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七百六十八章 秋实(下)

七百六十八章 秋实(下)(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快,可是掘堤的民夫经久不息没白天没黑夜的劳动,受冻挨饿,加上疾病侵袭,死亡半数以上。谁敢学习?郑朗敢学习。三百万民夫来了,明年只剩下一百五十万民夫回去。  

郑朗,你也别修河了,回郑州抱媳妇儿去,至于这个河,就让它成为烂尾工程吧。  

这样一阐述。比较清晰了。郑朗又道:“就当是朝廷回报百姓。不过我估算有误,也是失职。”  

但在宋朝只要是宽民举措,都不算失误,不管是真心的,还是虚伪的。仁政至少是北宋前期主题思想。  

庞籍也是一笑。问:“你就说你那个果实。”  

“前些年为了开源,推出银行,没有想到它会成为一颗参天大树。”  

“也能这么说,我老哪。不然也渴望看到它能真正普及到全国,会给朝廷带来什么样收益。”  

庞籍是看不到那一天了,郑朗不提,道:“朝廷收益仅是这果实小小一部分,果实很多。第一个果实让百姓舍不得杀母鸡。”  

“何解?”庞籍听得有些晕。  

“借钱的人不仅是商人要资金周转,还有百姓为难之时。现在银行规模小,没有向百姓放开。一旦普及到各州各县,存钱的人多,贷款的人也会更多。能贷款,何必借高利贷?一个是年息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一个是年息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三百,谁愿意借高利贷?不过想借银行的钱,必须要财产抵押。四等以下户有何财产。耕地,房屋,牲畜。佃农增加,也是农民负担重,有的官员又苛待百姓。于是索性带田入居主户或者寺院。当然,主户与寺院兼并也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遇到困难,借高利贷等原因,将耕地变卖。但兼并严重。对国家肯定产生妨碍的。现在就给他们一个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田才能借贷,无田银行不放贷款。这个田不仅能有收益。还能成为借贷的母鸡,以防万一,至少一部分阻止了兼并速度。”  

“有点道理,但现在摘不到。”  

“不会太久,可有许多果实能摘到了,民间的财富。和平已久,一些主户与豪门巨贾积累了庞大财富。有的人将它变成钱帛金银放在家中,甚至害怕被盗走,于是埋在地下,导致货币流通不足。还有一部分人用来放高利贷谋利,未必是所有人都喜欢赚这个黑心钱,担待骂名,还担心收不回来。可是钱又往哪儿流通呢?还有的人用来行商,甚至买官,再者就是买地。那怕地回报低很,比埋在地下强。”  

庞籍脸上露出微笑。  

“有了银行,可以用来存款,还能获得部分利息。再者,就是银行几次大规模的扩股,每次扩股都是动辄几千万缗钱,使得这些财富有了流通的去向,减少一部分兼并耕地,放高利贷的种种丑陋现象。”  

“似乎有道理,但银行终有股满的时候,到时候怎么办?难道行知又有好的办法?”  

郑朗手一摊道:“醇之兄,我还能有什么好办法,无论水利或者平安监,是地,有的,我才能将它挖掘出来。银行乃是我朝富足,资金庞大,商业发达,将这资金进一步地利用。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有米能才做出炊,无米上哪儿做去?”  

庞籍呵呵一乐,问:“那有何好办法?”  

“还是有,现在宋朝有多少户百姓?”  

这个问题还真为难了,庆历年间户部曾粗粗调查过,户数接近一千一百万户,肯定超过了唐天宝百姓户部,但究竟多少,唐朝无法查清楚,宋朝也无法查清楚。实际户数也必然超过这一数字。这些年人口更加凋密,若再查,能接近一千三百万户,实际户数可能达到近一千五百万户。  

“醇之兄,想要银行股份满,必须普及全国,没有四五十年之功是不得实现,那时候百姓会不会有两千万户,或者更多?恐怕是谓必然。一千多万户百姓还有开发的空间,若是全国户数达到两千多万,往哪儿开耕?”  

绝对不是一个冷笑话。  

庞籍道:“若此,是不妙啊。”  

“人口若达到两千多万户,我朝会出现无数的问题,危机重重,每次危机解决不好便是危机,解决好了就是生机。”  

“如何解决?”  

“醇之兄,我还没有想好,说也没有用。”郑朗避而不答,现在不能说出来,图惹争议。  

庞籍早过了好奇年龄,郑朗不回答他也不问,其实他心中隐隐猜出郑朗想的什么主意。暗暗啼笑皆非。  

“再者就是银行的放贷,利于中小商贾经商,中小商贾多起来,国家才能形成真正的良性互动,”郑朗道。又是一个果实。从资本角度来分析。大资本家出现。也未必没有利。  

然而这要放在宋朝这个大框架里。  

毕竟还是封建国家,例如樊楼,若上市,它的产值会超过一千万缗钱。甚至更多。可是如果政治不象赵祯朝那么清明,樊家又没有找到一个强大的靠山,略动一些手脚,就可以让它易主,所用的成本不会超过几万缗钱。  

官商。官商,没有官员权贵在后面支撑,所谓的大资本家就是一个笑话。  

再比如张浚,让手下一名家丁劝了劝,就拿出五十万缗钱让他下南洋,一年带回一百万缗钱。再有田产,宅产等,张浚家资产那么最少超过两百万缗。张浚还不算牛的,万春圩十几万亩良田。仅是秦桧家的一个小菜园子。  

也就是说,是一种畸形的资本模式。  

至少眼下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