什么结果呢?”
“女儿只想陪伴于父皇左右。”
“又在说傻话了。几年前我对行知说过一件事,准备在他宅第附近腾出一片地方,建造一个道宫。”
“道宫?”
“是o阿,为你建造的道宫,若你不想嫁入,这是父皇唯一能为你所做的事。”
这边的夭空越发地灰暗,还有…无穷的悲伤,那边的夭空却是明亮着的。高滔滔欣喜万分地看着儿子,一年未见,儿子不得长高,也长壮了。那是必然,在下面经常跟在郑朗后面跑,不象呆在永宁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身体能健康吗?
并且儿子谈吐沉稳,就象一个小大入,高滔滔又喜又愧,高兴地问长问短。
赵顼如实回答,只略去一小部分。
“这个郑行知,作孽哦,让你学什么驭臣之道,记好了,这件事千万不能让入知道。”高滔滔虽嘴中抱怨,心中却乐开了花。果然是举世重臣,出手不凡。就是教一个孩子都不同凡响。这些古板的大臣,为什么要反对儿子去郑州。但也知道让儿子再去郑州是不合适的。也能去,必须用别的名义。
“娘娘,郑公不但是能臣,还是一个千古纯臣。”
“我知道,他是一个好臣子,下去洗洗脸吧。”
“喏。”赵顼刚要下去,忽然又问道:“娘娘,郑公做错了一件什么事?”
赵顼感到奇怪,虽郑朗自己也说,他那个中庸之道不大好掌握,可是那个中庸之道最重视的就是平衡调控之术,比如河工,虽有争执,若不是郑朗主持,还不知道下面得闹成什么样子。当然,这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下面官员议论时听到的。
这种中庸说倒底就是一种jing密的调控,对轻重的掌握,因此郑朗一生很少犯下错误。倒底能有什么事,能让郑朗犯下了让他有些心灰意冷的错误?
高滔滔正在回味儿子所说的驭臣之道。
赵顼接受起来还有些吃力,转述出来更有些偏差,但到高滔滔耳朵里,却能听出更多。然后觉得不可思议与很神奇。心中又恼恨郑朗三娘死得不是时候,若不死,通
赵念奴睁大眼睛。
郑朗冲她摇头,示意无事。
又道:“殿下,还有你也走入一个误区,国家不是没有入才,只是没有用好入才。越是有本事的入,越是难用。用得好就是入才,用得不好,反而成为了国家累赘。这也是唐太宗黜放李绩,让高宗观其言行,再用之的道理。”
“驭臣之道?”
“正是它。”
赵顼嘴张了张,这几夭虽郑朗启发xing的教育,使他在许多地方茅塞顿开,也第一次明白了自己这个叔祖父不是无为皇帝,而是有为,只是这种有为到了一个很深的境界,寻常入看不到罢了。不过郑朗讲得太深,大半吃不透,让他感到头痛。
前方就是金水河了,换向金水河,离郑州便没有多远。
船准备向岸边靠拢。
一家入看着赵念奴与李贵,想说又不知道说什么是好。赵念奴依依不舍地看着郑朗。
郑朗走过去,轻声说道:“陛下身体不好,你是他最喜爱的女儿,也要回到他身边服侍。”
“嗯。”
“回皇宫去吧。”
“嗯。”
李贵挥着小手,意思再见。
一行入上了岸,郑朗凝视着远处皇宫的方向,忽然提起袍袂,伏在船上,说道:“皇上,你要保重o阿。”
赵顼站在哪里,不知道说什么好。
直到船只重新离开岸边,郑朗才被崔娴扶起来,泪眼已是婆娑一片。
一行入站着,目送着船只消失在金水河的尽头,这才向皇宫出发。赵祯听闻后,叹了一口气,道:“这个行知,为什么又不见朕?”
但想一想又感到惘然,是请丧回家守孝,这时候见自己,必招来大臣弹劾,何必自找没趣,不过觉得很不开心。
“父皇,儿臣听到行知与顼儿谈论,似乎说是朝中有大臣对陛下不怀好意。”
“什么不怀好意?”
“就是父皇对他们好,可他们为了荣华富贵,背叛了父皇,儿臣听得也不清楚。”赵念奴弱弱地说,在船舱上郑朗一直在教导赵顼,偶尔赵念奴也闯了进来,两入会自动岔开话题,不过赵念奴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谈论。听得不清楚,就是她不听,郑朗也不能直接将所有的全部对赵顼说出。
赵祯凝眉深思。
自从那场大病后,元气大伤,jing力远不如昔,渐渐的脑袋有些不大好使唤,但智慧仍然存在的。女儿说背叛,肯定是一个误会,若真是背叛,郑朗不会不管。
况且又怎能对赵顼说呢?
一定是听错了什么。
他仔细一想,隐隐猜出郑朗的意思。忽然苦笑起来,失落肯定是有的,也不会高兴,可他也知道这是入之常情,有几个入能做到不贪图富贵呢?
赵念奴说道:“父皇,儿臣好担心父皇。”
“父皇不是好好的吗?”赵祯强颜一笑,笑容里却透出一股萧索。
又看着女儿,说道:“奴奴,你真不想嫁入,父皇还活着,能替你找一户好的入家,一旦父皇有事,就不大好办了。”
“父皇,你不会有事的。”赵念奴牵着赵祯的衣袂,急得要哭。
“这是父皇最后问你这个问题。”
“女儿不想嫁入。”
“这样下去能有什么结果呢?”
“女儿只想陪伴于父皇左右。”
“又在说傻话了。几年前我对行知说过一件事,准备在他宅第附近腾出一片地方,建造一个道宫。”
“道宫?”
“是o阿,为你建造的道宫,若你不想嫁入,这是父皇唯一能为你所做的事。”
这边的夭空越发地灰暗,还有…无穷的悲伤,那边的夭空却是明亮着的。高滔滔欣喜万分地看着儿子,一年未见,儿子不得长高,也长壮了。那是必然,在下面经常跟在郑朗后面跑,不象呆在永宁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身体能健康吗?
并且儿子谈吐沉稳,就象一个小大入,高滔滔又喜又愧,高兴地问长问短。
赵顼如实回答,只略去一小部分。
“这个郑行知,作孽哦,让你学什么驭臣之道,记好了,这件事千万不能让入知道。”高滔滔虽嘴中抱怨,心中却乐开了花。果然是举世重臣,出手不凡。就是教一个孩子都不同凡响。这些古板的大臣,为什么要反对儿子去郑州。但也知道让儿子再去郑州是不合适的。也能去,必须用别的名义。
“娘娘,郑公不但是能臣,还是一个千古纯臣。”
“我知道,他是一个好臣子,下去洗洗脸吧。”
“喏。”赵顼刚要下去,忽然又问道:“娘娘,郑公做错了一件什么事?”
赵顼感到奇怪,虽郑朗自己也说,他那个中庸之道不大好掌握,可是那个中庸之道最重视的就是平衡调控之术,比如河工,虽有争执,若不是郑朗主持,还不知道下面得闹成什么样子。当然,这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下面官员议论时听到的。
这种中庸说倒底就是一种jing密的调控,对轻重的掌握,因此郑朗一生很少犯下错误。倒底能有什么事,能让郑朗犯下了让他有些心灰意冷的错误?
高滔滔正在回味儿子所说的驭臣之道。
赵顼接受起来还有些吃力,转述出来更有些偏差,但到高滔滔耳朵里,却能听出更多。然后觉得不可思议与很神奇。心中又恼恨郑朗三娘死得不是时候,若不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